《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点(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生心理特点1、身心发展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大脑皮层结构功能变化巨大,神经活动的兴奋、抑制过程不太稳定,行为调节作用降低。性成熟开始。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放任性错综交替。意向超前于认识,认识落后与行动。独立意识强烈,知识经验不足。不全面不深刻,不善调节控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重要原因。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是儿童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面临着人格再造
2、的“第二次诞生”,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快速的身新变化,不可抗拒的自我意识觉醒,错综交织的矛盾和激烈振荡的内心世界,使稚嫩的心灵很难承受。首先,生活动机和意向呈多维性。需要的质量要求提高。 各种需要互相交织,满足需要的愿望较过去强烈和丰富。其次,重物质、重利益、重现实的价值观。追求享受与奋斗并举的生活。对物质生活热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现实的快乐原则。再次,强调自我的存在,自身的价值,追求自由的人格。他们用怀疑的目光看待世界,不喜欢人云亦云,不喜欢现成的答案,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人的心理
3、整合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两个环节:第一、持续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现在的我是由过去的我发展变化而来的,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的一切都是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统一性环节。通过这个环节个体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各方面统一、协调的整体。一般认为,个体要到25岁,甚至再晚一些,才能完成这种心理整合任务,达到心态的稳定和平衡。初中生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都出现了暂时的混乱,结果导致了他们在接纳自己方面,出现一些消极心境。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与父母关系的变化:1情感上的脱离,与父母的情感便不如以前亲密了。2行为上的脱
4、离,在行为上反对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和控制。3观点上的脱离,初中生对于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4父母的榜样作用削弱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其他成人形象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他们的心目中,这些人物又都是些近乎理想水平的形象,相形之下,父母就黯然失色了;另一方面,随着初中生思维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会逐渐发现存在于父母身上的,过去却未曾觉察的某些缺点,这也会削弱父母的榜样作用。与教师关系的变化:初中生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他们开始品评教师,最钦佩的教师一般是知识渊博、授课水平高、热情和蔼、关心学生的成长、有朝气型的。对于他们所喜爱的教师负责的科目,会努力去学习。对他们最不
5、喜爱的教师的各种意见都持拒绝态度。2、思维逐渐掌握抽象概念和复杂的概念系统,能作科学定义。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及其可逆关系。能进行判断推理,预见性、创造性增强。思维特点:独立性、批判性、片面性、表面性。 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表达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
6、烈的创造欲望。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明显增长,一方面表现在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份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使思想带上更强烈的内省性和分析性的色彩。开始热衷于探讨那些极为深奥而神秘问题,显露出一种不愿盲目生存的人生态度的萌芽。已能区分开某事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但由于还不成熟,所以容易固执和偏激。还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
7、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3、感知精确性、概括性、时空知觉发展。观察:具目的性、概括性、系统性。记忆:意义记忆开始占优势,形象记忆仍高于前者。 注意:较稳定集中。兴趣:范围扩大,不断分化。他们能够在观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处,能够较长时间地专注干一件事物。初中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对探求事物的认识倾向表现出更大的坚持力,即有了较为长久稳定的兴趣。 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情绪的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定势。但从小便习得的、已定型的态度仍具有持续性。4、感情易动感情,丰富强烈。重视友谊而范围狭窄。对异性双层情
8、感,表里不一。社会感情形成,道德感增强。理智感、审美感发展。初中生的兴奋性较高,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大由于处在身心剧变时期,加之此时还缺乏较强的文饰情绪的能力,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所以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初中生已逐渐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而且,有些情绪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而是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
9、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开始经常地和较明显的出现一些持续性的情感状态如焦虑、憧憬、性爱倾向等,代表性地表现为孤独、苦闷的闭锁心理。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问卷中的问题是:你平时将自己内心想的事经常对谁讲?要求被试将所列对象按其重要程度排出顺序,小学生对此的反应是: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而初中生的反应则是:朋友、兄弟姐妹、父母。童年期的儿童在结交朋友方面最明显的特点是交朋友上的团伙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团伙就逐渐趋于解体。进入青春期以后,交友的范围逐渐缩小了,初中生最要
10、好的朋友一般是一至两个。初中生好友之间一般为相同的性别,这一阶段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建立起的友谊相对稳定和持久。 问卷中的问题是:你平时将自己内心想的事经常对谁讲?要求被试将所列对象按其重要程度排出顺序,小学生对此的反应是:父母、兄弟姐妹、朋友;而初中生的反应则是:朋友、兄弟姐妹、父母。一旦加入或组成某一非正式群体,便会对该群体的规范产生极大的认同,地位对等、共同语言、观点和行动上的一致,情投意合,是朋友之间心理接近的最重要条件。有了朋友,他们会表现得更热情、更积极、更富有信心和勇气,更好地发展各种社会性能力。群体便会成为影响个人品质的重要因素。性意识的普遍萌生,滋生了对性的渴望,
11、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由于缺乏青春期知识、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所以相对高中时期来说,男女同学的交往中“出格”的较多。在最初阶段,他们对于异性的兴趣是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或者在异性同学面前表露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学的轻视;或者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总之,从表面上看,他们并不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到初中阶段的后期,男女生之间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在一些男生与女生心中,会有一位自己所喜爱的异性朋友。但男女生一般都不将这种情感公开出来,随着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与成熟,随着价值观念的不断变化和调整,产生于初中阶段的这种情感
12、很可能就渐渐地淡化下去了,甚至完全消失。所以,初中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情是很稚嫩的,没有牢固的基础,很少保持下来,只要处理得当,控制在相当有限的程度内这种感情也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这种关系无限度的发展,就会妨碍初中生的正常进步。5、意志自觉性增强,坚持性提高,果断性发展,自制性加强。决心很大,信心不足,恒心薄弱。行动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仍较多地体现出服从倾向,在行动自决方面的轻率或优柔寡断都时表现。克服困难的毅力有所增强。仍有较强的受暗示性。 往往理智上认为应该(或不应该)而情感上却不然。说的和做的相脱离。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思
13、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6、自我意识开始有成人感,责任感。地位独立、行动自决要求强烈。好表现,易冒险。开始自觉评价、认识自己。选择偶像。责人严,律己宽。对人的内部世界内部品质发生兴趣,要求了解人、己个性特征,形成新的个性品质。性格开始朝着稳定与成熟的方向发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气质的本能表现渐少,开始打上社会影响的烙印。人的第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常常内省。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
14、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产生了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欲望和能力。他们开始较为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并据此确定自己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不少情况下开始对师长表现出不驯服,要求成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初中生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实际上,在生
15、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表现为,一方面自以为是;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然而不幸的是,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
16、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独特的自我:在小学生的日记中,主要记述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对此的肤浅认识;初中生的日记更侧重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直接来自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以及自我期望等;其次,初中生记日记的态度也是自觉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达思想及宣泄情绪的内心需要;第三个变化是,他们开始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绝对秘密,细心加以保管,不许别人翻看。
17、初中生日记特点的变化,表明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导致了他们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7、危险期不良品德90%在此期形成,不稳定期,又是关键期。告别童年与步入青年的过渡期,反社会行动不可避免。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心理学家将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段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时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一)烦恼突然增多1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出现于公众面前2与父母的关系出现裂痕感到父母不能理解他们,还常遭受来自于父母的阻止和干涉,到底是谁的过错等问题也常常困扰他们。3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
18、同伴人之中应有的地位(二)孤独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有独立的要求和愿望,但实际上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独立生活。初中生的内心冲突及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挫折都较多,对许多问题还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去解决,又不愿求助父母或其他人,担心有损独立人格。因此,就产生一种孤独的心境。 (三)压抑压抑是当需求、愿望等不能得到满足和实现时的一种心理体验。初中生的自尊心易受到打击,但又有争强好胜的冲动,在这种矛盾的情形下,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有时甚至出现心理偏差1心理生物性紊乱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身体内外的变化及性机能的出现,使他们在猝不及防的同时,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青春期
19、的男女少年对于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完全的陌生感。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如:怀孕、学业失败、与父母发生冲突、被同伴拒绝、被团体孤立,被社会排斥、违法犯罪后的恐惧,也有人是出自于浪漫的想法。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则想用极端、自杀的方式来解脱。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易感受压抑、挫折和焦虑。当然,初中生也具有一些积极的心境,例如,憧憬就是存在于该阶段中很典型的积极性心境。但总体来讲,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个体的心境中,消极成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特别需要父母及社会
20、其他教育力量予以悉心指导。8、逆反心理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岁到4岁之间,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第二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 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改革开放时期,个人主义和金钱意识的泛滥,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对正面宣传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片面地夸大社会不完善和西方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
21、年,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认为先进人物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接受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哥们义气的“友谊观”和打架斗殴,对抗领导的“英雄观”。对驯服规矩无个性的同学讽刺、挖苦,出现不良倾向很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四是对思想教育、规范要求的消极抵抗。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把教育者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与教育者对立,在言词上行动上发生冲突。五是好奇心的负面驱使。一般说来,“被禁的果子是甜的”,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 好奇心驱使青少年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并不甜的“禁果”。使“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达不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六是报复心理。其中独生子女尤须注意。独生子女容易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要强的性格,要求周围的人顺从他。在生活学习中出现不顺自己意愿的事情,心理上难以接受,可能会产生不当行为,来进行报复。亲情犯罪和其他极端现象屡见不鲜。 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