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农田对项目的理解、解决措施及服务计划承诺(共17页).doc
《高标农田对项目的理解、解决措施及服务计划承诺(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农田对项目的理解、解决措施及服务计划承诺(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3、对项目的理解、解决措施及服务计划承诺1、投标人对项目的理解。2、项目测量、设计内容、成果质量保障措施。3、项目进度安排、服务计划及承诺。第一章 对项目的理解1.1对本工程的理解1.1.1项目概况XXXXX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基本概况:工程建设地点:XXXX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共9100亩,其中XXXXX亩。建设内容及规模:建构物有整修农渠、整修斗渠、整修斗沟、整修(清淤)干渠、田间路、钢筋横梁、人行道盖板、过路涵、农门、斗门、农田下机埠、机耕桥、标示牌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共XXX亩,项目总投资约XXXX万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
2、、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要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项目区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项目区要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项目区要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
3、定坚实基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整治活动。工程的总体建设目标是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改善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提高粮食生产保障能力,落实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持续利用。具体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提高耕地质量和等别;完善田间基础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
4、持续利用。1.1.2 项目勘测设计的工作内容1、工程测量及现场调查(1)查明项目区有关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和其他设施等现状。查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交通设施情况,包括交通设施类别、等级、路面状况和利用状况等。查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水利设施状况,包括水利设施类别、等级、结构和尺寸、完好程度和利用状况等。查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电力设施状况,包括电压等级、变电站规模及现有容量、可供容量等。查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基础设施状况。(2)查明本项目水文地质和条件、预测地下水涌水量。(3)根据地貌特性,群众种植习
5、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置。(4)调查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户意愿等方面的内容。(5)项目区土壤类型、土壤分布状况,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土层厚度等物理化学性质。2、工程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有:a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水源工程规划设计包括对塘堰、水陂、机井、蓄水池等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输水工程规划设计包括明渠输水工程及管道输水工程规划设计。喷微灌工程规划设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明沟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暗管排水工程规划设计排渍工程规划设计渠系建筑物工程规划设计包括水闸、倒虹吸管、涵洞、跌水和陡坡、沉沙池等工程建筑物的设计。泵站及输配电工程规划b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设计c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
6、程规划3、工程预算以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为工程预算编制依据。编制投资预算的价格水平年,人工预算单价、主要材料和主要设备预算价格的计算依据,指标、定额、费用的计算标准和依据。对采用其他行业的定额应补充说明。认真细致的做好工程概预算,收集相关预算材料:委托任务书及有关合同文件。编制年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省、市颁发的有关法令、制度、规程、规范。项目划分、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定额根据相应编制规定的通知执行。定额按“编制规定”规定的配套定额执行。编制期内行业或主管部门颁发的新的政策和规定。业主对工程投资编制的有关意见。工程设计文件和图纸。
7、已建和在建的类似工程资料。1.2重点难点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的重点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水利工程、农业措施、田间道路、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等五个方面:1.2.1水利工程:项目区各项水利措施建设标准应符合水利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1.2.1.1 灌溉工程:灌溉系统要完善,灌溉用水有保证,灌溉水质符合标准,灌溉制度合理,灌水方法先进。灌溉设计保证率要复核相应规定;灌溉水利用系数要达到各类型灌区的最低灌溉水利用系数要求。新建、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的小水库、塘坝及引水渠首等工程,要符合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井灌工程要做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采补平衡;机井
8、和泵站的水工建筑物、机电设备、输变电设施配套齐全,综合装置效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输水、配水渠系(管道),桥、涵、闸等建筑物和田间灌溉设施要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规范标准。灌溉条件较差的旱作农业区,应采取农艺、工程等节水措施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模式;项目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微观上实行用水定额管理。1.2.1.2 排水工程:防洪设计标准要符合有关规定;排涝设计标准要符合有关规定,设计暴雨重现期不少于5年。设计暴雨历时和排出时间要达到:旱作区13天暴雨13天排除;稻作区13天暴雨35天排至耐淹水深。排水系统健全,排水出路通畅,排水渠系断面及坡度设计要合理,
9、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性能与技术指标达到有关规范要求,末级固定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要符合当地机耕作业、农作物对地下水位的要求。有渍害的旱作区,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明水排除后,应在农作物耐渍时间内降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水稻区在晒田期3天内将地下水位降到耐渍深度。改造盐碱地要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在返盐(碱)季节前将地下水位降到农作物生长的临界深度以下;在农作物播种出苗等生长关键期,控制020cm表土层的含盐量,不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为准。1.2.2 农业措施(1)农田工程:土地平整,要集中连片。平原地区的田(地)块,要以有林道路或较大沟渠为基准形成格田,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和田间管理要求。适应平原
10、、丘陵、山区的不同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确定格田面积;。丘陵山区的15度以下坡耕地,按照有利于水土保持要求,建成等高水平梯田(地),地面平整,并构成反坡;土壤活土层厚度一般不小于2530cm,天面宽度一般要达到3m以上,田(地)埂稳定牢固(采用石块衬砌或建设生物梯坎),修建好排水沟、泄洪沟,达到防洪标准,防止水土流失。(2)土壤改良:通过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深松技术等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改造瘠薄地要加厚土层,是耕作层达到20cm以上。改造砂姜黑土或土壤中卵石多的地块,要清除砂姜卵石并掺合粘土。(3)良种繁育与推广:在有条件而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
11、子晾晒、仓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良种繁育能力设计或区域内已具备的繁育能力,能够满足项目区内优势农产品生产的需要,具备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水平的基础性条件。(4)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平原地区主要作业环节具备基本实现机械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的基础性条件。1.2.3 田间道路工程(1)田间道路工程要做到布局合理,顺直通畅。田间道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部分主干路段可实现硬质化,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或砂石等材料硬化,保证晴雨天畅通,能满足农产品运输和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路应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
12、于农机进出田间和农产品运输。(2)田间道路工程建设标准要合理实用。田间道路建设要科学设计,突出节约土地,建设标准合理实用,切不可贪大求洋。1.2.4 林业措施因地制宜地采取林业措施,加强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达到当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项目区内主要道路、沟渠、河流两侧,要适时、适地、适树进行植树造林,长度达到适宜植树造林长度的90%以上。造林时应预留出农机进出田间的作业通道。人工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速生丰产林木,苗木胸径要达到5cm以上,造林当年成活率要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平原地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要达到林业部门规定的标准,防护林网格面积
13、与隔天面积一致,防护林网控制面积占宜建林网农田面积的比例,要达到75以上。1.2.5 科技措施技术推广。在项目建设期间,要推广2项目以上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鼓励采用经济适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技术培训。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受益农户进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23次。要加强对项目区乡村干部、技术员、财务人员和受益农户在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方面的培训,使其熟悉有关资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护持农技服务组织。适当护持原有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为其配备必要的仪器、补助适量服务经费等
14、方式,明确其在项目建设中的具体任务,并严格进行考核。1.3 总体设计1.3.1 初步设计阶段(1)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灵活运用技术指标:在技术标准的选用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项目的功能和作用,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并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生态等自然条件合理的选用标准,并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以控制工程规模,降低工程造价。(2)加强总体设计:加强总体方案的研究和线位的优化在设计。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倚靠选择比较经济的路线方案。在满足环保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各专业的控制指标,并加强方案比选。(3)合理确定工程方案:重视设计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工作,掌握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水文、
15、生态、环保、运输方式、建设用地等情况。以节约为指导,正确处整体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关系,既充分考虑地方意见,也不过分迁就,避免工程的不合理设置而增加造价。(4)加强工程地质勘察:不良地质的勘察和处治不仅是项目的重点,同时也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加强地质勘察,明确不良地质的范围,既要避免因外业基础资料掌握不准,设计偏于保守而带来的浪费,又要避免由于地质资料深度不够造成的设计失误,引起变更,或在营运阶段留下隐患。(5)加强各专业进行优化设计和方案比选:初步设计主要是研究各个专业的方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在能满足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选择工程造价低的方案。
16、对构造物的结构形式进行充分的方案比选,在保证结构安全、适用的前提下,力求经济、美观。(6)加强外业勘测、调查工作:加强外业勘测、调查工作,尽量避免路线与城市规划和各种设施的干扰与冲突,减小征地拆迁,降低协调难度,避免增加不必要的费用。同时要充分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和周边的各种筑路材料,在满足材料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质高价廉、运输方便、运距短的材料。1.3.2 施工图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对各专业的方案进一步的研究、优化,以确定最终采用的方案。(1)优化平、纵面的设计:在初步设计方案确定的基础上,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进一步的优化,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构造物布置和取、弃土情况,合理控
17、制路基的填挖高度。(2)注重项目的动态设计:渠道的设计应结合地质在条件,对高边坡、软土等地段进行动态设计 、信息化施工。保证稳定前提下,力求工程的经济。考虑到本项目地处地区气候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因此防护应该结合当地植物特性,采用绿色防护。(3)加强地质勘察和优化设计:地质勘查不仅影响工期 ,同时也是投资控制的关键。因此在施工图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地质勘察,进行优化设计,以降低工程造价。1.4 环保及水保设计本项目具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与景观要求。因此,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贯彻“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护、最迅速地恢复生态,使在项目建设中被破坏的自然景观得到尽快恢复与再造。对策措施:1)多方
18、案比选,选择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较小的方案以“保护、恢复”统领本项目的环保设计。不片面追求工程经济,通过选择对沿线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对施工场地要求最小的结构形式,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环境的目的。2)完善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充分、系统考虑的考虑整个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尽量减少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3)取、弃土方案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配合设计中加强取、弃土场的排水、防护、绿化工程。取、弃土作业完成后及时采用以种植乔木和灌木为主、植草辅助的方式来恢复植被。第二章 项目测量、设计内容、成果质量保障措施麻章区2014年度太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设计根据相关编制规程及设计规范进行规
19、划设计。一、项目测量、设计内容1、项目设计规划图(要求在1:2000实测地形图上进行规划设计)。2、规划设计报告书报告书设计大纲:1) 综合说明a) 简述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立项的批复意见,说明批复的项目位置、建设规模、耕地增减平衡情况、投资估算及建设期等情况。b) 项目设计阶段的调整情况:如设计阶段对项目位置、规模、范围、投资估算有所调整的,应对调整原因、项目主管部门的意见等作出详细说明。由此导致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户意愿等方面变化的,也应作出详细说明。c) 项目相关指标概述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耕地增减情况、主要工程内容、资金来源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相关情况。2) 项目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田 项目 理解 解决 措施 服务 计划 承诺 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