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训练-答案(共12页).doc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训练-答案(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训练-答案(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训练01准确理解 概括主旨参考答案考点例析:(一)1.B2. “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你结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3. 略(二)1. “在科学的入口处,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2. 这一题主观性较强,有一定的开放性,象“在科学的入口处”、“要敢做第一个”等等之类的答案均可3. 辨别出不能有效支撑观点的事件材料,纵观这几个材料,唯有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一材料中没有突出麦哲伦的“第一”,它突出的是水手的艰难和伤亡,这显然不能有效证明本文的观点。可以替换为第一次使用麻沸散的华佗等首开历史先河的材料。经典例题 1.(1)还犁的主
2、动把犁放好,然后说“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2)还线的与主人唠一会儿家常,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3)借油的会叫孩子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4)老潘上孩子给黄麻子磕三个响头,说“命是你给的,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2. 本文写出了乡人的热情、质朴、真诚和乐于助人,赞美了小乡村充满和谐(融洽)、乐于助人、知恩必报、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3. 第(8)(9)段之间。 理由:因为这段话是写被借者说的一句体贴的话,按照上文借者的顺序,这段话是对借油者说的,所以应该排在第8 段被借线的主人说话之后。4. B 5详略得当(或有详有略),详写了黄麻子救潘家孩子一事,略写了乡村人借犁、借线、
3、借油等生活琐事。因为详写黄麻子对潘家孩子的救命之恩,从而更加突出乡村人大恩也不言谢的朴素民风。方法指引1.概括段落内容(1)答案:(1)闹稻瘟时,把稻子当做病人一样看望;(2)没事时,像观众给演员捧场那样去看庄稼;(3)摘柿子时,像对待倔强的人那样顺势而为;(4)隔段时间,像长辈拍晚辈看庄稼;(5)苞谷吐缨时,像领导下基层视察那样和谷穗握手;(6)棉蕾吐絮时,像和人唠嗑那样对棉花说话;(7)锄头松时,像给口渴的人喝水那样浸锄头。(2)答案:(1)以开展览会和留作纪念为理由拒不归还橡皮泥萝卜;(2)答应给孩子买新橡皮泥但一再敷衍搪塞,没有兑现;(3)看到蓝色萝卜,对儿子无声抗议故意视而不见。(3
4、) 答案:(1)“我”找了好几家医院都没有找到舅妈;(2)在饮食店服务员的题型下,“我”终于找到舅妈并看望了她;(3)“我”在返程的船上又想起了舅妈。2.考查中心主旨 把握思想情感山的呼唤文章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秃的梧桐在文中,作者的中心意思是赋予秃的梧桐的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命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希望之情。02情感透视 突出人物参考答案考点例析:(一)1. 突出强调的是在繁华的都市,人与自然的不谐和。2. 详写的是“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写是为了解剖
5、、批评象“我”一样的人他们既是环境保护(爱鸟运动)的鼓吹者、宣传者、“环保卫士”,却又对形形色色的“凶残者”听之任之。3. 还有兽语、虫鸣、鱼游等;还有成片的树林、天然的草场;还有人们善待生灵,善待自然的爱心。(二)1. 表现的是樱子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想为男友分担忧愁的心理:一把伞,不能两人同时去寄信,既如此,我去为他我的所爱寄信去吧!表现的是“我”自责、痛苦的心理:就因为只有一把伞,才让樱子送了命。2. “我”的感情的核心成分。蝴蝶指樱子。樱子虽然去了,但她却永远留在我心中,她的人,她的情,成了我永远的怀念。3. “虽然是春天,好像是深秋了”,似是写景,实则是刻画“我”的心理:樱子去了,是
6、因车祸而去的,这种凄惨的场面令人心痛不已,自然界虽为春天,而我心里却已是潇飒的秋天。4. 答案示例:“心”经典例题1示例: 女人怀疑仙人掌是用牙签插上去的;老头儿扯断仙人掌证明给女人看2略 3A示例:瞟,写着眼睛看,形象入微的写出了女人对老头儿的怀疑与不屑 B这句话通过对老头儿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出他对女人不信任他的不满,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老头儿的倔强、坦诚与率真。 4老头儿的真诚、善良、纯朴,让女人为自己的多疑、世故、和对老人的不信任深深的羞愧与自责。 5略强化训练(一)1“胖男人” 怯懦怕事“小伙子”明哲保身。2叔叔,你停手吧!(或“叔叔,你回答我的问题呀!”)小子,你不想混了
7、吗?你的不轨行为我们都已经看在眼里了,住手吧。3第自然段4.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公文包”在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以致让刀片划破了手。5线索。主题:文章通过叙述“公文包”从演奏家的好苗子到后来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手可以用以弹奏美妙的音乐,也可以做出偷盗这样为人所不齿的事。我们要让自己的手像心灵一样向善向美,作出正确的选择。文章通过叙述小男孩频频夸赞“公文包”的手,最后使“公文包”中止犯罪的故事,赞美了小男孩的纯真可爱(或“智勇双全”)。文章通过对车厢众生态的描写,如胖男人束手受辱,小伙子出手有忍,乘客袖手旁观,批判了人们对邪恶势力的纵容。文章通过“公文包”离家出走后走上犯
8、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家庭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6.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发现了。小男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小英雄,他目睹“公文包”在前两次偷窃一无所获之后即将第三次行窃,用赞美“公文包”“手真好”的方式巧妙地使后者中止了偷窃行为。示例二:没发现。小男孩天真无邪,率真可爱,他由衷地欣赏,赞美“公文包”的手“真好”,并真诚地与“公文包”攀谈,是小男孩的天真举止触动了“公文包”,从而使“公文包”中止了偷窃行为。(二)7.情节示例:买鸟遭拒绝而病倒,却意外获得赠送;得到了鸟却又将其放走;操办后事却有意外发现。特点及作用: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层层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9、,引人入胜。8线索作用,鸟多次出现,起到了贯穿情节、连接人物的作用;暗示作用,这只鸟名叫“阿捷”,暗示错判的年轻人可能是盲眼老人的儿子;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更加鲜明、突出。9答案示例:特征,退休法官秉公执法,恪尽职守;勇于悔过,心存良知;具有真诚、善良的人性。现实意义,他是一面镜子,让人反省自己的职业操守;他宝贵的社会良知,给那些麻木、冷漠的人们以警醒;他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是对现实中假恶丑的有力鞭挞。10答案:伏笔:示例,盲眼老人喊鸟名字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照应:示例,退休老人说明放鸟原因及确认盲眼老头的儿子就是判错的阿捷。作用:前后照应,使内容形成
10、有机整体,并在设悬和解疑中增强了作品的曲折性和吸引力。11答案示例:如“从床上忽的坐起来,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肯放下。”赏析,描写动作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他”无比激动、感动的心情。(三)12.一面作饼,一面骂人。不接受别人的建议。上门买饼必须电话预订,否则概不应酬。代销他的香饼必须在同一天卖完。厌恶、拒绝机械化做饼。孤僻沉默。13.承上启下。14.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更加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香饼的喜爱之情。15.对比与比喻的运用,突出了香伯的香饼质量无与伦比。16.;突出了香伯的香饼独具特色。17.提示: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
11、人敬重。18.提示:掌握香伯做饼的全部工艺。学习香伯的坚守精神。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想方设法扩大再生产。有意识地传承做饼工艺,塑造香饼文化。改善生活质量,赢得幸福人生。03理解词意 紧扣语境参考答案考点例析:(一)1. “硝烟味”指语气的严厉或大声批评,大声呵斥;“闷葫芦”指一声不吭或不吱声。2. “天使”指老师;用“吹拂”一词能够体现老师语气的温柔。(二)“半明半昧”意为有时明亮,有时朦胧。它形象地写出了星星闪烁不定的情状。“摇摇欲坠”意为摇晃着,象要掉下来一样。它既写出星星闪烁不定的情状,又符合在运动着的船上进行观察的实际情况。(三)B(四)C(五)D经典例题1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
12、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2(1)语气的严厉或大声批评,大声呵责。(2)一声不吭或不吱声。3老师;能够体现老师语气的温柔(柔和、轻柔)4我终于把查到的资料都说完了,或我的话全说完了。5在全班面前丢了这么大的脸。6如“略加”“袒露无遗”形象的写出我心里慌张之极; “闪” 则突出我又慌张又极力想掩盖的心理。比喻新颖,生动的表现了同桌脸色惨白,面部扭曲的惊恐之状。将哭喻为滂沱大雨,生动地写出我感到极度丢人后的痛苦心情。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毛毛虫的姿态,反衬我此时心里的痛苦之状。语言活泼、幽默, “英名”大词小用,表现了我的羞愧之情。(任选一句,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7如知识类问题:“嗫嚅”一词的意思是什
13、么?理解、分析类问题:“即使世间没有,老师的心里也装有”此句有何含义?强化训练(一)(1)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 或:“立起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秧苗的动态之美,而“一行行”“整齐匀称”则突出了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意思对即可)(2)句中“跪”、“艰难”这两个词写出母亲插秧的艰难,突出母亲此时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了母亲的坚强。(二)(1)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2)褒义贬用,表明了作者的态度,表达一种
14、否定意思;这种成长是一种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畸形成长。(3)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三)1登临郁孤台、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回眸郁孤台。2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3第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4 (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疚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
15、叹”。 (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倍感欣慰。(四)( 1)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粱”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等待父亲归来的焦急心情;“裹挟着晚风”形象地表现父亲为全家生活奔波的艰难程度,亦奠定与寒冷抗争的全文基本调; “逐渐清晰” ,按照从远到近、从模糊到清晰的顺序动态地表现了父亲归来的情景。(2)拟人(比拟)。我们几个孩子抢着(“贪婪”)吃鱼的情景。(3) “寒冷”指困苦的生活(或困境);“温暖”指获得用助、关爱(接受帮助、关爱时而产生的幸福感、快乐感)。(五)1. 翩翩起舞 2. “我”以为前一年追逐过
16、的蝴蝶再次出现。美丽的蝴蝶可以熬过冬天,在来年再美丽一次,舞蹈一次。 3. 句中的“世界”不仅指“我”所处的环境。也指“我”的思想和情感空间。(意思相近即可) 4. 能抓住形象,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比喻的方法结合起来,写出喜欢的理由,语言流畅。5. 示例:蝴蝶是天生的舞者,它的一生,以舞者的姿态穿越、飘舞于花草之间,为世界奉献了一种独特的美丽。04理顺结构 左右逢缘参考答案考点例析: (一)(二)(三)如果一个人没有知识,就会像一只没有装东西的空口袋一样,不能自立。(只要意思相符即可)(四)第一处是属于心理活动描写,它以“我”的口吻,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对父母的不满。
17、第二外属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它形象地、直露地刻画出母亲泼辣、只爱金钱、无情无义、虚荣心极强、要面子的性格特点。第三处属于环境描写,它从侧面烘托了我们一家失望、阴冷的心情。(五)1. 例句的结构特点是:第一个短句点明情感对象,后三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进一步描述情感理由。明确了结构特点,我们便可着手答题了。2. 示例:学习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指学习目的不明确,只会循规蹈矩地机械学习。一种是主动学习,主动学习是指能带着问题学习,积极主动思维,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经典例题1不好。划线句子突出了其他孩子的理想远大,用以和女儿作对比,显出女儿理想的“平凡”。 2揠苗助长3“丈夫看到一则九
18、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 因为你不是神父啊。” 或者:“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 4示例:原来我的女儿一点也不差! 5示例:只要健康快乐,平凡也是一种美。比如运动场上欢呼的啦啦队员,一辈子默默无闻却为家庭付出了一切的父母 强化训练一、1A座无虚席B.鸦雀无声2倒叙 一把小提琴(或我对小提琴的珍爱之情)。3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我”又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梦。详写:父亲以七美元买琴圆了“我”的梦 略写:“我”又以七美元卖琴圆了另一个女孩的梦,重点突出(或中心突出、突出主
19、题)4生活在一个充满音乐氛围但又生活拮据的家庭。父亲表情很难过,是因为经济拮据的现实不能让他满足女儿的心愿,但他又希望能够满足,这表现出他的矛盾心情。5对朋友无私帮助的感激之情,为满足女儿愿望后的喜悦心情。6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7第一次出现引起下文的回忆,第二次出现呼应开头。8当年“我”以七美元的价格买到这把琴,得到别人的无私帮助,今天“我”也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帮助别人。9这个梦既是指:我及另一个小女孩渴望得到一把小提琴的心愿,也是“我们”周围的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一种心愿,同时也是我希望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爱心永远传递下去的心愿。二、1 A偏僻 B垂涎2 总是 永远 (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阅读 能力 提升 训练 答案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