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原理及基本知识(共5页).doc
《扩散原理及基本知识(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散原理及基本知识(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扩散基本知识一、半导体基本知识太阳电池是用半导体材料硅做成的。容易导电的是导体,不易导电的是绝缘体,即不像导体那样容易导电又不像绝缘体那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半导体,譬如:锗、硅、砷化缘等。世界上的物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从原子排列的形式来看,可以把物体分成2大类,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通常都有特殊的外形,它内部的原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整齐地排列着;非晶体内部原子排列乱七八糟,没有规则;大多数半导体都是晶体。半导体材料硅是原子共价晶体,在晶体中,相邻原子之间是以共用电子结合起来的。硅是第四族元素,硅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4,它的最外层的四个电子是价电子。因此每个硅原子又分别与
2、相邻的四个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每个共价键都是相邻的两个原子分别提供一个价电子所组成的。如果硅晶体纯度很高,不含别的杂质元素,而且晶体结构很完美,没有缺陷,这种半导体叫本征半导体,而且是单晶体。而多晶体是由许多小晶粒聚合起来组成的,每一晶体又由许多原子构成。原子在每一晶粒中作有规则的整齐排列,各个晶粒中原子的排列方式都是相同的。但在一块晶体中,各个晶粒的取向(方向)彼此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并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所以总的来看,原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晶体,我们叫它多晶体。半导体有很特别的性质:导电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非常大的差别。光照、温度变化、适当掺杂都会使半导体的导电能力显著增强,
3、尤其利用掺杂的方法可以制造出五花八门的半导体器件。但掺杂是有选择的,只有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杂质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重点看一下硼和磷这两种杂质元素。硼是第三族主族元素,硼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3,由于硼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三个电子,比硅原子缺少一个最外层电子,因此当硼原子的三个最外层价电子与周围最邻近的三个硅原子的价电子结合成共价键时,在与第四个最邻近的硅原子方向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叫空穴,它可以接受从邻近硅原子上跳来的电子,形成电子的流动,参与导电。硼原子在硅晶体中起着接受电子的作用,所以叫硼原子为受主型杂质。掺有受主型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率主要是由空穴决定的,这种半导体又叫空穴型或P
4、型半导体。磷是周期表中第五族元素,磷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为2、8、5,它的最外层的五个电子是价电子。由于磷原子比硅原子多一个最外层电子,因此当磷原子的四个价电子与周围最邻近的四个硅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后,还剩余一个价电子。这个价电子很容易成为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参与导电。磷原子在硅晶体中起施放电子的作用,所以叫磷原子为施主型杂质。掺有施主型杂质的半导体,其导电率主要是由电子决定的,这种半导体又叫电子型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二、扩散基本知识我们知道,太阳能电池的心脏是一个PN结。我们需要强调指出,PN结是不能简单地用两块不同类型(p型和n型)的半导体接触在一起就能形成的。要制造一个PN结,必须使一块完整
5、的半导体晶体的一部分是P型区域,另一部分是N型区域。也就是在晶体内部实现P型和N型半导体的接触。我们制造PN结,实质上就是想办法使受主杂质在半导体晶体内的一个区域中占优势(P型),而使施主杂质在半导体内的另外一个区域中占优势(N型),这样就在一块完整的半导体晶体中实现了P型和N型半导体的接触。我们制作太阳电池的多晶硅片是P型的,也就是说在制造多晶硅时,已经掺进了一定量的硼元素,使之成为P型的多晶硅。如果我们把这种多晶硅片放在一个石英容器内,同时将含磷的气体通入这个石英容器内,并将此石英容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这时施主杂质磷可从化合物中分解出来,在容器内充满着含磷的蒸汽,在硅片周围包围着许许多多的
6、磷的分子。我们用肉眼观察硅片时,认为晶片是密实的物体,实际上硅片也是像海绵一样充满着许多空隙,硅原子并不是排列得非常严实,它们的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缝隙。因此磷原子能从四周进入硅片的表面层,并且通过硅原子之间的空隙向硅片内部渗透扩散。当硅晶体中掺入磷后,磷原子就以替代的方式占据着硅的位置。理想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是很整齐的,然而在一定的温度下,构成晶体的这些原子都围绕着自己的平衡位置不停地振动,其中总有一些原子振动的比较厉害,可以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跑到其它地方去,这样就在原来的位置上留下一个空位。替位或扩散是指杂质原子进入晶体后,沿着晶格室位跳跃前进的一种扩散。这
7、种扩散机构的特征是杂质原子占据晶体内晶格格点的正常位置,不改变原材料的晶体结构。在靠近硅晶片表面的薄层内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最多,距表面愈远,磷原子愈少。也就是说,杂质浓度(磷浓度)随着距硅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度差别的存在是产生扩散运动的必要条件,环境温度的高低则是决定扩散运动快慢的重要因素。环境温度愈高,分子的运动越激烈,扩散过程进行得就越快。当然,扩散时间也是扩散运动的重要因素,时间愈长,扩散浓度和深度也会增加。硅晶片是P型的,如果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浓度高于P型硅晶片原来受主杂质浓度,这就使得P型硅晶片靠近表面的薄层转变成为N型了。由于愈靠近硅晶片表面,硼原子的浓度
8、愈高,因此可以想象:在距离表面为Xj的地方,那里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浓度正好和硅晶体中原来的硼原子浓度相等。在与表面距离小于Xj的薄层内,磷原子浓度高于原来硅晶片的硼原子浓度,因此这一层变成了N型硅半导体。在与表面距离大于Xj的地方,由于原来硅晶片中的硼原子浓度大于扩散进去的磷原子浓度,因此仍为P型。由此可见,在与表面距离Xj处,形成了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交界面,也就是形成了PN结。Xj即为PN结的结深。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杂质原子向半导体晶片内部扩散的方法,改变半导体晶片表面层的导电类型,从而形成P、N结,这就是用扩散法制造P-N结的基本原理。三、液态源磷扩散原理太阳电池制造工艺中,磷扩散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扩散 原理 基本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