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可再生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开发可再生能源 促进可持续发展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继续高速发展,社会对能源工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能源资源相对缺乏,能源结构存在不合理性,能源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使能源安全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如何用安全、稳定、环境友好的能源,满足高速增长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一、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和资源条件(一)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严重短缺。 近几年来,我国电力需求增加迅速,发电装机容量迅猛增加,到2005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已突破5亿千瓦。 按照近几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年增长率
2、均超过10%的情况来看,我国到2020年电力装机至少需要9.5亿千瓦,需电量42900亿千瓦时。而我国当前的发电形式主要是依靠火力发电,约占总装机的75%,如此大的电力需求,需要消耗大量的一次能源资源。但是,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严重短缺。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量为2533亿吨标煤,比2000年增加50-70%,而煤炭最多可生产约为22亿吨标煤,供需缺口高达7亿吨标煤。即使在今后30年,我国的能源弹性系数保持在0.5的水平,到2050年全国的能源需求总量也将超过70亿吨标煤。从我国目前的煤炭保有储量和开采速度看,我国的煤炭资源只能维持100年。同时,我国石油资
3、源量约为104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47万亿立方米。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二分之一的石油需要进口,不可能大量用来发电。再从水能资源看,我国水能资源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为4亿千瓦,年发电量1.75万亿千瓦时。按重复使用100年计算,约占常规能源剩余可采储量的40%左右,仅次于煤炭。近年我国水电发展较快,目前已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达1亿多千瓦。虽然大型水电开发还有一些潜力,但受一些条件限制,发展空间也是有限的。按照国家确定的发展战略,要实现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即在2020年的基础上,GDP再翻两番,将需要更多的能源供应。显然,要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继续目
4、前的能源构架是绝对不可行的。而且,作为自然资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是有限的,继续大规模无节制地开采和使用,必然会导致资源加速枯竭,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生态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这种以煤炭为主的电力生产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无法改变,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压力。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如果不对煤炭消耗的增加加以控制,将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继续增加。面对日益加剧的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制定和实施新的能源发展战略,在提高常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时,积极发展其他能源形式和可再生能源,尽可能多得用洁净能
5、源替代高含碳量的化石矿物燃料。(三)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对可再生能源界定为: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装机在五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等。根据有关方面对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相当丰富。我国可开发的风力资源在10亿千瓦以上。开发风电前景十分广阔,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风电的资源条件。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由于我国幅员广阔,有着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约为l4710 8 GWh,相当于4.9万亿吨标煤。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
6、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相当于170千克标准煤),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树木枝桠、能源植物,以及农林废弃物、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等。2000年全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6.48亿吨,除部分作为造纸原料(2100万吨)、畜牧饲料(1.78亿吨)外,大约3.5亿吨可作为燃料使用,折合约1.75亿吨标准煤。如将这些秸秆资源全部用于发电,可增加发电装机约1亿千瓦。按照国际惯例的归类,小水电对环境影响小,属于可再生能源,我国的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约为1.25亿千瓦。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具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可开发的潮汐能年
7、总发电量达600亿千瓦时,可装机总容量可达2100万千瓦。此外还有海洋温差能、波浪能、洋流能等,都具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我国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在西藏和云南有多处高温地热资源,可用于发电的地热资源潜力约600万千瓦。我国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在地区和时段的分布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和沿海两大风带地区以及海上,在时段上为冬天风大,夏天风小。太阳能资源分布在西部与北部地区,在时段上为夏天日照强度大,冬天日照强度小。生物质能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和北部广大农区,在时段上夏天产量小,秋冬产量大。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在时段上为夏天水大,冬天水小。海洋能资源分布在东南沿海。高温地热资源
8、主要分布在西藏和云南。由此可见,我国各种可再生能源在地域分布上和在时间段上所具有的很强互补性,是其优势之所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互补性,减少输送和储存成本,提高经济性。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现状与前景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起步并不算晚,经过多年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程度提高,投入逐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不够的局面有了很大改观,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和生物质能高效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风力发电。到2004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网风电场43个,总装机容量
9、76万千瓦。目前已有十多个总规模在10万千瓦及以上的风电场正在开工建设,近两年即可建成。多个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也正在资源调查和规划中。在偏远地区还有约20万台小型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机(总容量约4万千瓦),主要用于偏远地区和电网不能到达地区的人民用电。按照国家目前的规划目标,2010年我国风电总装机要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风电总装机要达到3000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到2004年底,全国光伏发电的总容量约为6.5万千瓦,主要为偏远地区居民供电。全国光伏电池及组装厂己有十多家,制造能力达10万千瓦以上。但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方面,我国正在酝酿和
10、筹划规模为10万千瓦的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该项目使用1700面面积为10平方米的反光镜,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密切跟踪太阳,将太阳光精确反射聚焦到一点集热器,加热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如果在试验示范成功后进行大面积推广,则有可能引起能源领域里的变革。生物质能发电。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也有一定进展,现有装机容量约为200万千瓦,其中原渣发电约170万千瓦、垃圾发电约20万千瓦,其余为稻壳等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和沼气发电等。秸秆发电目前在我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收集与储存问题,这是秸秆发电最大的风险所在;二是设备国产化问题(目前进口机组,项目单位千瓦造价1万元人民币左右);三是政策问题(由于造价高,上
11、网电价高,0.60元/千瓦时左右),需要政策扶持。我国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这是一个不小的潜力。因为生物质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这意味着每年有10亿吨标煤潜力的生物质能资源可用作发电燃料,其中仅是农作物秸秆就有3亿吨,折合1.5亿吨标煤。2004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中国第一批秸秆发电项目,即河北省石家庄市晋州市的2.4万千瓦和山东单县2.4万千瓦两个项目。每个项目每年消耗20万吨秸秆,发电量1.2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煤炭1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0多吨,减少烟尘排放量400吨,可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灰渣还可作为农家肥来利用。此外,到2004年底,我国小水电装
12、机为34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100亿千瓦时,担负着全国近二分之一国土面积、三分之一的县、四分之一人口的供电任务。我国还有世界第三大的潮汐电站和其他如波浪能发电等海洋能发电技术和项目。这些都有巨大开发潜力和一定技术基础,可以根据将来的需求和条件进行发展,这里不一一赘述。 综上所述,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资源条件较好。在不同发展时期,我国已经有选择地开发和利用了一些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小水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等,无论从规模总量上还是从技术发展水平上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主要障碍,一是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重视不够,可再生能源发电在
13、国家能源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不突出,缺乏长期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权威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国家能源统计体系中没有单列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也没有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目标。二是研究开发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可再生能源发电相关的技术特别是装备制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三是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立法和政策,要在电价形成机制、上网销售、可再生能源电量消费等方面给予可再生能源发电以鼓励和扶持。我国今年已经颁发了可再生能源法,但具体的实施方案还未出台,还没有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四是社会认知度低。缺乏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意义的宣传和教育,全社会
14、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的关注不够。三、开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建议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我们有必要、有条件来加大开发力度,使其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1.明确新的能源开发和利用战略。国家要明确新的能源战略,把多能互补、综合开发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能源生产和供应的指导方针,明确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要鼓励和保护各种经济体投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支持大中型国有和民营企业以各种所有制形式投入和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产品和可再生能源即绿色能源或绿色电力的使用和消费。2.
15、制定可再生能源法规和扶持政策。用立法方式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有关责任和义务。我国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应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和相关政策,以此协调各方关系,规范能源市场,保障可再生能源有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引导和激励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消费。在政策上,要向可再生能源倾斜。要利用经济杠杆协调各种能源资源的开发速度,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项目核准、电价核定、土地占用、税赋及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方便,必要时给予一定的补贴。加大常规能源在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的成本。对化石能源资源实行有偿使用;提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罚款的额度;将常规能
16、源的社会成本转化为商品成本,逐步建立起相对公平的价格形成机制。3.制定国家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规制。国家明确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整体和各阶段规划目标,以及其在能源开发和供应中所占的比例。可将规划目标按行政区域进行分解,也可按国家大型发电企业进行分解:可再生能源电量消费可按全社会共同负担的原则在企业和全民中进行分榷:在初期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建议2020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目标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在全国电力装机中占到15%左右。按届时全国电力装机9.5亿千瓦计算,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应达到1.5亿千瓦左右。如果按类别划分,则可划分为风电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2000万千
17、瓦,小水电5000万千瓦。这些目标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4.建立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要完成上面建议的规划目标,需要在今后十五年平均每年全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按平均装机8000元/千瓦计算,每年需投资800亿元,其中资本金160亿元,没有国家资金的参与是难以想象的。建议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基金,可以用类似三峡工程的办法筹集资金,用于部分国家重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投资、示范项目的必要补贴、开展基础性科学研究、资源调查和评价以及建立产业体系等推进发展的各个方面。5.加大可再生能源科技研发力度。我国目前在可再生能源科技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必须用前所未有的力度加
18、大科技投入,国家在这个方面要起到引导作用。建议国家安排专门资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涉及面广,学科综合性较强,但并非高不可攀。可由国家安排资金,引导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设备制造企业和发电项目投资企业,组成产、学、研、用相配套的研发应用链,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研究、发展和完善。还要重视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使产业链各环节联系紧密。同时,企业也要加大科技投入,自主研发,打造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品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仅满足我国市场开发的需要,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6.转变能源开发和供应的传统观念。要转变传统观念,改变一味追求大机组
19、、大电厂等集中发电、集中供热的理念,更新观念,创造新的模式。可再生能源有能量密度低、分布分散、互补性强和技术设备规模较小的特点,我们在开发利用时,要避开其劣势,发挥其优势。构建小型联网发、供电方式,独立的发、供电方式与大型、集中发电、集中供热的方式并存,通过合理调度,共同支撑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也符合当今世界的新潮流,是将来能源生产和供应的发展趋势之一。7.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要有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要加强宣传,使全社会了解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我国解决常规能源短缺、环境保护要求和能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取得理解与支持,并转化为民众有意识和自觉的行动。大力宣传可再生能源法,使机关
20、、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面了解自己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在大专院校和中专、技校中开展可再生能源学科、专业和技能教育,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培养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在中、小学开展可再生能源知识普及教育。8.近期国家应开发的项目。进行较大规模风电场建设。要在风力资源丰富区和较丰富区选择风况优良地点开发建设几个50100万千瓦或更大规模风电场,进行建设试验示范,解决大规模风电场建设和运行中的技术、经济、工程、电量送出和调度问题。进行海上风力资源测试和风电场资源调查,同时开展小规模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行试验研究,摸清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维护规律,解决有关问题,为开发海上风电场做准备。组
21、织力量进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研究和单机容量为20003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制造。组织10万千瓦规模化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解决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建设和运行中的技术、经济、工程、发电上网问题;组织进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和设备制造。合理规划,科学布点,在秸秆资源丰富地区选择有条件的县市建设一批秸秆发电试验示范项目:探索和解决秸秆发电中的秸秆收集、存储和管理问题;组织进行秸秆发电系统技术研究和设备制造,以满足建设秸秆发电厂的设备要求。加快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推动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相信,只要有好的政策引导,有好的市场环境,充分调动起社
22、会各方面参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积极性,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一定会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十大措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重视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安全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全党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23、。在现实背景下,研究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这里的“节约”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
24、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1、确立节约资源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 国家要加强在各个领域增长方式和全面节约管理。在组织编制“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中,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中心位置。政府要健全和完善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和监管体系,制定鼓励节约使用资源的相应政策措施,完善法规标准,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并强化节约资源工作的强制约束力。要抓紧研究制定节约能源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的配套法规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法规,制定资源高消耗行业市场准入标准,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组织修订主要耗能行业节
25、能设计规范,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等情况予以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和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尽快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2、形成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转换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扭转“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要尽快形成以节地、节水、节能为中心的农业体系,重效益、节时、节能、节约原材料的工业体系,规划科学、设计优良、节地
26、、省材、质量过硬的基本建设体系,节时、节能、重效益的运输体系,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生活服务体系和节约资源的消费方式,从战略上构建资源从生产、流通、分配到消费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有机节约整体。 3、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是目前国际上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模式。与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传统经济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如果说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
27、用是粗放型的和一次性的,以把自然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话,那么,循环经济通过物质的循环流动,可以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冲突。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三分之一、铜产量的二分之一、纸产品的三分之一都来自于循环利用。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量仅占总产量的15%-20%,发达国家一般为30%-40%。如果其中的废玻璃、废塑料等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会增加垃圾处理量,更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加强对废品回收利用的管理,促使其有序发展。 4、大力发展环境产业,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世界经合组织研究表明,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基础之上的环境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
28、点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当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领域,是 21世纪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发展环境产业,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再生资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延伸产业链,开辟新的生产领域,增加就业岗位,同时担负起分解者的职能,对无法再次循环利用的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要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要考虑资源和生态可以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为此,应
29、当选择如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一是应当讲究日用消费品的质量、实用和耐用性,尽量缩小一次性消费的范围。在全社会推广节能型、节水型的低度消耗资源的适度消费生活体系,减少高能耗、高原材料、高用水的消费。二是注意食品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保持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在饮食结构上不宜不加区分地普遍提倡以动物型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仍应以植物型食品为主或动植物并重。三是居住和出行方式的合理化。宜提倡相对集中的居住方式,发展公园、公共娱乐场所,不宜提倡分散居住和大量建造私人别墅、花园等。 6、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约资源技术进步 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促进资源节约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科技开发,建
30、立促进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突破资源节约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发展和升级,从整体上全面提高资源节约技术水平。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粗放、低效率技术向集约、节约和高效率技术进步,提高管理水平充分挖掘管理对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形成的效率潜力。 7、重视信息工作,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信息交换平台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发达的信息系统之上。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的获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产业链接、资源的整合、再生资源的相互转移开发等等,这一切都需要借助
31、发达的信息网络来实现。在今天市场中介体系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应协助建立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废弃物的性质及来源、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技术等信息,规范信息的收集、合成、传输、反馈等机制,以电子政务、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为重点与切入点,建立资源节约型信息交换平台,及时发布各类循环经济市场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各企业间实现废弃物、能量等交换提供信息帮助。 8、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指标体系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就是提高经济资源的生态效率,在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协调机制。为了衡量评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指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实践,有必要建立一套资源节约型
32、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循环特征、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的联系,最终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共赢。指标体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原理入手,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为:良好的政策相关性、可测定性和可比较性、易于分析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9、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科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利用,改变因资源的低成本、非
33、公开化造成的浪费。目前,我国一些重要资源短缺,其中有些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基本上是不可贸易产品,其市场价格本应较高才能产生节约使用的效果,但由于这些资源的使用成本严重偏低,导致了资源的粗放使用。同时,一些对环境资源有严重影响的企业,可以不支付它们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实现向资源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合理确定资源价格,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10、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要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传媒加强对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常识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进行绿色消费,优先购买经过生态设计或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以及经过清洁生产审计或通过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或多次使用所购买的物品。要把宣传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在宣传教育中发放介绍垃圾处理知识和再生利用常识的小册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废旧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工作。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做到以教育形式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长,以家长影响社会。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