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下册(共20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下册(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下册(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九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1.简述水质污染指标体系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答:污水的水质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物理指标包括(1)水温 (2)色度 (3) 臭味 (4)固体含量,化学指标包括有机指标包括(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
2、有机物的含碳量。(5)油类污染物(6)酚类污染物(7)表面活性剂(8)有机酸碱(9)有机农药(10)苯类化合物无机物及其指标包括(1)酸碱度 (2)氮、磷 (3)硫酸盐及硫化物 (4)氯化(5)非重金属无机有毒物质,包括氯化物、砷化物和重金属离子。生物指标包括:(1)细菌总数(2)大肠菌群(3)病毒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体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3 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BOD: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水中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2)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
3、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3) TOD:由于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4) TOC:表示有机物浓度的综合指标。水样中所有有机物的含碳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TOD COD BOD20BOD5OC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化学需氧量COD的优点是比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仅需要数小时,并且不受水质的影响。而化学需氧量COD则不能象BOD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机物、直接地从卫生学角度阐明被污染的程度。此外,污水中
4、存在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要消耗氧,以COD表示也存在一定的误差。两者的差值大致等于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差值越大,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该污水是否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的判别标准,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处理。4 水体自净有哪几种类型?氧垂曲线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污染物随污水排入水体后,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化学的作用,使污染的浓度降低或总量减少,受污染的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或水体净化。包括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物理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
5、净化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生物净化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复。耗氧与亏氧是同时存在的, 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直曲线。适用于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5 试论述排放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排放标准是指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污水的排放标准分为一,二,三级标准,而水环境质量标准是用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情况的,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6、海洋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环境容量则是指环境在其自净范围类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量. 排放标准是根据自然界对于污染物自净能力而定的,和环境容量有很大关系,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纯生态环境为参照,根据各地情况不同而制定的。排水标准是排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速率的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水环境本身要求达到的指标。水环境容量越大,环境质量标准越低,排放标准越松,反之越严格。各类标准一般都是以浓度来衡量的,即某一时间取样时符合标准则认为合格达标, 而环境容量是就某一区域内一定时间内可以容纳的污染物总量而言的,他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评价方法,某些时候,虽然达到了环境质量标准或是排水等标准,但可能事实
7、上已经超过了该区域的环境容量。6 我国现行的排放标准有哪几种?各种标准的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是什么?第十章污水的物理处理1、说明沉淀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并讨论各种类型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各适用在哪些场合?答:根据悬浮物质的性质、浓度及絮凝性能,沉淀可分为4种类型。1、自由沉淀 当悬浮物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淀过程。适用于沉砂池中的沉淀以及悬浮物浓度较低的污水在初次沉淀池中的沉淀过程。2、絮凝沉淀 当悬浮物浓度约为50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于颗粒之间可能互相碰撞产生絮凝作用,使颗粒的粒径与质量逐渐加大,沉淀速度不断加大。主要应
8、用是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中的沉淀。3、区域沉淀 当悬浮物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互相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主要应用是二次沉淀池下部的沉淀过程及浓缩池开始阶段。4、压缩、区域沉淀的继续,即形成压缩。颗粒间互相支承,上层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挤出下层颗粒的间隙水,使污泥得到浓缩。典型的例子是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淀池的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的浓缩过程。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与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
9、,它们的相对密度约为2.65)。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次沉砂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曝气沉砂池呈矩形,迟底一侧i=0.10.5的坡度,坡向另一侧的集砂槽。曝气装置设在集砂槽侧,空气扩散板距池底0.60.9m,使池内水流作旋流运动,无机颗粒之间的互相碰撞与摩擦机会增加,把表面附着的有机物磨去。此外,由于旋流产生的离心力,把相对密度较轻的有机物旋至水流的中心部位随水带走。平流沉砂池的主要缺点是沉砂中约夹杂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故常需配洗砂机,把排砂经清洗后,有机物含量低于
10、10%,称为清洁砂,再外运。曝气沉砂池可以克服这一缺点。3、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试分析球形颗粒的静水自由沉降(或浮上)的基本规律,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有哪些?答:水的沉淀法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水中的悬浮颗粒,都因二种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悬浮颗粒受到的重力,水对悬浮颗粒的浮力。重力大于浮力时,下沉;两力相等时,相对静止;重力小于浮力时,上浮。 为分析简便起见,假定:颗粒为球形;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重量等不变;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受器壁和其它颗粒影响。 静水中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因受重力作用产生加速运动,
11、经过很短的时间后,颗粒的重力与水对其产生的阻力平衡时(即颗粒在静水中所受到的重力Fg与水对颗粒产生的阻力FD相平衡),颗粒即呈等速下沉。影响沉淀或浮上的因素:颗粒的粒径、密度,水的动力粘度(温度)等。6、加压容器浮上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有哪几种基本流程和溶气方式?各有何特点?答:加压溶气气浮法的基本原理是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于水中,再使压力降至常压,把溶解的过饱和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 其工艺流程有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和回流加压溶气流程3种;溶气方式可分为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和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 全溶气流程是将全部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
12、进行固液分离,与其它两流程相比,其电耗高,但因不另加溶气水,所以气浮池容积小;部分溶气流程是将部分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其余废水直接送入气浮池,该流程比全溶气流程省电,另外因部分废水经溶气罐,所以溶气罐的容积比较小,但因部分废水加压溶气所能提供的空气量较少,因此,若想提供同样的空气量,必须加大溶气罐的压力;回流加压溶气流程将部分出水进行回流加压,废水直接送入气浮池,该法适用于含悬浮物浓度高的废水的固液分离,但气浮池的容积较前两者大。 水泵吸水管吸气溶气方式设备简单,不需空压机,没有空压机带来的噪声;水泵压水管射流溶气方式是利用在水泵压水管上安装的射流器抽吸空气,其缺点是射流器本身能量损失大一般约3
13、0,若采用空气内循环和水内循环,可以大大降低能耗,达到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的能耗水平;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溶解的空气由空压机提供,压力水可以分别进入溶气罐,也有将压缩空气管接在水泵压入泵上一起进入溶气罐的。目前常用的溶气方式是水泵空压机溶气方式。7、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改善微气泡与颗粒的粘附性能?答: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基本条件是水中颗粒的润湿接触角大于90度,即为疏水表面,易于为气泡粘附或者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接触即角较大,也有利于气粒结合。 影响微气泡与悬浮颗粒相粘附的因素有: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泡沫的稳定
14、性等。 在含表面活性物质很少的废水中加入起泡剂,可以保证气浮操作中泡沫的稳定性,从而增强微气泡和颗粒的粘附性能。8、气固比的定义是什么?如何确定(或选用)?答:气固比即溶解空气量与原水中悬浮固体含量的比值。气固比的选用涉及到出水水质、设备、动力等因素。从节能考虑并达到理想的气浮分离效果,应对所处理的废水进行气浮试验来确定气固比,如无资料或无实验数据时,一般取用0.0050.006,废水悬浮固体含量高时,可选用上限,低时选用下限。剩余污泥气浮浓缩使气固比一般采用0.030.04。9、在废水处理中,气浮法与沉淀法相比较,各有何优缺点?答:沉淀法它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场的作用下,以达
15、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无机物,以及某些比重较大的颗粒物质。浮上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特别对那些颗粒密度或接近或小于水的以及非常细小颗粒,更具有特殊优点。与气浮法相比较,沉淀法的优点是这一物理过程简便易行,设备简单,固液分离效果良好。与沉淀法相比较气浮法的优点:1)气浮时间短,一般只需要15分钟左右,去除率高;2)对去除废水中的纤维物质特别有效,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效益好;3)应用范围广。它们缺点是都有局限性,单一化。11、如何改进及提高沉淀或浮上分离效果?答:为了提高气浮的分离效果,要保持水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适度,对含有细分散亲水性颗粒杂质的工业废水,采用气浮法
16、处理时,除应用投加电解质混凝剂进行电中和方法外,还可用向水中投加浮选剂,使颗粒的亲水性表面改变为疏水性,使其能与气泡粘附。影响沉淀分离效果的因素有沿沉淀池宽度方向水流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紊流对去除率的影响,其中宽度方向水流速度分布的不均匀性起主要作用。所以为了提高沉淀的分离效果,在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使水流均匀分布,应严格控制沉淀区长度,长宽比,长深比。第十一章 1、简述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有机污水的原理和适用条件1、 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和生物处理法的目的和所采用的处理设备有何不同答: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或机械作用去除废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及油品。生物处理法的目的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
17、用,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又叫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处理有机废水最重要的方法。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所采用的处理设备为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等构筑物,生物处理法所采用的处理设备一般为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活转盘,氧化塘,氧化沟,厌气消化池等。2、 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答:是指生物有机体从环境中将营养物质吸收进来,加以分解合成,同时将不需要的产物排泄到环境中去,从而实现生物体的自然更新的过程。它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在合成代谢中,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且需要从环境中获得能量,而在分解代谢中,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向环境中
18、释放能量。3、 在生化反应过程中,酶起了什么作用?酶具有哪些特性?答:酶可以起到催化生化反应得作用,酶具有以下特性:(1)催化高效率;(2)专属性(3)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易于变异。4、 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本质是什么?好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答:微生物的呼吸指微生物获取能量的生理过程。好氧呼吸是营养物质进入好氧微生物细胞后,在右分子氧的参与下,通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获得能量的过程。厌氧呼吸是指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获得能量的过程。5、 微生物生长曲线包含了卿些内容?它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具有什么实际意义
19、?答:微生物生长曲线表示微生物在不同培养环境下生长情况及其生长过程。生长曲线可以划分为四个生长时期: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和衰老期。 停滞期一般在微生物的培养驯化时或处理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后出现,能适应的微生物则能够生存,不能适应的微生物则被淘汰。停滞期的是否存在或停滞期的长短,与接种活性污泥的数量、废水性质、生长条件等因素有关,实际当中应该控制这些条件,以缩短生产周期。对数期中,微生物大量繁殖,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微生物体内能量高,絮凝性和沉降性能均较差,则出水中有机物浓度也很高,难以取得稳定的出水以及较高的处理效果。因此在实际当中,要对对数期进行一定控制。与对数增长期微生物对营养及氧的要求高相
20、反,静止期中微生物对营养及氧的要求较低,污水中有机物消耗的比较彻底,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较好,有机物去除率高,处理效果好,污泥处理量小,应尽力使污泥控制在静止期。在衰老期,底物近乎被耗尽,微生物进行内源代谢,微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生长曲线显著下降。一般在废水处理中常控制底物量(F)与微生物(M)的比值F /M(生物负荷),使微生物处于不同的生长状况,从而控制微生物的活性和处理效果。6、 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哪些?为什么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答:影响微生物的环境因素主要有营养,温度,pH值,溶解氧以及有毒物质。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如果溶解氧不足,好氧微生物由于得不到
21、足够的氧,其活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新陈代谢能力下降,同时对溶解氧要求较低的微生物将会产生,影响正常的生化反应过程,从而造成处理效果下降。因此说在好氧生物处理中溶解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7、 什么叫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哪两个基本方程式?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生化反应动力学方程式是表示在一定限制条件下研究生化反应中底物或基质的浓度或消耗速度与细胞浓度或细胞生长速率及产物浓度或产物形成速率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定量地了解在生化反应中如何正确地掌握和控制底物或基质的浓度或消耗速率,使细胞浓度或生长速率和产物浓度或形成速率达到可能达到的理想状态。
22、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采用了两个基本方程式莫诺特方程式:微生物增长速度和微生物本身的浓度、限制增长性营养底物(一般认为碳源和能源是限制增长的营养物,以最终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或总有机碳计)浓度之间的关系。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一部分底物被降解为低能化合物,为生物从中获得能量,一部分底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体不断增加,因此微生物的增长是底物降解的结果。此方程表示微生物的增长速度与底物的降解速度之间的关系。 8、 建立生物处理过程数学模式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在废水生物处理中,这个基本数学模式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内容?为进一步开展生物处理系统的最优化设计和运行的研究,提供新的可能性。9、 经过
23、实验得到如下一组数据,试求该反应的级数及反应速度常数(数值及单位):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s (mg/l) 100 77.8 50.6 47.2 36.8 28.7 22.3 .17.4 13.5 10.5 8.210、 已知某一线反应起始基质浓度为220mg/l,2h后的基质浓度为20 mg/l,求其反应速度常数A与反应后1h的基质浓度s。第十二章1、稳定塘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适用于什么场合/好氧塘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优点:(1)投资省,(2)管理方便,(3)水力停留时间较短,降解有机物的速率很快,处理程度高。缺点:(1)池容大,占地面积多。(2)处理水中含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污染 控制工程 课后 习题 下册 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