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课本重点整理(共10页).doc
《经济地理学-课本重点整理(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课本重点整理(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试述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地理学始终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作为基础理论研究,经济地理学可以从多角度对建立人地关系理论做出贡献。(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方关系十分复杂,且对区域和企业发展影响很大。经济地理学需要从二者的均衡点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方面,探讨建立有关理论体系。(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我国开发历史悠久,各地发展的地理背景、发展条件、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决
2、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这方面尚存在许多争议 , 对这些观点以及公平与效率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 对经济地理学为政府决策服务具有重要意义。(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这种关系,试图找出两者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并服务于实践。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区位理论: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条件:指人类进行活动的场所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资质。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
3、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 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 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 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杜能圈: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
4、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农业形态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各种不同农业组织形式,即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农业地理学上的意义:(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2)不存在对于所有地域而言的的绝对优越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农业生产方式只存在相对优越性;(3)在距市场越近的地方,布局单位面积收益越高的农业生产方式越合理,因为由之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布局总体上受益最大。 经济学上的意义:(1)杜能在研
5、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 (2)经济区位研究领域,关于合理性生产布局的设定,对韦伯以及克里斯泰勒等后来的区位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 (3)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的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其原理不仅可用来说明农业土地的利用方式,对于解释其他土地的利用问题同样有效,可以说是土地利用的普遍性理论基础。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局限性:孤立国条件下的杜能圈,是一种完全均质条件下的理论模式。在现实中基本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条件。 河流干扰要素情况;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会产生影响;该理论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而现实农业生产中大部分是自给性经营,经营者为追求
6、利润,经营方针会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会偏离; 技术发展和交通手段发达使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造成杜能农业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及其局限性: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对现实工业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他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2)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
7、已。(3)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有仅仅论及工业区位的范围,而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局限性: (1)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并且成比例地增加,而现实中的运费制度则是区段增加并且是远距离递减;运费率往往是不相同的。 (2)韦伯假定的完全竞争条件也是非现实的。产品价格,随着远离工厂的运费增加而上升,导致需求减少。需求减少,企业收入必将受到影响。 (3)就工厂经营而言,有生计性的经营和企业性的经营。生计性经营往往不太考虑生产成本的场所差异,也一般不会意识到最小成本,也不会受最小费用指向的影响。而企业性经营更
8、关注利润最大的区位。 (4)工厂区位是由工厂经营者所选定的,而这种决定也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即使是完全同样的外部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以选择完全不同的区位。 (5)技术进步,使得材料消耗下降,原料地指向弱化,消费地指向增强。技术进步加之交通手段的发展,使得运费对工厂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 (6)交通发达,使得在产品价格中的运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工业区位选择的空间余地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工厂趋向于空港区位、高速公路出入口区位。 (7)其它诸如地域政策因素。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中心地:区域的中心,供给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可以指城市、居民点、商业或服务业中心。中心性: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
9、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指中心地为其周围区域供给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总量。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人口 , 也即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中心地三原则:市场原则是基础,而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可以看做是对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修正。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意义(1) 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2)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3)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问题(1)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
10、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 (2)K值在一个系统中是固定不变的。 (3)把消费者看作“经济人”,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 (4)忽视了集聚利益。 (5)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 包括后向一体化 ( 企业介入原供应商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前向一体化(企业控制其原属客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试述企业空间扩张规律及其在中国的实用性:(1)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企业空间扩张应该遵循社会规律,企业
11、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 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 接触扩散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接触扩张在企业空间扩张中较为常见。尤其在各地社会经济条件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常常就近扩大市场,进而建立起生产机构。这种扩散在服务型的公司中表现更为典型。 等级扩散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的地理区域进行,如城市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企业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首先进入最大的市场(都市区),接着进入次大市场,并以此类推。并不考虑这些市场的距离是否邻近。实际上,等级扩张是企业对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差别所采取的对策。 (2)作为一个组织行为,企业空间
12、扩张又受制于组织使其偏离这些规律。中国的特殊环境影响企业按以上两种规律扩张。根据中国实际情况,有学者提出中国公司空间扩张的通道扩张假想。所谓通道扩张,指公司空间扩张是沿通道延伸。通道包括人际关系通道、机构 (或体制)通道、生产通道、距离通道。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 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 (1)广泛性:迪肯指出,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六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
13、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2)层次性:直接影响: 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间接影响:原料、燃料联系,半成品、零部件联系,劳动力及服务联系,信息联系,技术联系等。间接影响还可依据所通过的中间机构的多少,有层次之别。 (3)区域性:跨国投资常集中于某些区位上(如主要经济中心,尤其是全国首都和地方中心城市,沿海发达区,国家扶植发展区,经济特区等),因而其投资影响具有区域性。 (4)多面性:跨国公司对区域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例如,投资企业可吸纳一定就业人员,间接带动相关企业就业人员的增加;但也会取代一些原应由当地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 (5)差异性:不同源地的跨国公司可具有
14、不同的区域格局;公司规模 、投资战略、所属产业部门所带来的影响的差别也很明显;在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跨国投资易于借助广泛的联系,扩散其影响。(6)时间性: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就业、税收、基础设施等广泛性来自于跨国投资企业的错综复杂联系,层次性与生产链有关,区域性和差异性为区域系统(区域条件)与生产系统、组织系统相互迭置的产物,多面性则是跨国公司与区域目标利益不一致而又相互作用的结果。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相互作用关系:(一)特点(1)互补性:跨国公司和区域各具一定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为对方所需求,从而形成双方的互补关系。(2)竞争性:跨国公司在区域投资与区
15、域引进外资各有其目的。双方为各自的利益而竞争,最后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结果。(3)变化性: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关系随时间而变化。首先,全球经济环境、生产系统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均在不断变化着。其次,跨国公司在区域的投资时间也改变着两者的关系。 (二)主要因素 (1)社会政治背景: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投资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点。 (2)结构状况:发达地区经济和技术结构易于使跨国投资企业与其联为一体。若跨国公司的垂直一体化联系较强,较难与当地建立供应联系;反之,主要从事生产链中部分经济活动的跨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与其它公司发生联系。 (3)相对地位:跨国公司与投资区域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等,是决定两
16、者关系的另一重要因素。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主导产业的特征:高比较优势系数 高产业关联度 高需求收入弹性 高生产率上升率 高产业创新能力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总的来讲,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能够担负得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 (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这里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
17、局方面的协调程度。 (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极核式空间结构:区域发展的早期,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各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不同,资源条件较好的地方优先发展起来,成为经济活动的积聚地。当若干个积聚地发展到一定的经济水平和规模后,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增长极一经形成,就对周围地区的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于是,就产生区域内的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的极化过程,并带来各种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向增长极集中,从而导致区域的空间分异。从发展水平观察,增长极的经
18、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都比其它地方高出许多,二者之间形成明显的发展差异。增长极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极核,对其它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主导作用。点轴式空间结构:区域进一步发展,区域内产生增长极外的其他点,在增长极与周围点的交往中,会产生商品、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运输要求。为了实现它们的互补性,区域内的点之间布置有交通线、通讯线以及动力供应线等。区域的空间结构由极核式转变为点轴式空间结构。所谓点就是各级中心地,即区域内的各级中心城镇。在性质和功能方面,点包括了居民点、生产地、运输枢纽、商贸场所、能源生产和供给枢纽等多种类型。在规模方面,点既可以是小乡镇,也可以是大城市。所谓轴则是若干不同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地理学 课本 重点 整理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