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实验报告(共2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共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时记忆实验报告(共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短时记忆广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少数被试记忆广度的实验,使用数字作为记忆材料,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学习计算记忆广度的方法(二)理论简介短时记忆(short-termmemory)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例如,我们从电话簿上查一个号码,然后就能立即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再问这个号码是什么,就什么都记不得了。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它接受来自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加工。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代码方式编码,视觉代码、语义代码和AVL单元听觉的(Auditory)、口语的(Verb
2、al)、书面语言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称为AVL单元,也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特征是容量有限,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 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息的再编码。记忆广度的研究最早是由贾克布斯 (Jackobs,1887)根据艾宾浩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短时记忆 实验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