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浮点数加法器(共24页).doc
《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浮点数加法器(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成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浮点数加法器(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 程 设 计 报 告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浮点数加法器院(系):计算机学院专 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 级: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1章 总体设计方案1.1 设计原理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浮点数加法器的设计,使用XilinxFoundationF3.1可编程器件开发工具软件,以及伟福COP2000试验箱实现目的设计。具体要求为必须用基本逻辑门实现,浮点数的长度固定。根据所学可知,浮点数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阶码,第二部分是数据。这两部分又分别分为两部分。阶码由阶符和数值组成,数据由数符和
2、数字组成。由于在计算机的存储和运算中,数据由补码表示。故首先应将输入的原码转化为补码。在此过程中,正数保持不变,负数则对除符号位以外的各位按位取反,再进行加1操作。然后对两数的阶码进行运算,决定移位的次数和结果的阶码。在移位时,对正数进行补0操作,对负数则进行补1操作。再对移位后的数据视为定点数进行相加运算。进而实现浮点数相加的功能。最后再将得到的结果转化为原码,进行输出。1.2 设计思路按照课设题目要求及原理图,先设计出电路的具体模块图,浮点数加法器的设计共包含如下五个模块: 原补转换模块 阶码选择模块 数值选择模块 数据移位模块 超前进位加法模块在五个部分中分别设计实现相应功能的器件,包括
3、二选一数据选择器等。在连接具体电路时配合门电路以达到预期效果。浮点数加法器的底层、顶层的设计都采用原理图设计输入方式,经编译、调试后形成zyks.bit文件并下载到XCV200可编程逻辑芯片中,经硬件测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1.3 设计环境1.3.1 硬件环境伟福COP2000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COP2000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由实验平台、开关电源、软件三大部分组成实验平台上有寄存器组R0-R3、运算单元、累加器A、暂存器B、直通/左移/右移单元、地址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堆栈、中断源、输入/输出单元、存储器单元、微地址寄存器、指令寄存器、微程序控制器、组合逻辑控制器、扩展座、总线插孔区、微
4、动开关/指示灯、逻辑笔、脉冲源、20个按键、字符式LCD、RS232口。系统在实验时即使不借助PC 机,也可实时监控数据流状态及正确与否, 实验系统的软硬件对用户的实验设计具有完全的开放特性,系统提供了微程序控制器和组合逻辑控制器两种控制器方式, 系统还支持手动方式、联机方式、模拟方式三种工作方式,系统具备完善的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和强大的模拟调试功能。1.3.2 EDA环境Xilinx foundation f3.1设计软件Xilinx foundation f3.1是Xilinx公司的可编程期间开发工具,该平台功能强大,主要用于百万逻辑门设计。该系统由设计入口工具、设计实现工具、设计验证工具
5、三大部分组成。设计入口工具用于接收各种图形或文字的设计输入,并最终生成网络表文件。设计实现工具用于将网络表转化为配置比特流,并下载到器件。设计验证工具用来对设计中的逻辑关系及输出结果进行检验,并分析各个时序限制的满足情况。COP2000集成调试软件COP2000 集成开发环境是为COP2000 实验仪与PC 机相连进行高层次实验的配套软件,它通过实验仪的串行接口和PC 机的串行接口相连,提供汇编、反汇编、编辑、修改指令、文件传送、调试FPGA 实验等功能,该软件在Windows 下运行。第2章 详细设计方案2.1 总体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本课设要求控制信号可以采用外部开关输入或用VHDL语言编写的
6、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其他部分可以调用系统资源库中的器件;必须用基本的逻辑门实现,然后封装。通过设计和分析,将本次设计分为五个模块来实现。原补转换模块用于整个过程中的原补转换。如将输入的原码转换为补码。阶码选择模块用于选择结果的阶码。数值选择模块用于选择需要移位的数据并将其传送给移位器。数据移位模块用于将需要移位的数据进行移位并将其传送给加法器进行相加运算。超前进位加法模块用于过程的各种计算。例如补码的相减和数据的相加。本次实验逻辑层次分明,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完成输入的原补转换,移位次数的计算,数据选择,数据移位,数据相加计算及最后结果的输出。其总体设计框图如图2.1所示。数据相加补码转为原
7、码并输出两阶码相减决定移位次数及结果阶码原码输入并求补码数据选择数据移位图2.1 浮点数加法器整体设计框图2.2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2.1 原补转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2.1.1 功能描述由于在计算机内部数据的存储以及运算是以补码的方式进行,因此首先我们应将输入的原码转换为补码。对于正数(带符号位)来说,其原码、补码一致。对于负数(带符号位)来说,其反码为符号位不变,其余各位按位取反(即反码)后末位加1。故对原补转换模块来说,其功能为将输入的原码转化为补码。其输入为原始数据的原码,输出为供以后继运算的补码。2.2.1.2 电路图正数的符号位为0,负数的符号位为1,故如将符号位与数据位进行异
8、或运算,即可获得反码。而对于正数原码、反码、补码相同。而负数的补码则为反码加1,加1操作可由数据位的末位与上符号位产生,经由与门逐级传递进位。并且由于正数的符号位为0,该逻辑对正数无影响。其电路图如图2.2所示。图2.2 原补转换电路封装图如图2.3所示。图2.3 原补转换芯片封装外观图2.2.1.3 功能仿真表2.1 原补转换电路测试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1,1,0,0,1,1,0,0,测试数据如表2.1所示。图2.4 原补转换电路测试图仿真图说明:图2.4中,红线所示数据输入为1,,其真实输出为1,。蓝线所示数据输入为0,,其真实输出为0,。从仿真结果分析,对于给定的例子,其输出与预想的输出
9、完全一致,说明电路的实现符合设计要求。2.2.2 阶码选择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2.2.1 功能描述对于浮点数来说,在运算时需要进行对阶操作,然后选择较大的阶码作为输出结果的阶码,并且对阶码较小的数字的补码进行移位操作。故阶码选择模块的输入与输出均为阶码的补码。其功能为对阶码进行选择。2.2.2.2 电路图在阶码选择电路中,我们采用了二选一数据选择器。它包括一个控制端S0,两个数据输入端D0,D1及一个数据输出端O。其真值表如表2.2:表2.2 二选一数据选择器真值表控制端S0输入端D0输入端D1输出端O00X001X11X001X11由真值表可看出。当S0为0时,输出为D0,S0为1时,输出为
10、D1。故可将两阶码相减之后产生的符号位作为S0的输入信号,被减数的阶码与D0相连,件数的阶码与D1相连,这样就可以实现选择输出。其电路图如图2.5所示。图2.5 补码选择电路封装图如图2.6所示。图2.6 补码选择电路封装效果图2.2.2.3 功能仿真表2.3 补码选择电路测试数据COIN(相减符号位)输入阶码1输入阶码2输出阶码00110001101101101011001100测试数据如表2.3所示。图2.7 补码选择电路测试图仿真图说明:图2.7中,红线所示数据输入C0IN为1,阶码1为1010,阶码2为1100,其真实输出1100。蓝线所示数据输入COIN为0,阶码1为0110,阶码2
11、为0011,其真实输出为0110。从仿真结果分析,对于给定的例子,其输出与预想的输出完全一致,说明电路的实现符合设计要求。2.2.3 数值选择模块的设计与实现2.2.3.1 功能描述在对阶过程结束后,需要对阶码较小的数字的补码进行移位操作。这时便需要对输入的两个数据进行选择,然后再进行移位和相加等操作。故数值选择模块的输入与输出均为数值的补码。其功能为对数值进行选择和分流输出。2.2.3.2 电路图在数值选择电路中,我们同样采用了二选一数据选择器。但此时,输出由原来的4位更改为了8位,即输入的两组数值均要进行输出。其中,高四位为需要进行移位的数据,低四位为不需要进行移位的数据。此时的COIN(
12、与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端S0相连)仍为两阶码相减之后产生的符号位。被减数连至A23-A20,减数连至A13-A10。其电路图如图2.8所示。图2.8 数值选择器电路图封装图如图2.9所示。图2.9 数值选择电路封装效果图2.2.3.3 功能仿真表2.4 数据选择电路测试数据COIN(相减符号位)输入数值1输入数值2输出数值0011000110110,00111101011001100,1010测试数据如表2.4所示。图2.10 数值选择电路测试图仿真图说明:图2.10中,红线所示数据输入C0IN为1,数值1为1010,数值2为1100,其真实输出。蓝线所示数据输入COIN为0,数值1为0110,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成 原理 课程设计 报告 浮点 加法器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