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共20页).doc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共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共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四章 组织心理与行为 n 4.1 组织的概念n 4.2组织理论n 4.3组织设计n 4.4工作设计n 4.5 工作压力n 4.6组织文化4.1 组织的概念组织基本要素构成组织分类帕森斯按组织的社会功能不同分为:n 生产组织n 政治组织n 整合组织n 模型维持组织布劳按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分为:n 互利组织n 商业组织n 服务组织n 公益组织n 根据组织人数的多少,将组织分为小型组织330人、中型组织30100人、大型组织100045000人、巨型组织45000人以上。n 按组织的性质。目标和活动内容将组织划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科技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等。组
2、织行为学中历来引人注目的分法,就是按组织成员关系的不同,将组织划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n 正式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工作目标,按有关规定确定组织成员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与权利、义务的一种群体机构.n 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关系为非官方规定的;在自发的基础上为满足某种心理需要而有意或无意形成一种不定型的组织。4.2 组织理论的演变n 一、古典组织理论n 二、新古典组织理论n 三、古典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n 四、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学习型组织一、古典组织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科层”理论(bureaucracy)厄威克提出的古典组织理论的原则:n 目标原则n 权责相符原则n 责任绝对性原则n 等级原则n
3、幅度原则n 专业化原则n 协调原则n 明确性原则 二、新古典组织理论n 以科层理论为基础,吸取心理学、社会学的观点,n 相对主张分权,参与管理;倾向与扁平组织结构。n 例如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的组织理论主张:n (1)组织是人与人的合作系统;n (2)权力接受理论;n (3)诱因和贡献平衡论;n (4)非正式组织的职能;n (5)信息交流的原则:明确规定每人的权力与责任;n 每个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联系渠道;经理人员是信息联系的中心;信息联系路线不能中断;每一个信息联系必须是有权威的。 行为组织理论的主要贡献n 企业组织不仅是个技术经济系统,而且是个社会系统n 个人不仅受经济奖励,而
4、且受各种不同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激励n 非正式工作群体是研究的重要单位n 为了能考虑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的正式结构和职位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的修正n 工人的满足感与生产效率有联系;并且不断增加工人的满足感可以提高工作效能n 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在组织等级中各层次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交换信息n 管理者不仅需要有效的技术才能,而且需要有效的社会才能。n 组织成员可以通过满足某种社会心理需要来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三、现代组织理论系统和权变组织理论n 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是是开放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系统学派将“一般系统理论”应
5、用于企业管理。该理论强调:n 组织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n 组织本身也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系而组成的一个系统,如包括:目标价值自系统、技术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结构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等。n 权变组织理论当代组织理论的主角。 现代权变组织理论n 在现代组织理论中有一种权变理论,它认为不能用单一的模型来解决所有组织设计问题,只能提出在特定性况下有最大成功可能的方案。因而使其有别于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组织理论和系统理论。n 强调组织的多变性,并力图了解组织在变化着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环境中的发展情况。n 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出最合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为n 注重实践,鼓励人们应用各种不同的模型,包括古
6、典的和现代的,只要这种模型能适合环境情况就行。于是在服从组织的总目标下,同一组织的各个部门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设计,完成各自的目标。n 权变观念实质上就是主张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权变理论要求依照工作的性质和人员的特殊要求,来确定组织的模式,使任务、人员和组织彼此相适应。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组织生命周期思想,认为企业组织同人一样具有生命周期,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n 创业管理阶段n 个人管理阶段n 职业管理阶段n 行政性组织管理阶段n 矩阵式管理阶段。四、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学习型组织n 1990年,圣吉教授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五项修炼是:
7、n 锻炼系统思考能力n 追求自我超越n 改善心智模式n 建立共同远景目标n 开展团队学习4.3 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概念二、组织设计的要素三、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及其模式 四、 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的概念组织结构是指一个组织内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确立的相关形态。但这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如果从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来看,组织结构是组织将它的工作划分为具体的任务,并且在这些任务当中实现合作的方式。组织结构通常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n 部门化n 管理的跨度n 委员会 组织设计的概念n 组织设计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而实际探索应该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即一种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达到组织目标的有关
8、信息沟通、权力、责任、利益和正规体制。二、组织设计的基本要素(一)组织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和部门化n 部门化的原则有产出(目标或结果)和内部作业(方法或活动)两大类。其中产出类包括产品型部门化、顾客型部门化、地区型部门化等;内部作业类包括职能型部门化、生产过程型部门化等。(二)职权与责任(三)组织规模、管理层次和管理跨度(四)直线、参谋与委员会n 委员会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作为集体行使职能的委员会,有益于人们增强参与意识、增进激励和制约权力。(2一种协调职能。委员会制度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1、委员会的开支大于所取得的价值。2、委员会的性质决定了它倾向折衷性的决策,而没有适合于环境的最好
9、的解决办法的特性。3、难于建立责任制。 (五)常见的经济组织形态:股份有限公司、垄断型组织三、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7S理论n 韦克、马奇、彼得斯、沃特曼和麦金斯等人提出了战略、技术、结构、制度、作风、人员和共同的价值观七个权变因素,即著名的7S理论。权变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n 目标明确、功能齐全n 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n 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n 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n 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n 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权变组织设计的程序n 以人为本,确定各级机构的目标n 进行管理业务流程的总
10、体设计n 设置管理岗位n 规定管理岗位内容,建立激励机制n 配置岗位人员n 设置管理机构,确定管理机构的形式,划分管理岗位,绘制组织图,编制说明书。 组织设计的模式n 机械型和有机型n 技术结构组织设计n 分化整合n 战略结构组织设计战略-结构组织设计原则 组织理论专家钱德勒在六十年代根据对美国70多家最大的企业的调查结果,提出了组织战略和组织结构的关系原则,即组织的结构要服从于组织的发展战略。当一个组织,由于环境的变化,需要有效地运用它的资源时,必须改变它的发展战略。新的战略应导致内部结构的改革,否则战略将归于无效。 四、组织结构设计 n 直线职能制结构设计n 事业部制结构设计n 矩阵型组织
11、结构设计n 团队结构设计n 自由型组织结构设计模式n 虚拟公司设计结构n 网络制组织结构设计组织结构设计的发展过程及其新的特点n 组织结构的设计从直线型、职能型结构开始到现在,经过了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和委员会等形式组织结构的演变n 为了应付环境的不确定性,近年来理论界和实际部门又发展了一些新的结构形式,如项目组织设计、团队结构模式、虚拟公司模式和自由型结构等,并给组织结构赋予了扁平化、柔性化、分立化和网络化等一些新的特点。简单结构n 职能型结构n 直线型结构n 直线职能型结构n 职能型结构与直线职能型结构的区别n 职能型结构中,职能部门对下一
12、层级的直线部门在其职能范围内有直接指挥权;在直线职能制中,所有命令都必须通过直线主管来下达。事业部型结构网络型结构其它形式n 项目小组n 委员会 第三节 工作设计 n 一、工作设计的概念与作用n 工作设计是指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而采取与满足工作者个人需要有关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和工作关系的设计。工作设计的作用n 能减少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劳动的不良效应。n 有利于建立整体性的工作系统。n 为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条件。 二、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 工作设计的发展,经历了由工作专业化到管理当局为解决职工对过分专业化的反抗所采取的如工作轮换等临时性措施,再到工作丰富化、工作特征再设计等现代
13、的工作设计方法这样三个发展过程。n 大约从19世纪初开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劳动分工和工作专业化。n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采取工作的轮换和工作扩大化的方式。n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采用工作丰富化和工作特征的再设计的方法,把工作设计得更具有挑战性、成就感、责任感和自主性,实现工作的丰富化,并注意有关工作内容、工作职能、工作关系等主要特征的改变,针对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来重新设计工作任务。三、工作设计的原则n 从管理哲学角度,要牢牢把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人和工作的关系,并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灵活地、有选择性地使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和以任务一结构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并使二者有
14、机地结合起来。n 从心理学角度,要认真考虑工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环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整个组织的气氛和管理方式等因素。n 从工效学角度,注意工作设计应使某一工作的各项任务适合于人们的能力和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工作任务的时间安排要紧凑,合理等。n 从技术学角度看,也应当重视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生产和设备等条件对工作设计的影响。 四、工作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工作的重新设计n 工作轮换n 工作扩大化n 工作丰富化n 工作设计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的工作设计方法是对工作简化加以修正。技能多样化、任务完整性、任务意义以及独立自主权和结果反馈可以提高工人工作激励、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绩效。自主的工作思想和新技术的出
15、现给工作设计带来了以下新的发展趋势:n 自主的工作小组。n 新技术对工作设计的影响n 在家办公n 企业再造 第四节 工作压力一、压力的性质与反应 n 压力,即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是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和反应。压力的体验:n 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n 压力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人是有区别的,具有不同个性的人,对同样的压力却有相反的反应。二、压
16、力来源 压力来源于:n 环境因素n 组织因素 包括任务要求、角色要求、人际关系要求、组织结构、组织领导作风、组织生命周期等。n 个人因素 员工个人因素包括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员工个性特点等方面。 三、压力的后果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压力的消极作用表现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 n 总之,压力对行为的影响n 压力对行为影响包括:工作绩效降低、缺勤率高、工伤事故率高、有冲动性行为、以及难于沟通等。n 压力来源于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n 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n 压力与健康的关系 n 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对任何工作任务来说,均存在一个
17、最优的压力水平,过了这个点后工作绩效就开始变坏,在超过压力水平的情况下,职工会过分焦虑从而影响他们取得好的工作绩效。n 压力与工作要求和控制能力的关系n 研究成果表明压力与工作要求高低成正比,与控制能力成反比。工作要求与控制能力的关系可能形成四种格局,这四种格局对个人产生的压力也是不一样的,如书247页图6一10 所示。n 压力与对压力的态度n 高效率管理人员的公式是:压力一积极态度激励n 低效率管理人员的公式是:压力一消极态度一苦恼四、应付压力的措施与方法 n 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 n 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 n 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取以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组织 行为学 行为 2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