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民居建筑风格(共31页).doc
《荆楚民居建筑风格(共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荆楚民居建筑风格(共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五、荆楚民居建筑风格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位于中国内陆的长江中游地区,承北起南,联系东西,在与周边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形成丰富的文化形态;境内群山连绵,湖泊密布,物产丰富,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俱存,自然环境变化多样。聚落类型包括血缘型、地缘型、业緣型以及特有的戍防型聚落。湖北各地区建筑亦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鄂西南地区主要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的部分县市,是土家族和苗族人口分布最密集地区,传统民居以极富特色的木构干阑建筑吊脚楼为主要形式。除原汁原味的吊脚楼外,也包括一些砖石与木构混合建筑,以及由此形成的聚落,如利川大水井李氏庄园和咸丰
2、严家祠堂。鄂西北传统民居集中分布在十堰地区竹山、竹溪、郧县、丹江口一带和襄樊地区南漳、谷城一带。选址多为有山有水的地段,建筑倚仗山体,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常为对称多路多进四合院式,与北方四合院不同,建筑围合,屋顶连为一体,院落均为天井院。保存较好的传统民居有翁家庄院、高家花屋、冯氏民居、柯家祠堂等。江汉平原位于湖北中南部,传统民居集中于荆州和荆门地区,多为天井式、天斗式、天井天斗混合式,尤其天斗式建筑更是其他地区不多见的空间形式。保存较好的有洪湖瞿家湾老街、监利周老嘴老街等。鄂东南地区同其东面的安徽省属太湖县、宿松县接壤,东南与江西省瑞昌县交界,西南与湖南省临湘县毗邻。传统民居主要分布于通山、阳
3、新、崇阳、赤壁等县域。通山境内有一类特殊形制的房屋“牌坊屋”,常见既可用于宗祠,也可用做住宅。鄂东北地区自古就有“楚头吴尾”之称,北屏大别山,南带扬子江,多为丘陵,建筑布局依附于地形灵活布局,院落、室内外均有高差。传统民居主要集中于黄冈市的红安县和罗田县,保存较好的有红安七里坪老街及民居、罗田胜利镇屯兵堡街及民居、罗田新屋垸等。正是这些特有的民居建筑风格,构成了湖北民居分布广泛、类型丰富、形态多样、布局自由的总体特征。民居建筑成为湖北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 荆楚民居建筑形式2.1 天井院天井院是湖北传统民居最基本的空间组织方式。一组天井院就是一个
4、居住单元,通常包括门屋、天井、面向天井的厅堂、厅堂两边的房间(耳房)、天井两侧的厢房以及联系这些房舍的廊道等要素。在厢房的另一侧常常还辟有小天井,用于解决厢房和正屋梢间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因此,一组居住单元通常有一个主天井及两个小天井组合而成。天井本是人们在家中接天连日的地方,但有时雨雪过多,或是烈日当头的情况下,需要一定的避雨和遮阳,当地民居采取了两种比较巧妙的做法:一种是覆顶式天井,即在天井上搭建一个小屋顶,这样既保证了通风换气和采光,同时也可挡雨遮阳,称为“天斗”;另一种是帘幕式天井,在天井两侧的檐下安装两个可灵活转动的卷轴,将竹帘或布幔卷上或放下。能起到很好的遮阴的作用,同时也能一定程度
5、上避免雨水溅落到两厢或柱子上,延长其使用寿命。典型住宅一般采用“三间制”或“五间制”的形制,即一个居住单元通常为横向“三开间”或“五开间”。因此,可以用“五间三天井”或“三间一天井”来表述其居住单元规格。大的宅第多为“五间三天井”的横向和纵向的组合。例如阳新洪港镇江源村王宅(图2-1)、浮屠镇玉埦村光禄大夫宅(图2-2)和孝感市大悟县黄站镇熊畈村(图2-3)。图2-1 王宅天井院图2-2 光禄大夫宅天井图2-3 大悟黄站熊畈村的天井群2.2 庄园庄园式民居是由一些较大规模的合院形成,通常是官吏宅邸或士绅庄园。这一类带有天井的四合院建筑群,不仅仅有着宏大的规模,还常在居所旁设置花园,用以休闲。同
6、时,会采用一般民居不使用的勾头、滴水等屋顶装饰,让建筑显得精巧细致。整个建筑群外围设高墙围合,形成内部或开敞或紧凑的节奏有致的空间以及整体对外封闭的空间效果。其中“多路少进,横向展开”是鄂西北传统庄园式民居的主要布局特点之一。坐北朝南的位相是大多数宅院的第一选择,北高南低的地势造就了其依山就势、逐级升高的建筑格局,因山区土地资源十分紧张,人们为了生存,都将不可多得的平地用于种植农作物,而宅基地多选择山脚坡地。这种选址逐渐成为习惯,也导致民居依山而建,横向多路,进深受限,多为23进,也成为地域性特征。这种特征也是北方合院式民居在南方解体后的新形式。同时这类庄园式民居也有其它朝向的布局,如坐西朝东
7、等,但是主要是根据山势走向和聚落环境来决定。然而在这样的布局中,鄂西北民居还是遵从“左上右下”、“东尊西卑”的基本规律的。通过实测证实,每路院落的东侧厢房都比西侧厢房要略宽一点。例如,位于位于襄樊市南漳县的冯哲夫老宅(图2-4)、陶家老宅(图2-5)和位于十堰市竹山和竹溪两县交界的三盛院(图2-6)。图2-4 冯哲夫老宅全景图2-5 陶家老宅一层平面图2-6 三盛院鸟瞰2.3吊脚楼吊脚楼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包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宜昌的部分县市。鄂西南属大武陵地区,境内地貌、风俗相似,地貌属云贵高原东延部分,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山岭组成,地势高耸,顶部宽旷,呈波状起伏,有“山原”之称,是土
8、家族和苗族人口分布最密集地区。吊脚楼是当地的主要建筑形式,它是结合当地山多岭陡、木多土少、潮湿多雨、夏热冬冷等生态特点而建造的具有典型生态适应性特征的传统山地建筑。它底层架空,并在转角欱子部位作一圈转廊,转廊出挑较大,均不落地,从底下仰视,如同吊在半空,形成“吊脚”。吊脚楼既是穿斗式结构的一种,又有别于普通穿斗建筑(图2-7)。图2-7 吊脚楼典型特征欱子、吊脚檐柱、两重挑、板凳挑、耍起、吊起、耍头、吊头等,成为吊脚楼的重要特征。吊脚楼群之所以形体优美,是由于吊楼欱子顺山势一溜排开,高低错落,把建筑最美最具特色的部位展现出来。而且欱子顶部的歇山檐口,为配合建筑悬挑轻盈的感觉,四角均向上发戗,形
9、成微微起翘,如翼斯飞的样式,大大生动、丰富了立面造型。除原汁原味的木构吊脚楼外,也包括一些砖石与木构混合建筑,以及由此形成的聚落,如湖北宣恩彭家寨吊脚楼群(图2-8)和湖北省巴东县楠木园乡王宗科老屋(图2-9)。图2-8 彭家寨吊脚楼群图2-9 王宗科老屋吊脚2.4 商宅商宅是以商贸文化为背景的民居类型,是一种商住合二为一的传统民居建筑。和传统住宅相比,商宅不仅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居住功能,而且要解决好面街的商业功能,多采用“前店后宅”或者“下店上宅”的布局模式,在布局与空间组织上自由度不大,需要考虑与街道以及相邻建筑的关系,一般在纵深方向变化较多,依地形处理成两进三进,并设天井,也有在临江而建
10、的背街侧采用吊脚楼形式的,以及采用前后连褡屋形式的。为了充分利用好寸土寸金的商业门面,通常商宅并列排布得十分密集,每户的进深较大,并且其空间形态根据地形条件和户主当时的财力不同而灵活多样。同时,商贸背景之下形成的商宅建筑内部常采用穿斗木构建造,为利于防火,前檐为木板壁,两山及后檐墙为砖墙。封火山墙从上至下分割相互紧挨着的铺面,对整个街面的防火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是建筑富有特定经济文化背景的地域特征的突出体现。封火山墙沿街排列,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也加强了街市的整体感觉。例如赤壁市羊楼洞古街(图2-10)、通山县闯王镇宝石村南街商铺(图2-11)和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图2-12)。图2-10
11、羊楼洞街市图2-11 宝石南街商铺图2-12 红安 长胜街的封火山墙2.5 寨堡寨堡通常是指一种由官府倡导、民间响应,带有军事防御色彩的防御工事,常以高山深壑为生存环境,是古代乡村社会人们为临时躲避战乱或因地方战术层面上的需要而修筑的一种局部性的防御性建筑,包括山寨、关隘等多种类型。其最初的形式可上溯至魏晋时期的坞壁。“高山结寨,平地筑堡”是其修筑的原则。湖北地区寨堡分布主要集中在鄂西北和鄂东北两块区域。鄂西北山寨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十堰西北部,襄樊南漳、保康一带,以及随州的西南部,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区大约有385座。寨堡选址于崇山峻岭之地,沟壑纵横,除按防御体系和兵制要求选址建寨墙外,“走分水地带
12、易守御而节戍卒之效,便施工而收城塞之用”也是寨堡选址建设的基本原则。鄂东北可谓“有山必有寨(山寨)”,如此大规模的寨堡群能得以形成,一方面与当时的动荡的局势有关。另一方面则得益与鄂西北山区险峻的地形、险要的地势。寨堡众多一方面反映了原始的乡土聚落形态,另一方面折射出冷兵器时代乡民的生存状态。因此山寨是除了普通村落之外,另外一种特殊的戍防型聚落形态。例如麻城顺河镇凤到山山寨(图2-13)、随州万合镇的戴家仓屋(图2-14)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的鱼木寨,尤其是鱼木寨因其险要的地形,封闭的自然环境,使它在外界饱受战争变革的风雨中仍然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和影响,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民俗民风古建
13、筑群(图2-15)。图2-13 麻城凤到山山寨图2-14 随州万合戴家仓屋图2-15 鱼木寨民居-连五间2.6石板屋石板屋主要分布在鄂西南地区,鄂西南由于石多土少,一些传统民居取材当地出产的黑灰板岩及页岩,先经简易加工成为规则片状的石板,然后堆砌成具有山地文化的石板屋。从外表看石板屋是一种以大小不统一、又各具有一定方向的不规则石头,通过错落有致的垒砌而成的坚固房屋。一般人居住的石板屋,三星期可以完工,贵族居住的石板屋则比较讲究,建造周期较长。石板屋分为上下两层,中间铺木板,下层关牲口,上层住人。房屋的外墙体用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砌合,用石灰在墙面上勾成虎皮墙,砌石半缝紧密,线条层次匀称。墙建成后,
14、再用大小类似的不规则石板盖顶,屋顶吸收了歇山顶的基本样式建筑,规整中又有变化。这种木石结构的房屋造价低,经久牢固,冬暖夏凉,实用而独具特色。例如,湖北恩施五峰仁和坪、利川沐府大峡谷、利川鱼木寨等处的石板屋,整体布局依山势层层叠叠,沿着山坡自下而上,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组成院落,有的纵横交错。石砌围墙,石拱门进出,都非常具有山地民居特色(图2-1618)。图2-16 五峰仁和坪石板屋图2-17 利川鱼木寨石板屋图2-18 利川沐府大峡谷石板屋2.7牌坊屋牌坊屋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即通山、阳新、崇阳、赤壁等县域。该地区地理特征主要以地貌复杂的山地、丘陵为主,同时境内长江及其支脉河流以及大量湖泊组成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居 建筑风格 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