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笔记(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经济学导论笔记(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导论笔记(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经济学导论 笔记第一课:经济学研究对象1. Economics is what economist do.(经济学定义趣解经济学是经济学家们之所为)2.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 1)“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又名家政论); 2)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关“经济”的描述,即“齐家”,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其中包含三种关系:主奴关系、配偶关系和亲嗣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一家之长如何管理奴隶、女人和小孩,并由此形成村邦,进而形成城邦; 3)重农学派(physicrat):是法国的一种经济思潮,主张“放任自由”的思想,代表人物:魁奈; * 重农学派提出了“
2、经济学家”的概念,而魁奈最早把经济看做是“循环流转的过程” 4)1615年,法国人孟克列钦(重商主义者)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创造了“政治经济学”一词。斯图亚特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的人*1750到现在,尤其是期间的工业革命证明:只有“市场”的出现,才有了所谓的经济过程。丘比特的政治经济学史及后来的行政管理学中也有对经济一词的描述; 5)1776年,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著作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为民众提供生路,为郡主提供生路。 其中国富论第四章为“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富国裕民”。政治经济学从此
3、进入古典时代; 6)1867年*Das kapital资本论【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 7)1870年前后,边际革命,将“政治经济学”一词变为“经济学”; 8)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定义主要以交换为中心; 9)1932年,伦敦L.Robbins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定义经济学基础“Economics is the science which studies human behavior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ds and scarce means which have attemative uses.(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
4、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 *关于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开端有类似的介绍,比较看。3.经济学的标准定义:基于“稀缺性”。1)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2)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 注:(1)Resource allocation,资源配置;Choice 选择 (2)稀缺:欲望无限,资源有限 资源:生产要素(投入)例如:I.土地(泛指,等于自然资源)II.劳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III.资本(广义:人造,用于辅助生产的全部中间产品;狭义:厂房、机器、设备)IV.组织:马歇尔的做法 (企业家才能) (3)选择:(1)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目标: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方法:如何生产;
5、产品如何分配:为谁生产(2)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传统/习俗;命令/计划(command)“生产什么由上司决定”;市场:1)生产(What How many):取决于消费者的货币选票;2)如何生产:生产者之间的竞争;3)为谁生产:要素市场4.经济人假定: *金樱格言连璧: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经济人-homo economicus 理性的,自利的,个人的 -economic man Self-seeking寻求自我利益另外其他小注: *1.定义=属+种差 *2.解释词源有利于记忆经济名词 术语(从本源梳理/中国以前的用法)如“经济学“翻译的由来 Econom
6、ics 严复 译为“计学”,还有人译为“佐治”“富国策”等 meta physics 形而上学 monetary base 银根 *3.中国的土地利用和人口(Chao Kang)*4.人类文明半小时(2951采猎文明;8定居农业文明;1工业文明)5.本节推荐书单: 1)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 2)萨缪尔森经济学 3)曼昆经济学原理 4)华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第二课:经济学研究方法1.*科学:在经验上可检验的猜想/命题和理论。(科学概念)2.*研究:问题假设检验(归纳、演绎)问题(循环) 1)理论ps.事实 2)理论ps.理论 *归纳问题演绎问题 (归纳不能证明全称命题,演绎不能
7、产生新的知识)3.*模型是对现实的简化(模型的作用) 例:微观经济结构图(图一)4.*(1)数学化与科学性成正比; (2)数学化与复杂程度成反比.5.经济过程物理过程:1)经济过程的目的性;2)反射性(研究对象与研究者间);3)变异性。几种分析:(1).需求-供给分析:(图二、图三、图四)*注:劳动没有价值,劳动创造价值。1)失业分类:摩擦性失业:人口流动等原因使人们暂时未找到合适工作(自愿)结构性失业:失业者与空缺职位不匹配,难以胜任(非自愿)周期性失业:萧条期导致的失业(非自愿)2)工资水平高于均衡工资:工会要求提高工资;政府出台某种法律,如最低工资法;企业行为(愿意支付高工资,吸引高素质
8、人才,安抚工人,提高效率)熟练程度3)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从过剩走向短缺的转折点,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富裕劳动逐渐减少,最终枯竭,农产业部门若想继续雇佣劳动力,应提高工资W,出现刘易斯拐点。详细解释:刘易斯认为,在一国发展初期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维持生计”部门(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一个是以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的“资本主义”部门(以工业部门和城市为代表)。农业部门人口多、增长快。由于边际生产率递减规律,其边际生产率非常低甚至为零,农业部门出现大量劳动力剩余。此时,只要工业部门能够提供稍大于维持农村人口最低生活水平的既定工资,农业部门就
9、将涌入大量劳动力至工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扩张提供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由于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工业部门在实际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将所获得利润转化为再投资,将规模不断扩大直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吸收完,这个时候工资便出现了由水平运动到陡峭上升的转变,经济学上称之为“刘易斯拐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2).制度-技术分析:分析制度变迁和技术如何导致社会变动(制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效市场理论-计量经济学(广义矩)-市场不是有
10、效的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学是什么样,为什么这样(what is)构成对现实的解释(单独使用时=经验,计量分析)规范经济学:应该如何 (what ought to be)(3).成本-收益分析(最)优化 净收益=总收益-成本典例:家庭生养子女的收益分析收益-经济收益(收入,老年保险)-非经济收益(精神收益-天伦之乐)成本-经济成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为了获得某一收入放弃另一收入)-非经济成本(精神折磨,占用闲暇时间) 第三课:经济学结构体系一、分类 0201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1.政治经济学 2.西方经济学 3.经济史 4.经济学说(思想史) 5.世界经济 6.人口、资源、环
11、境 0202应用经济学(10个二级学科)1.国民经济学 2.区域经济学 3.财政学 4.金融学 5.产业经济学 6.劳动经济学 7.统计学(现为一级学科)8.国际贸易 9.国防经济学 10.数量经济学 二、基础经济学 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经济主体行为(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 均衡和福利研究(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经济效率)(假定他情况不变)策略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机制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增长提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货币) 凯恩斯经济增长总模型、(哈里德多马模型)罗伯特.索洛模型、 内生增长理论模型。波动: 国民收入核算(SNA) 简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导论 笔记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