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问题论文-“人口多”本身不是优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问题论文-“人口多”本身不是优势.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问题论文 -“人口多”本身不是优势 摘要 人口数量庞大历来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并且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这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人口数量带来的成本收益分析,并结合中国实际,论证了“人口多”本身并不是优势的观点。 关键词 “人口多” 优势 成本 收益 林毅夫先生持有这样的观点:“劳动力廉价的优势是中国目前的比较优势,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基数大更可能出现多的科学家,这是中国将来极大的优势。”的确,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劳动密集的产业更有利于资本的积累,而当资本,知识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时候,科学家的规模效应也是不容否认的。难道这样说来,
2、中国的“人口多”在任何时候都是优势吗?我们现在无须担心中国的人口问题吗? 就笔者个人来看,林先生得出这样的观点,更多的是就中国“人口多”这样的具体国情来说的,比起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说,我们只能发挥 这样的优势了,似乎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奈的伤感,对于笔者提出的两种疑问,答案显然是不对的,林先生的观点肯定也不是那么简单,这正是启发我们去思考的。 笔者认为,“人口多”本身并不是优势,多与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的转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递减的人口趋势。下面笔者将使用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来初步解释个人的观点。 一、我国“人口多”的成本分析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谓
3、是从人口问题的源头下手治理了,并且结果十分有效,就像国家的政策这样治根治本,笔者不妨也先 从“人口多”的源头开始分析,然后再逐层深入。 1.生育人口成本 由于受到“生育决策微观分析”理论的启发,我们可以把子女看成是“商品”。直接成本是指养育子女花费的一切开支,包括生活和教育等费用。机会成本指父母在生育,照料子女时不得不放弃的挣钱机会所带来的收入。生育多,人口也多,支出的费用就多,这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成本和生活的消费在逐渐增高,即生育子女的成本在增加。许多家庭开始不去追求子女的数量而是重视子女的质量。虽然这种情况在城市更明显,但农 村中人们的观念也有所
4、改变,认识到生育更多的子女意味着去开支更多的费用,再加之计划生育政策的鼓励,这会促进人口趋势的递减。 2.资源环境成本 “人口多”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文化水平、道德观念不尽相同,所以在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会引发不同的结果。而在“资源是稀缺的”前提条件下,人们的低效率、低技术水平造成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尤其是我国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使资源和环境饱受了巨大的成本。现在国家开始进行集约式的经济发展,当然也是处于 这样的考虑。 3.社会经济文化成本 ( 1)“人口多”加大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难度。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只有一部分农民能
5、为工业化部门吸收,其余的或者是只能进入业已臃肿的服务部门,或者加入了城市失业的队伍,给城市造成了贫困,疾病,犯罪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得城市化畸形发展。 ( 2)“人口多”加剧社会经济资金短缺,人民生活普遍下降。人口多将使政府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经济建设、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医疗卫生行业。更使人担心的是尽管投资巨大,但平均到个人的份额却很少,造成教育水平普 遍不高,受惠社会保障的程度不过,最终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不高,社会赡养负担沉重。 二、我国“人口多“的收益分析 在此引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GY =aGL+( 1 a) GK。 GY 代表产出增长率, GL 代表劳动增
6、加率, GK 代表资本增加率, a 和( 1-a)代表了劳动产出量弹性和资本的产出量弹性。 由此看出收入增长主要是由劳动力增长和资本增长两个因素引起的,显然,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增长在经济增长中伴有重要角色,人口发展产生的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相比之下其他资源则匮乏,如果不违背生产的技术规律和边际效益的建设规律,我们要充分利用劳动和资本相互替代性,采用利益导向引导厂商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节约资源和资本,这也利于中国现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关键问题是在怎么利用,利用过程中所需要的技术和教育文化知识,在短时间内很难成熟,人口多并
7、不代表效率也高,难道劳动力的成本不会上升吗? 下面我就实际情况进行更现实的论述,使读者在现实中判断“人口多”的利弊,能更容易的感受到论文的主要观点。 第一,面对中国的现状, 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苗头已经出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或许并不像过去那样容易挖掘。如福建、广东的鞋厂用和往年一样的薪水已经招不到工人,出现了“民工荒”;许多外资企业已经转而去更便宜的越南设厂。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一点:随着主导产业的转型,廉价劳动力将自东向西逐渐消失,当产业的转型完成以后,中国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而劳动力的价格还在上升,这时保有众多的劳动力人口不是优势,是过剩,是失业。 实际上,目前由于人口过多,中国现
8、在的劳动力非但廉价,而且连廉价的劳动力都大量过剩,温总理在两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 提出今年要解决 5000 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可见解决失业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在劳动力数量合理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劳动力价格上升,也推动着企业在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进行产业转型。但中国过剩的廉价劳动力使企业没有了这一推力,这实际开始阻碍某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和从东向西的产业转移,长远上看是不利的。 第二,人口基数大就会带来更多的科学家吗? 2003 年中国首次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显示,农村劳动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7.33 年,而城市是 10.20 年。在专业技能培训上,农村劳动力更是缺乏。中国目前的人力
9、资本积累水平偏低。短期内我国人口基数对这一点没有贡献,长期看来这一优势会逐渐表现。但不是人越多越好,相反,需要的仍是减少的人口变化趋势。 从遗传学上说,人的先天智力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人口基数大,高智力的人数的确多。但据统计,先天因素对最终成就的贡献不足八分之一,后天教育,甚至营养对成就的影响都远大于天赋。很难以想象一个闭塞的西区山区的孩子在难以接受到良好教育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成为一个科学家。如果人口多,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机会和营养,那么能贡献科学家的有效人口也很少。后天条件是决定于 全社会的发展状况的,所以其实科学家的产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更有关系,而不是人口。很明显,美国的
10、科学家最多,整体做的也最出色,但美国的近 3 亿人口相对于这样的科学表现并不多。 而且,当中国的经济水平没有到达一定成就的时候,我国还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使得中国除了要负有前面成本分析中提到的成本,还要担当更大的成本。 短期之内我们的人口基数不会产生科学家优势。因为我国的很大一部分地区都难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难以吸引科学家回国服务。对此,国家应该大力改善教育条件,加大科研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 的这一优势会慢慢表现出来。这已经有了苗头:众多跨国公司开始把研发中心放在了中国,许多国外杰出的科学家开始在国内担任一定职务,这说明中国的科研条件已经有了吸引力。长期看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条件
11、优化,中国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增加,人口数对科学家数量的的贡献会逐渐明显。但这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因为要保证良好的教育机会和经济水平,人口不能太多,必须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达到贡献的最大化。 所以,人口最终还是从影响经济来影响科技研究的。这就和上一个要点统一了起来,人口基数大对科研是有贡献的,但我国的人口不可能不够, 反而是太多了,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条件、生活水平和科研条件改善的速度,需要的还是人口减少的趋势。 三、总结 虽然目前有这样的预计:中国的总人口将于 2030 年达到 14.39 亿,在 2033年左右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且负增长的速度将逐年加快。并且许多人在感受到“人口红利”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开始担心“人口负债”的问题。 我认为以中国的规模来看,中国的人口不会太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数量增长的幅度之所以会减少,更多的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单靠人的观念的转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农村仍 然是人口供给的主力军,短期内中国的人口规模不会缩小。 “人口多”会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资源的利用,应该控制人口的增长,关键问题不是在担忧人口供给数量,应该更多的关住人口利用的质量问题。即使“人口红利”真的消失,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促使我们进行产业的转型,提高科学技术,完善社会保障,我们期待的是个合理有效的人口规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