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学院网络教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02次作业(第5-8单元)答题纸(共10页).doc
《北京外国语学院网络教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02次作业(第5-8单元)答题纸(共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外国语学院网络教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02次作业(第5-8单元)答题纸(共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管理学作业答题纸(1) 有关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在不断发展中,请对关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发展进行介绍。(出自第七单元) (2) 如果你在一家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工作,你会怎样对你面对的潜在公司客户进行分析?(出自第五单元)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02次作业(第5-8单元)答题纸本次作业满分为100分。请将每道题的答案写在对应题目下方的横线上。题目1 50 分答: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发展史(300多年的历史): 一、 资产管理理论阶段(商业银行建立初期至20世纪40年代)(一)商业性贷款理论阶段1、意义:为早期商业银行进行合理的资金配置与稳健经营奠定
2、了理论基础。表现在:强调资金运用受制于资金来源的性质和结构;强调银行应该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以确保商业银行安全经营。2、缺陷:a,未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使银行资产过多集中于盈利性较差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上。b,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商业性贷款理论不主张发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农业贷款,从而限制了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高。c,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的清偿受制于贷款性质,同时也受制于外部的市场状况,其自偿能力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二)资产转移理论阶段1、意义:该理论找到了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新方法,拓宽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范围,实现了资产的多元化,丰富了资产
3、的结构,并促成了商业银行二级准备金制度的形成。2、缺陷:一是过分强调资产通过运用可转换资产来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高盈利性资产的运用;二是缺乏对银行资产变现能力的全面认识。因为银行资产能否变现,证券转让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银行之外的市场,如在经济危机时期或在证券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就无法顺利出售证券而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也影响了盈利性目标的实现。(三)预期收入理论阶段1、优点:首先,其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促进了贷款形式的多样化。银行的业务经营可以不再受自动清偿性和可转让性的限制,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设备贷款。其次,该理论明确提出了贷款清偿来源于借款人的预期收
4、入,从而克服了商业贷款理论的缺陷,这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一个重大进步。2、缺陷:银行对借款人预期收入的预测是建立在主观判断的基础上的,而预期收入却难以把握或难以预期,因此根据该理论经营贷款,会加大银行信贷风险。二、 负债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是以主动负债为经营管理重点来保持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一种经营管理理论,盛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实现。商业银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
5、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三、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商业银行由单纯的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一)总量平衡的原则(二)结构合理的原则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真正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入手,共同调整,协调安排,全方位、多层次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三性”的均衡。 资产管理方法 (一)资金总库法(二)资金转换法(三)线性规划法四、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悄然兴起。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银行应当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外国语学院 网络 教育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 02 作业 单元 答题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