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柏龙教授谈当代中国的十大教育不公平现象(共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柏龙教授谈当代中国的十大教育不公平现象(共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经柏龙教授谈当代中国的十大教育不公平现象 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今日教育喜与忧 记者:经教授,今天仅想请教您有关一些教育中的社会问题,因为现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几乎是每个家庭每天谈论频率最高的一个话题啦。我发现,现今公众对教育关切程度空前地高,种种议论也越来越多。那么,您能否评价一下当前中国的教育水平到底怎么样呢?老百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不满和诉求? 经柏龙:好,我先回
2、答你第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从历史角度还是横向比较,中国现在的教育都相当了不得。不是刚刚搞完改革开放20年纪念活动吗?如果说哪个领域成就辉煌的话,那么教育无疑是其中之一。 这20年来,中国的今天适龄儿童入学率,是50年前的5倍。现在我们教育体系中的绝大部分,比如说,九年义务教育,当然西藏等地区是搞五至六年义务教育,还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教育等等吧,都是20年前所没有的,水平也达到相当不错的程度。就拿咱们身边人来说吧,有多少人都考到国外留学去了,而不是以前单纯地选派选送形式,受教育水平不够,能考那么高奖学金么?这两年,我在跟美英德日韩等国同行交谈中,听到太多对中国留学生学业水平的赞赏
3、。再说,中国改革开放搞到现在这种高水平,没有教育这种“工作母机”的高效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些不知道你体会到没有? 记者:当然有体会啦。今天这一代孩子受的教育,跟我们那时比,有天壤之别,可为什么现在老百姓还对教育有这么多不满,或者说是要求呢? 经柏龙:不满是对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应该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因为经济发展了,社会前进了,必然要有更高的要求。 记者:那么目前的教育状况,能否满足这种合理的要求吗? 经柏龙:准确说,是满足不了的。中国教育经过20年的长足进展,经过尽可能的内在冲动之后,已经达到了一个特定上的极限。教育原理上讲,教育应该是先行的,但实际上教育往往是滞后的。眼下中国经
4、济与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而教育变化往往十分缓慢,周期性长,当然适应不了。年前,朱熔基总理和李岚清副总理先后发表对教育问题的讲话,措词严肃,要求严格,目标挺高,你看到了吧?所以,上到中央高层的要求,下到平头百姓的不满,都是对教育的历史性新需求之体现。 教育公平何以成热点 记者:经教授,老百姓对当今教育的一种议论是“嫌贫爱富”。我看过你去年在辽宁省中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报告材料,你在报告里也重点谈了教育不公平问题,尤其是教育领域里城乡不公平现象,这是不是最大的不公平? 经柏龙:可以这么说,但远不止于此。很长时间了,我一直研究这个课题。现在看,中国教育起码存在着十大不公平。 记者:哪十大不公平? 经
5、柏龙: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不公平;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公平;男童教育与女童教育的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关注知识与关注能力的不公平。 教育公平是什么 记者:经教授,您怎样理解教育的公平问题? 经柏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公平不等于平均,这两者是极易混淆的概念。公平是在满足激励、满意、保障的原则条件下,承认合理差异的存在,而绝对的平等,在中国则和大锅饭等同。说到家,教育公平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平等。过去的人们的要求是“人人有学上”,现在的要求是“人人上好学”。 记者:为什么有这种不同的公平要求? 经柏龙:今
6、天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方面,已经面临两个大变动因素:一个是教育已经进入市场,不仅政府对教育有投入,个人也要有投入,既然有投入,就应该像买商品一样,能够买回一种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另一个是中国已经开始投入到国际的大环境中,这包括教育我们的每个学校,将不止于在你那个地区,那个城市的坐标内比较,而是在一个世界大格局内比较好坏。请注意,这两大因素综合成一个大背景个人对教育投入有了相当大的选择范围和回报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你有丰裕的收入,不想多花在其它消费方面,只想用在教育消费方面,那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下的一种公平,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记者:但这对中低收入家庭能算公平吗? 经
7、柏龙:你说的得对,中低收入职工家庭和下岗职工家庭,理所当然有要求教育公平的权利,所以我们该谈政府投入这一块。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属于社会的第二次分配,尤其具有社会公平的含义。但由于我们的教育政策滞后、资源相对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受教育机会和权利事实上是不公平的。比方说,你在城市,我在农村,或者你在重点学校,我在一般学校,教学设施、师资水平不一样,从小学开始,一个台阶赶不上,个个台阶都赶不上,对于我说,这就不只是个教育不公平的问题啦因为当今时代,一个人在受教育机会和权利方面的竞争,就是其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竞争很好的工作职位、优厚的工薪报酬,还有令人向往的职业前景,都主要取决于高层次教育。这实
8、质就是一种教育的竞争,对于一个文明社会的成员来说,教育机会亦是社会劳动成果的分配形式之一。这种分配形式,受国家财力、教育资源的限制,但更主要由教育政策和措施来决定。所以,我说的当前教育十大不公平,主要属于政府投入的导向和举措范围,也主要是针对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问题的。 记者:这么说来,教育不公平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吧? 经柏龙:世界各国,包括政府和人民,近两年都超乎以往地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联合国出版了许多书籍和文件,美英等国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对中国来说,这个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了受教育的主体是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社会主体更是这样。现在,每个家庭教育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搞不好教育公平,
9、经济上不去,社会不稳定。搞好了呢,那就绝对有助于整个中国的前进,当然教育也会上一个新层次。教育条件差别在哪儿 记者:经教授,听说您是一个全国农村教育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您感觉城乡教育有多大差别?经柏龙:就总体而言,农村学校的师资、设备、教育水平,还是六十年代初的城市教育水平。当然,农村绝大部分乡村,最好的房舍是学校,不过,那钱都是农村老大爷掏的腰包。我去过老少边穷地区,那就惨了。海南一个黎族学校小学,就是一个草棚加几个小凳。今年元旦前,我回小时候读过书的学校,情况跟30年前一样,除了自制的木质单杠,没有别的教学设备了。我亲眼看到一个蒙古族小学,孩子们都在坑里上课写作业。说到跟城市学校差别
10、,那真是天上地下。去年,我率团到沈阳市实验小学考察,那儿的软件、硬件跟国外发达国家相差无几,光586最高档电脑就装备了3个大教室,好几百名学生一块上机。一位老资格教育专家一个劲儿地感慨:中国教育差别百年哪!所以中国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农村教育应该是“优先中的优先”!否则,占全国人口总数75的农村孩子,就永远富不起来,否则,十五届三中全会让农村经济上台阶的计划必然落空. 记者:您刚才说“重点学校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不公平”,是否则意味着城市学校之间的差别也相当不小? 经柏龙:当然啦,要不怎么有“择校热”一说呢!城市学校间的差距,是什么时候拉开的呢?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当时根据小平同志指
11、示办重点中学,重点中学的性质和任务也十分明确,但后来被片面追求升学风给吹歪了只管重点学校,忽视一般学校,“择校风”由此而起。1998年底,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文件,强调大中城市要办好区内的每一所学校,缩小学校间差距过大现象,力争使所有学生都能受到同等条件的教育。但我认为这应该是一个较长时段的目标,不是近期内马上就能做到的。 记者:那近期内该怎么办?眼下是否应该允许“择校行为”存在? 经柏龙:重点学校的存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造薄弱学校这个目标,得靠巨大资金投入。韩国就是在经济发达之后,采用这一办法解决了学校差距问题。但就经济实力而言,中国尚不具备这种条件因为我们是“穷国办
12、大教育”。既然我们还得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面对重点学校存在的事实,漠视它对学生、对家长的巨大吸引作用,视而不见“择样”现象的存在,也是不现实的。它存在,就应该发挥其作用和效益。关键是如何“择校”?靠什么“择校”?是靠权,是靠钱,还是靠分?如此相比,还是靠分数最为公平。这样就可以为那些天赋较高、勤奋好学的孩子提供有利条件,不管其家庭背景、家庭财力如何,让他享受优厚的学习条件这对孩子、家庭、国家,都是公平的。但无论如何,“双向选择”(学校择生和学生择校)的面与量,都不宜过大。大多数学校,还是采取学生“就近就地入学”的原则,以体现教育公平精神。不过,有一个前提:尽力尽快缩小这些学校与重点学校的差距。
13、 记者:在教育市场化趋势下,那些想“以钱择校”的家庭有何选择? 经柏龙:按照国际公约中“学生有权选择非公立学校接受教育”的条款,他们可以花高价,到高水平的私立学校就读。 教育权利 记者:经教授,您认为“升学教育与就业教育的不公平”是第三大教育不公平 经柏龙:对,升学是一种权利,就业也是一种权利。就业的权利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里,最重要的一项权利。而我们的教育恰恰冷漠了这种权利,因为我们太着力于升学教育了。实话说,升学,尤其是升大学,到今天为此也只是少部分人的事儿,公众对教育的最大需求,就是为今天90.93不能上大学的学生解决就业素质、劳动技能问题! 记者:我们的教育,毕竟是为着全体国民的教育。
14、 经柏龙:没错!尤其是基础教育,是唯一的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鞍山市教委主任陈守立先生跟我长谈一次,有两句话让我至今难忘:“每年鞍山市只有4000名左右的学生能考上大学,只占同龄人的10,其余的学生毕业后要留在当地。我们的教育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这个教委主任,是这4000人的教委主任,还是鞍山400万人的教委主任?”陈主任问自己的话是“没上大学的学生能不能成为优秀的焊工?能不能是一个养殖种植的行家里手?”记者:我对能否培育出一个焊工很感兴趣。我在采访时听说一家公司接受招标单位考察时,在数千名焊工里竟找不到一个会向下焊的合格焊工,结果该公司投标告吹了。 经柏龙:这家公司失败,也
15、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弊病。有一项国际比较性调查结论是,中国失业工人的整体文化水平最高,而辽宁则更名列全国前茅,其次是北京、上海,然而劳动技能呢,则在国际排名里属倒几名。让这样的工人再就业,那还有什么优势可言?这说明了我们的教育体系只教文化知识,很少技能培训。现在有多少学生只会背书,连饭都不会做,更别谈一技之长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生存权利的剥夺。所以,我们的教育无论在体制、模式、内容等等,都要有一个根本性的改革。 记者: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举国大事。 经柏龙:当然啦,这跟个人就业有关,也和国家经济兴衰有关。德国职业教育专家基尔博士跟我说,我们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就是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16、。记者:这就涉及您所以说的第四大不公平“优等生教育与后进生教育的不公平”。 经柏龙:我认为教育作为社会生产的“工作母机”,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问题是相当多的学校和教师,只当“伯乐”,不当“园丁”。对所谓的好学生捧着护着,对后进生打着骂着这就是对学生受教育权利,甚至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公平!所以有了这么多的学生出走和自杀事件,后进生凭什么不能充分享受教育的阳光雨露? 记者:现在往往用分数来区别好坏 经柏龙:这绝对是不科学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有一个说法,我非常赞同。他讲,所谓后进生,他们身上的优点,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优等生所不具备的他们天天听不懂,天天来上学,天天挨批评,天天都笑
17、脸相迎,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好,每次都参加这种毅力,这种抗挫折能力,恰恰是好学生所缺乏的,因为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忽视非智力因素。记者:您在十大不公平中有这么一项。 经柏龙:你说为什么学校里公认的“尖子生”,走出校门却没有大作为,而公认的“差生”则往往挑大梁、干大事、挣大钱呢?道理就在这儿一条人才规律“智商管就业,情商管升迁”。现在的教师,满脑子分数,满脑子升学率,还能想到情商吗?这对一个人成长,太不公平啦!其实,在学校里是以分数划线,而在社会上常常是以性别划线,也就是性别教育上的不公平。这是全国性的问题现象在城市里是大学招生,男生分数线远远低于女生;在用工分配上,往往上先看男女,后看学业,甚至是不
18、看学业。至于农村,性别上的教育不公平尤甚,全国1.8亿文盲,23是妇女,绝大部分在农村。记者:这意味着什么?经柏龙:女性教育受歧视,是人权问题、人口问题、妇女问题、民族问题、贫困问题在教育上的综合反映,是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障碍,是衡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教育地位反差多大记者:您提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不公平是什么含义?经柏龙:是两者地位的不公平。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应该是以爱为主线连接。可现在却是教师绝对权威,学生是容器。老师更常采取的是“我说你服”、“我打你通”的强硬方法,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是“尊师爱生”而是“师道尊严”走向极端。你看中国与外国教室就清楚了,我
19、们是排坐坐,人家是排成U字型,教师与学生呈网络交流,双向交流,而我们是单向灌输区别就在于是否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具有潜能的人把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的人,还是一个死的物,这绝对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对他的人格,还是对教育的效果,都是如此。记者:为什么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死呢?经柏龙:这就涉及到我们最后一大不公平太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一年多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隆重推出一本书,名叫教育财富孕藏其中。它提到现代教育具有四大支柱,一是学会认知,二是学会做事,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四是学会发展。这4条中都有一个智力和能力问题。过去我们光讲“知识就是力量”,中小学生在校70以上的时间用来学知识,因此中国人把学生上学叫“念书”、“读大学”,而外国同行告诉我,小学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在玩中学”,“玩”是第一位的。中学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在学中玩”,“学”中还有“玩”。实际上,人家把“玩”做为学会交流,增长能力的过程。英文中的上学叫法是“GOTOSCHOOL”,直译“去学校”,究竟干什么,人家没说,你自己安排。这应该是我们借鉴的一个有益的教育观念。只有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选择,我们的教育才能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也才是“素质教育”。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