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讲义详解(共207页).doc
《《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讲义详解(共20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城市规划原理讲义详解(共207页).doc(2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理论城市土地使用上由于:(1)城市独特性;(2)城市土地与自然状况的唯一性和固定性。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土地使用上有各自特征。但各城市均有共同的特点和运行规律,即各类土地使用之间的配置具有一定的模式,各方学者提出不同理论归纳起来其理论有:1、同心圆理论;2、扇形理论;3、多核心理论。(一)、同心圆理论:(见图)B.W伯吉尔斯(美国)提出。以芝加哥为例,城市可分成5个同心圆的区域。(1)中央商务区,城市中心、政治中心、社交中心、市民生活、交往、交通的集中点。集中着办公、财政、商务百货。(2)过渡区,是衰退的居住区,过去是富裕者居住,由于工业商业入侵,这
2、些富裕者不愿再住在这个区了,成为贫民窑,及低档的商业、仓库及典行、二手货市场,旧货市场有简便的旅馆和饭店。(3)第三环为工人居民区;产业工人(蓝领)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公寓及住宅。(4)第四环是良好的住宅区,是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政府工作人员,有独门独院住宅、高级公寓和旅馆。(5)第五环称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别墅区,有汽车者。这个理论特点强调的一条关键是,这些环不是固定的和静止的,在城市发展中每个环都会向外环侵入而扩展自己的范围。图2-10:同心圆、扇形、及多核心结构(二)扇形理论(见图)霍伊特(美国)提出。他对美国64个中心城市调查中的租金大小、分布状况及对芝加哥、纽
3、约、费城、华盛顿大城市居住状况调查中发现,城市住宅分布有以下九种倾向:(1)沿交通线延伸,十分显著;(2)高租金住宅在高地、湖岸、海岸、河岸分布广;(3)高租金住宅有不断向城市外侧扩展倾向;(4)高级住宅喜欢聚集在社会领袖等名人宅地周围;(5)办公楼、银行、商店的移动对高级住宅的吸引力;(6)高级住宅地紧紧结合交通线分布;(7)高租金住宅追随在高级住宅地后面形成;(8)高租金的公寓多数建设在市中心附近的住宅地带上;(9)房地产开发者与住宅的发展关系密切。因此霍伊特认为:整体而言是圆形的,但城市的核心只有一个,交通线路由市中心向外放射状分布,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将沿着交通线向外扩大,而继
4、承渐形成扇形。二、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美国)1945年提出城市活动分布有四项基本原则(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特殊位置。(如中央商务区要求非常方便的交通而工厂需要大量水源)。(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如工人住宅区与工厂)(3)有些活动对其它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消极影响。(如美丽的花园及居住环境和浓烟滚滚的炼钢厂毗邻)(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地区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以上四种再加上历史的遗留及习惯影响和局部的地区特征,逐渐使相互协调的功能设计强化,不协调的功能慢慢分离,产生地域分化,使这地域保持相对的独特性,具有明显的性质,这样分化后的地区形成自有的核心。图2-1
5、1:三类土地的竟租关系-1三、 地租和竞租理论(见图)地租:是指任何一块土地经过加工利用而收到的纯收益。图2-12:三类土地的竟租关系-2级差地租:一定位置,一定面积土地上的地租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及投入方式,只有当地租达到最大值时,才能获得的最大经济效益。城市土地使用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对不同地租的承受能力而进行竞争的结果。1964年,阿罗索后又提出竞租理论根据:人们对不同位置上的土地愿意出最大价格获得这块土地。以商业为例,如商业由于靠市中心近,就可以出高租金。四、 邻里单位及居住小区理论(一) 佩里的邻里单位:1939提出“组织一个生活社区计划“即所谓邻里单位”。邻里单位包括住
6、房、外环境及相应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应有小学、幼托、商店(零售)和娱乐设施。同时提出在快速汽车交通的时代,环境中最重要的是街道的安全,所以在建设道路系统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人与汽车的交织和冲突,将汽车交通完全安排在居住区之外。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图2-14:雷德朋新城规划图2-13:佩里的邻里单位图解(1)规模:要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住房,其实际面积按人口密度决定。(2)边界: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界,这些道路有足够宽度以满足通行,避免汽车在邻里单位内穿越。(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一个小公园和娱乐空间。(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它机构服务对象以邻里单位为界限。(5)地方商业:应布置在邻里
7、单位的周边,并最好在道路交叉口。(6)内部道路系统:内部道路网既要便于邻里单位内的运行又能阻止过境交通使用。这个理论,他在1958年设计的美国新泽西洲的新城雷德朋得到实施,并提出“大街坊“的概念。(二)居住小区:是前苏联所提出的概念,其基本原理和设计都源于邻里单位。其规模要大于邻里单位,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居住区,城市就是由若干居住区所组成。五、 行为空间理论60年代后,林奇(美国)行为空间理论主要是通过对城市空间中所发生的行为来分析和认识城市。从城市中人的活动和活动的需要出发,来探讨城市空间的形成和组织。1、城市意象对城市意象的研究改变了城市规划领域内对城市空间分析的传统框架。认为空间不再仅仅
8、是容纳人类活动的容器,而是一种与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场所,空间以人的认知为前提而发生作用。认为意象是直接的感受和以往经验记忆两者的产物,它被转译为信息并引导人的行动。城市意象有五个要素(1)路径:观察者沿着它移动。街道、步行道、运河、铁路,这是意象中最主要的因素。(2)边缘:是一种线性要素,是两个面的界限,是连续体中的线形断裂。如河岸、铁路、渠道、开发区的边界。(3)地区:是城市中较大的部分,观察者有进入其“内部”的感受。(4)节点:是观察者进进出出的集中焦点,如交叉口,交通转换处,十字路口。(5)地标:另一种参照点。人们不能进入其内部,是外露的,如:建筑物、招牌、商店。城市意象理论逐渐发展为
9、城市设计应用意象要素,塑造城市空间景观。城市群体建筑、城市轮廊线、天际线对城市进行艺术、灵感的创作。随后又出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城市全球化理论。第二节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在对现代城市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的组织、发展、改造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原理和方法。这里仅就历史性这个会议所产生的条件、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思想的推动,而成为城市规划思想的框架。一、 雅典宪章(1933年)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典开会,会议主题是“功能城市”。会议通过了“雅典宪章”,宪章从现代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1)工业与居民区犬牙交错、混杂;(2)工业三废污染严
10、重;(3)土地使用过渡,设施不配套;(4)缺乏空旷地;(5)交通拥挤,甚至阻塞;(6)城市卫生恶劣,居住环境更差。提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的四大功能关系。并把这宪章称为“现代城市规划大纲”。针对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城市是在19世纪-20世纪由于科技进步,大大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发展都是无计划无秩序的、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并向城市高度聚集等给城市带来负面效应等问题,“雅典宪章”被世界各国都接受。其主要思想: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以人为本”在思想上已经认识到,考虑城市中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对于从事于城市规划的工作者来说,人的需要
11、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工作成功的关键。3、“功能分区”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雅典宪章出台之后,各国在新建城市和旧城改造中,用功能分区的方法确实起到了缓解和改善过去城市各种弊病的作用。二、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20世纪70年代国际建协鉴于当时世界城市化趋势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于1977年在秘鲁的利马召开国际学术会议,会议是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近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上的演变,展望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观念。(由于当时地点选在利马一个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山上,故最后
12、签署宣言称“马丘比丘宪章”)这个宪章申明:雅典宪章仍然是这个时代的一项基本文件。它提出的一些原理至今仍然有效,但随时代进步,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1、与雅典宪章相反,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2、“在今天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要素的组成部分,并简单地把它们拼合在一起而要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3、“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建设分成若干组成部分,而现在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而忽略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4、提出“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13、不把城市规划的成果作为终极状态,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阶段性和动态性。5、“规划的目的在于影响和利用变化”而不是描绘未来,及静态的图景。6、提到了老百姓参与规划,提出人民建筑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只有当一个建筑设计能与人民习惯、风俗、风格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建筑才能对文化产生最大的影响。还对自然资源、环境保护、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提出了建议。三、 华沙宣言(1981年)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上通过的华约宣言确立了建筑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以此来使人们关注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密切的相互关系,把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整体统一起来考虑。华沙宣言强调:1、一切的发展和
14、建筑都应当考虑人的发展。“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共同目标,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这种需求包括:生理的、智能、精神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2、“人类居住地各项政策和建设纲要,必须为可以接受的生活质量规定一个最低标准,并力争实施”。规划师和建筑师都要把为这一个标准的实现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责。3、继承了“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中的合理成份,认为“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包括规划的实施”。提出“规划工作者必须结合不断发展中的城市化过程中反应出城市及其周围地区之间实质上的动态统一性,并确立邻里、市区和城市其它构成要素之间的功能联系”。4、“任何一个范围
15、内的规划都应包括连续不断地协调,对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价”。5、强调公众参与,提出“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应当认作是一项基本权利”。6、强调环境治理“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并依照可以接受的公共卫生和福利标准使环境恢复基本完整”。7、“重要的历史、宗教和考古区,有特殊价值的自然区应为子孙后代保护”。四、 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年)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宣言”提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现在得到
16、国际社会较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定义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意到对环境的保护。21世纪议程特别强调在制定政策,规划以及实施管理时“应当将经济、社会、环境因素综合地结合在一起而不能分裂开来,既考虑环境,又考虑发展”。21世纪议程对稳定人类居住区的发展提出八点:1、为所有人提供足够的住房;2、改善人类住区管理,尤其强调城市管理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3、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4、促进供水、下水、排水和固体废弃物管理;5、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运输系统;6、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
17、;7、加强多灾地区人类居住的规划;8、开发人力资源及增强人类住区开发的能力。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任务及指导思想一、 城市规划的任务关于城市规划的任务,各国由于其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所差异,但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日本:“城市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的技术手段,旨在合理地、有效地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劳动环境”。英国:“城市规划与改建目的不仅仅在于安排好城市形体城市中的建筑、街道、公园、公用事业及其它各种要求,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实现社会和经济目标。”美国:“城市规划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城市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要”。中国
18、: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其任务:确定发展目标,合理使用地,组合空间布局,安排建设部署,为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稳定持续发展服务。1、确定发展目标根据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即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2、合理土地利用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数量比例、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用地。3、组合空间布局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包括地上空间的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轮廓线景观和城市
19、风貌特色的塑造。4、建设部署:(近远期结合)制定中、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当前建设安排。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以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持续发展,保障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二、 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要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前提下发展。这就要求工业建设不能造成新的污染,在发展中要解决好人口、环境问题。“中国21世纪议程”是国家发展战略。文件中表述“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发展大城市的卫星城;积极适当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城
20、市过大会带来许多矛盾。2、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规划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的空间,创造更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宗旨。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树立群众的观点。3、面向未来,面对现实,统兼筹顾,综合部署的思想。城市规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工作。(1)规划要有远见,不可只顾眼前;(2)规划的目的在于实施,一定要立足于现实,面对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划要立足于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基础上;(3)统筹兼顾,又是我们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4)规划必须对各项建设具有综合指导职能;要使局部与全局、近期与远期、条块与块块、地
21、上地下、需要与可能、生产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城市各项建设事业发展均衡得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第二节 城市规划编制一、 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1)远近期结合的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符合国家和城市的实际情况,科学地预测城市发展状况,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景发展的要求。发展规模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时序同国家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坚持三个效益的统一。(3)环境保护原则应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保护绿化提高绿化水平。(4)节约用地,合理使用原则适用、经济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综合开发
22、城市地下空间。(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及城市传统风貌原则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物构筑物及景观。(6)安全防患原则城市规划和建设应当保障社会公众利益,符合城市防火、抗震、防洪、人民防空的要求,维护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市容景观。(7)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原则建设要基础设施先行,开发一片,完善一片,收效一片。二、 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工作,就是要对城市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工作涉及面广,如考虑城市建设条件时,就牵涉到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
23、质。当考虑城市性质和规模时,就涉及技术经济和人口问题。当考虑对外交通时,就涉及机场、港口、火车站。当研究城市空间时,就涉及建筑布局、型态、风貌。(2)政策性强如城市性质、规模、工业配置、产业结构、居住标准、用地指标都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问题,它是关系到该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消费与积累等都有当时的具体政策。(3)地方性强:城市规划都必须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同时规划的实施是依靠政府筹划和当地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所以规划既要遵重科学,又要遵人民的意愿。(4)长期性:规划一般10-20年,规划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就要作相应经济的调整。(5)实践性:规划一旦被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 原理 同济 讲义 详解 20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