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深圳地铁老街站城市设计(共18页).doc
《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深圳地铁老街站城市设计(共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深圳地铁老街站城市设计(共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 深圳地铁老街站城市设计卢济威 王 一 陆晓提 要 本文以深圳地铁 (一期工程 老街站的城市设计为例 , 探讨了地铁建设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同时 , 优化城市空间体系、 增加城市空间活力 , 充分发挥地铁对城市综合发展的推动作用。关 键 词 城市设计 地铁 体系化 一体化文章编号 1000-3363(2001 04-0004-04 中图分类号 TU248 文献标识码 B 地铁运输具有快速 、 舒适和大 容量的特点 , 是解决当前城 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 。 自从 1993年 全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 中提出 “特大城市要逐步建设快速轨
2、道交通” , 地铁建设在我国获得了很大 的发展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广州等城市 都拥有了地铁 。 重庆 、 南京 、 也进入了实际运作阶段 , 两市也在考虑建设地铁 。 随着深圳 市 社 会 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 , 城市人口规模不断增长 , 城市交通 问题日益突出 。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 问题 , 深圳市人民政府依据 “城市发展 策略” 及 “城市总体规划” 的要 求 , 从 1995年 5月开始 , 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和初步方案设计 。 1999年初 , 一期工 程试验段开始动工建设 。 与此同时 , 的地上 、 , 、 地下空间开发的协调关系 , 研究地铁建设对城市建设的
3、影响 , 从 而为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及地铁的开 发建设提供坚实的依据 。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站点城市设计 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城市设计依 据深圳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对站点周边 地区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 , 确定各站 点及其周边地 区 的 城 市 功 能 发 展 定位 , 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目标和城市 、 城 、 , , 如下沉式广场 、 城市景 观 、 地铁出入口 、 地铁风井等进行概念 性的形态设计 。老街站是深圳地铁一 期工程 11个站点中的一个 。1现状分析 老街站站点城市设计区域位于深 圳市罗湖区 , 深南路 、 东门路 、 建设路 、 和平路 、 解放路之间 , 属于传统的居住 区和零售
4、商业区 (图 1 。经过近几年 的更新 、 改造 , 整个区域代之而起的是 大量大 、 中型商业建筑 。图 1 深圳市地铁 (一期工程 老街站位置示意 地铁站点位于解放路与建设路相交的东南角地块 , 规划中的公交枢纽 和深南路辅道之下 , 呈东南 、 西北走向 。 车站采用地下三层侧式站台 。设计人 流约为 33299人 /h 。 1. 1 本地区土地使用功能以零售 商业 、 文化娱乐为主 , 兼有一定居住 、 办 公建筑 , 建筑密度很高 。 基地内的主要 建筑有深圳百货广场 、 永新商业城 、 新 安酒店 、 华胜商业大厦 、 南唐商业广场 、亚洲商业大厦 、 罗湖电器城等 。 基地北 侧
5、为工人文化宫广场和深圳戏院 。建 设路 、 解放路交汇处东南角地块规划 为城市公交枢纽 。地区内城市公共用 地较为缺乏 (图 2 。 1. 2 本地区南侧的深南路 , 西侧 的建设路 、 和平路和东侧的东门路都 是重要的城市干道 , 北侧的解放路将 建成为商业步行街 , 与深南路平行的深 南路辅道亦从本区穿越通过 。 在旧区的更新 、 改造过程中 , 原先 的路网结构基本被保留 , 道路系统也经 过了一定的梳理和调整 , 道路宽度有所 拓宽 。 但是鉴于老街站周边的道路交 通状况和区内较高的建筑密度 , 可以预 见到随着解放路商业步行街的建成和 地区内商业建筑的相继投入使用 , 本地4城市规划
6、汇刊 2001年第 4期 总第 134期 图 2 老街站土地使用现状图 3 老街站道路交通现状区一定会有较大的人流 、 车流量 。 加上 区内一定程度的人车混行 , 交通问题 会越来越突出 (图 3 。 地铁老街站和城市公交枢纽的建 设 , 是城市整合道路交通系统和解决 城市交通问题的新的契机 。 1. 3 在高密度的城市建设开发过 程中 , 新建建筑基本是占满地块建造 , 缺少必要的退让与空隙 , 城市开放空 间匮乏 , 空间感觉极为枯燥和压抑 , 建 筑风格与形态缺乏特色 。 从整体上看 , 该地区城市开放空间没有导向性和可 感知的清晰的结构 , 整个区域缺乏方 向感和领域感 。 1. 4
7、 本地区内的地下空间绝大部 分都是作为停车或设备用房 , 少量的 地下公共空间 , 如深圳百货广场的地 下一层商业空间 、 南唐商业广场的地 下商业街等也是相互分隔 , 难以发挥 整体效用 。2问题与对策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 , 笔者重点研究了道路交通 、 城市开放空间与城 市景观 、 地下空间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和对策 。 2. 1 道路交通 问题 1:各种交通方式彼此独立 , 缺乏有机联系 , 换乘不方便 。 对策 :把地铁站和城市公交枢纽 作为连结节点 , 方便地铁 、 公交 、 出租 车 、 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和转换 , 建立完整的交通体系 。 问题 2:人车混行 , 步行人
8、流与城 市交通干道平交 , 步行购物环境较差 。 对策 :结合地铁站和城市公交枢 纽的建设 , 建立地下 、 地面一层 、 地面二 层相互联系的完整步行体系 。 2. 2 城市开放空间与城市景观 问题 1:城市开放空间匮乏 , 而且 布局混乱 , 缺乏方向感和领域感 。 对策 :确立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 节点 , 并建立节点之间的有机联系 , 形 成完整的开放空间体系 , 力求结构清 晰 、 易于感知 。 问题 2:景观单调 、 建筑布局混 乱 , 缺乏感染力 。 对策 :塑造形象鲜明 、 突出的地区 入口空间标志 , 引导城市人流 (图 4 。 2. 3 地下空间使用 问题 1:地下商业空间缺
9、乏足够 的客流支持 , 使用效率不高 。 对策 :把地下空间同地铁站 、 公交 枢纽以及出租车站等交通节点联系起 来 , 为商业活动带来充足的客流 , 促使 地下空间的繁荣 。 问题 2:地下空间均为各单位的 私用空间 , 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 , 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 对策 :通过地下空间的功能置换 , 把局部的地下私有停车空间改变为公 共空间 , 使分散的地下公共空间联成整 体 , 提高使用效率 。3城市设计目标 老街站周边地区在深圳市民的心 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 在旧区的更新 、 改造之后 , 该地区的主要功能仍然是以 零售商业为主 , 但建筑密度大大提高 了 。 同为罗湖区的商业中
10、心 , 相比较而城市规划汇刊 2001年第 4期 总第 134期5 图 4 图 5 老街站地面平面图言 , 以国贸大厦为中心的周边地区相 对档次较高 , 而老街站周边地区应该 以中 、 低档的零售商业为主 , 两者的服 务对象也有所区别 。 为此 , 这里的城市 功能发展定位应该是 :具有较强地区 吸引力的以中 、 低档为主的零售商业 区 。 综合考虑城市地区功能发展定位 和旅游 、 交通等方面的发展要求 , 确定 本城市设计的目标为 : 以地铁站建设为契机 , 促进城市 空间资源的立体 、 综合利用 , 通过交通 系统 、 开放空间体系 、 建筑景观体系的 重新建构 , 提升地区环境品质 ,
11、 创造良 好的商业购物环境 。4城市设计构思 4. 1 建设地铁站综合体 , 完善高 效的交通换乘体系 , 推进城市综合开发 。 综合体是整合地区交通系统的重 要环节建筑 。 除解决自身公交始末站 、 社会停车等功能外 , 还解决了大量人 流集散和不同交通方式的转换 。通过开放 、 立体的换乘大厅 , 公交枢纽在水 平和竖向把各种交通方式联系起来 。 在地下 , 换乘大厅同地铁站厅和地下 商业空间相连 。 从公交枢纽出发 , 可便 捷地从地下到达和平路 、 建设路之间 的出租车站和深圳戏院一侧的下沉式 城市广场 。 通过换乘大厅的竖向交通 , 人流可以便捷地到达位于地面一层的 公交始末站 ,
12、再往上则同二层步行系 统衔接 (图 5 。 城市交通综合体高度为 6080m , 地面层为综合 换 乘 大 厅 和 公 交 枢 纽 站 , 地下一层为购物换乘层 , 地下二层 为地铁站厅 , 地下三 、 四层为地铁站台 层 。 地上二 、 三层为商业 、 餐饮设施 , 四 层以上为旅馆和相应的服务设施 。 建设地铁站和城市公交枢纽相结 合的城市交通综合体 , 能促使各种交 通方式之间的良好衔接 , 建立有序的 车行 、 人行交通体系和便捷的换乘体 系 , 创造安全 、 方便 、 舒适的步行环境 , 形成对商业活动的有力支持 。 4. 2 建立地下 、 地面和地上二层 步行体系 , 促进商业的繁
13、荣 。 结合地铁站的建设 , 建立从建设路 到东门路的连续的地下步行体系 。通 过这一体系 , 把地铁站 、 地铁出入口 、 主 要的地下商业空间 、 交通换乘节点 (公 交枢纽 、 建设路出租车站 、 亚洲商业大 厦北侧出租车站 以及主要的城市开放 空间连成一个整体 , 既有利于地铁的高 效运作和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充分发挥 作用 , 又有利于城市交通系统的体系 化和整体化 , 并解决了跨越建设路 、 和 平路以及解放路的人行交通 , 同时又可 以为商业活动带来活力 。 在地区内的人车混行的现状下 , 通 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列的建立 , 以及 绿地 、 铺地 、 小品 、 街道设施等的布置 ,
14、 梳理出地面步行体系 , 为市民创造良好 的地面步行环境 。 通过天桥连接 , 建立连续的地上二 层步行体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二层天 桥 , 并根据需要在建筑物之间建立新的 天桥联系 , 使二层步行活动成为一个系 统 , 并可以与跨深南路的天桥衔接 , 同 国贸地区的步行体系相连接 。 4. 3 组织完整的公共空间体系 ,6城市规划汇刊 2001年第 4期 总第 134期缓解地区的拥挤感 , 促进空间的有序 性和方向感 。 4. 3. 1 地面公共空间体系 通过综合换乘大厅 、 深圳戏院前 的下沉式广场 、 深圳戏院南侧跨马路 的三角地块城市广场 、 南唐 -华胜 -永新之间的城市开放空间 ,
15、 和亚洲商 业广场 -南唐商业广场 -利联之间的 城市开放绿地这几个重要城市开放空 间节点的确立 , 以及节点之间建立的 有机联系 , 形成结构清晰 、 易于感知的 公共开放空间脉络 。 综合换乘大厅既是重要的交通节 点 , 也是立体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 。 通 透的建筑形象 , 是其开放性的体现 。 通 过换乘大厅 , 自然光线可以一直照射 到地铁站厅层 , 提高地铁站的环境品 质 。 深圳戏院前下沉式广场既同过街 通道相连接 , , 时 ,广场 , 形成一体化的空间 ,会 、 公共观演等功能要求 , 内外观演结 合 , 强化广场的文化特征 。 深圳戏院南 侧三角地块城市广场是进入东门步行 街
16、区的入口地带 , 在形象上必须考虑 其对景作用 。广场中的小型下沉式广 场把该地块的地下 、 地面商业空间同 其它地块的商业空间联系起来 , 同时 又丰富了该广场的空间层次 。南唐 -华胜 -永新之间的城市开放空间通过 建筑底层架空来获得 , 既满足了一定 的建筑容量 , 又保持了公共开放空间 体系的连续 。 建筑体形的特殊处理 , 保 证了新建筑同历史保护建筑之间的良 好关系 。 亚洲商业广场 -南唐商业广 场 -利联之间的城市开放空间使高密 度的城市开发紧促感在此有所放松 。 该空间中的下沉式广场有利于把从东 门方向进入的人流引向地铁站和整个 地下步行体系 。 4. 3. 2 地下公共空间
17、体系 组织地下公共空间体系 , 强化交 通 、 商业的有机结合 , 提高地下空间的 使用效率 。 以地铁站为媒介 , 建立跨建设路 、 和平路和跨解放路的地下公共空间联 系 。 同时 , 对南塘商业广场等建筑的部 分现有地下空间进行功能置换 , 扩大 了地下公共空间的联系 , 使原先分散 无序的地下公 共 空 间 系 统 化 和 整 体化 。 结合地铁站和公交枢纽的建设 ,将各种交通方式与地铁站相结合 , 合理组织引导人流在地下空间穿行 , 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 充分发挥地下公共空间的商业和社会效益 。 通过交通综合体的建设 , 形成地下 、 地面和地上的立体交通体系 , 把地面的商业人流引向
18、地下公共空间 , 充分支持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利用 。将规划中的出租车站扩展为地下广场 ,并利用穿越地下公共空间的地下通道与地铁站相连 ,来商业人流 (彩页 2图 6。 4. 4 ,态 -越港商业大厦是老街地区东侧的入口空间的标志 , 而地铁站综合体是从西面进入老街地区的入口空间 。 因此 , 综合体在形态处理上应该作为重要的地标建筑来对待 。综合体同深圳 戏 院 前 下 沉 式 广 场 一起 , 构成了地区西侧的入口区域 。 三角地块端头广场的处理和设立的入口标志物 , 加强了入口导向功能 。在街区内各交叉口部位 , 通过雕塑 、 小品等的设立 , 来形成景观节点 , 以引导人的步行行为 。
19、4. 5 地铁出入口与风井结合地面设计 , 力求融入整体城市景观 。 地铁出入口大部分都同建筑或下沉式广场相接合 , 独立的出入口采用简洁 、 现代的风格和纯净 、 通透的材料 ,同拥挤 、 繁华的周边环境相协调 。 地铁风亭根据位置的不同 , 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 街区内部的地铁风亭作为城市景观设施来设计 , 风口结合弧墙 , 化整为零 , 处理成雕塑小品 ; 建设路 、 和平路之间的风亭置于高架道路之下 , 以绿化遮蔽 。5思考 通过老街站的城市设计工作 , 笔者认为 , 在地铁建设中引入城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综合研究城市道路交通 、 城市建筑 、 城市绿化景观 、 城市市政 设施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交通 体系化 空间 一体化 深圳 地铁 老街 城市设计 18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