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课程讲义(共71页).doc





《普通心理学课程讲义(共7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课程讲义(共71页).doc(7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普通心理学Psychology第一章 绪论一、心理学的定义(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2.什么是科学(1)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汉语辞典)(2)科学是由系统的实证性的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有组织的知识(3)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特点:数据驱动;客观性;验证性和系统性。3.心理学的学科特点(1)是一门年轻的科学(2)是一门中间科学二、心理学的目的(一)科学的目的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二)心理学的目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或心理现象三、心理学的分支(一)基础心理学探索人类行为与心理历程变化的原理原
2、则(二)应用心理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科学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一)哲学1.理性主义(柏拉图)(1)一切知识由天赋而来(2)真理来自对理念世界的回忆2.经验主义(亚里斯多德)(1)没有天生的观念(2)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可以获得知识并通向真理(二)生理学缪勒: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说赫尔姆赫兹: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费希纳:刺激强度与心理感受的关系布洛卡:大脑的语言中枢(三)生物学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二、科学心理学的产生标志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三、科学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3、2.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构成心理活动(意识)的基本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合成为复杂心理活动的基本法则3. 基本方法:内省(二) 机能主义1.代表人物:詹姆斯、霍尔、卡特尔2. 基本思想: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探讨人的心理如何帮助人们适应生存环境(心理的功能)3.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心理学研究对于应用的关注;对于个体差异研究的关注(三)格式塔学派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柯 勒、考夫卡2.基本思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意识的组织性。(四) 行为主义1.代表人物: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2.基本思想:只有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在揭示特定的环境刺激与特定的
4、反应之间的联系(五) 精神分析学派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2.基本思想(1)人格结构观:第一结构理论:意识(conscious),个人当前觉察到的心理内容;前意识(preconscious),当前没有觉察到,但稍加注意就能回到意识之中的心理内容; 潜意识(unconscious),个体不能觉察到的心理内容。第二结构理论:本我,由先天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本我与超我之间的调停者;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代表着社会规范和权威,由自我理想和良心组成;遵循完美原则。(2)人格动力观:能量的来源:本能(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自我的防御机制:自我应对日常焦虑时所采用的各种策略;包括压抑、否认、
5、替代、升华等压抑: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念头、情感和冲动进入意识范围。否认:拒绝承认使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的事件,似乎其根本未发生过。替代:当本我需求所指向的对象不为现实、自我或超我所许可时,以其他事物作为替代升华:一种特殊的替代,即承担替代作用的对象是文化领域中的较高目标。(3)人格发展观(略)3.基本方法自由联想(在精神分析师的指导下说出头脑中出现的一切)梦的解析(显性梦境;隐性梦境)(六)人本主义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2.基本思想:人类本性是善的,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心理学应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动机、价值、尊严等)(七) 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乔姆斯基、皮亚杰、奈瑟2.基
6、本思想广义认知心理学:探讨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狭义认知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脑比作计算机,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和术语探讨人的认知过程四、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一)认知神经科学探讨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二)进化心理学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运用生物学的资料和方法探讨人类心理现象(三)积极心理学积极的经验;积极的人格;积极的社会环境(四)文化心理学从人们的文化特征入手,尝试从文化视角理解人类的心理行为一、心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概念(一)研究的取样(sampling)在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作为总体的代表进行研究。(二)被试与主试(subject,examiner)构成样本的人员;在研究过程中主持测查工
7、作的人。 (三)变量( variable)研究者感兴趣的、可以潜在地发生变化的事件和现象。1.自变量:由研究者操纵的、对被试反应可能产生影响,并且研究者期望观察其效应的变量。2.因变量: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是研究者所观察的变量。3.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差的各类变量。(四)研究假设(hypotheses)研究者在研究前对事件或现象的解释。(五)研究效度(validity)研究能达到目的的程度。1.内部效度(internal):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2.外部效度(external):研究发现能普遍推广到总体以及其他同类现象中的程度。3.内部效度与外部
8、效度之间的关系: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先决条件;提高内部效度的措施可能导致外部效度降低;追求较高的外部效度会降低内部效度;应该在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间寻找一种平衡二、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与两类研究(一)相关关系与相关研究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相关研究:研究者测量同一个个体的两个方面的特性,然后计算两方面特性之间的相关,来观察自然发生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二)因果关系与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操纵自变量,观察这一操纵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以其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实验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探讨因果关系;缺点:某些变量不易操纵;由于实验情境的人工化,结果可能与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不同。三、心理学研究中收集
9、数据的方法(一)自我报告法(包括问卷法、访谈法和临床法)(二)观察法(三)个案研究法(四)人种学研究法四、心理学研究中理论的作用(一)什么是理论?可用来系统地解释现象的一个或一系列判断。(二)好理论的标准对现象的解释力;简约性;可证伪性;启发性(三)理论的作用提供思维框架,指引研究方向。五、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一)伤害(二)欺骗(三)保密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基础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细胞一、神经元细胞(一) 结构 1.细胞体:内有细胞核,是神经元的能量中心2.树突:接受刺激,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引向胞体 3.轴突: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出,传给与它联系的各种细胞 一些轴突外部有“髓鞘”包裹,其作用是
10、绝缘,加快神经冲动的传递(二) 种类1.依据功能划分 (1)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也叫传入神经元,感受外界刺激并将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2)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 ):也叫联络神经元,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将来自感觉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给其他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3)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 ):也叫传出神经元,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各种肌肉或腺体。2.依其结构形态划分 (1)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由细胞体发出多个树突和一个轴突体内数量最多的一种神经元。脑、脊髓和自主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2
11、)双极神经元(bipolar ):从胞体相对的两端各发出一支突起,一支是树突,一支是轴突。多为感觉神经元。(3)假单级神经元( pseudounipolar ):细胞体发出一个突起,但离细胞体一定距离后分成两支,一支为轴突。分布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4)单级神经元(unipolar ):细胞体仅发出一个突起,即轴突。成人体内没有真正的单级神经元,单级神经元只存在于人类胚胎和无脊椎动物中。二、神经胶质细胞作用:(1)将神经元粘着在各自适宜的位置 (2)为神经元提供营养和支持 (3) 清除受损或死亡的细胞三、神经系统内信息的传递(一) 神经元内的信息传递(生物电的传导)1.神经元的兴奋(神经冲
12、动的产生)(1)静息电位:在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轴突内外存在一定的电势差,外为正,内为负,内外电势差为70mV。(2)动作电位:当神经受到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大量Na+迅速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电位迅速上升。这种由细胞兴奋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即被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 2. 神经冲动的传导(1)传导产生的原理(2)神经冲动传导的“全或无”法则动作电位或者不产生,或者即达到额定强度。因此神经冲动的强度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信息在传导过程中的强度也不会衰减。(二)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化学物质的传递)1.突触结构2.传递过程3.兴奋性突触与抑制性突触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一、神经系统的基本构成1.中枢神经系统(指挥部):脑和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被骨质所包被,大脑被颅骨所覆盖,脊髓位于脊柱内2.周围神经系统(辅助中枢的工作,位置在中枢之外)(1)按解剖分: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2)按功能分: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的交流通过周围神经系统实现。二、脑1.脑的重量约1.4kg,约占体重的2%2.脑的基本结构脑分为前脑、中脑和后脑三个部分。(1)后脑脑桥:联接大脑和小脑的桥梁,参与对睡眠、面部肌肉活动的控制延脑:“生命中枢”,支配呼吸、排泄、消化、吞咽等活动小脑:协助大脑协调身体动作,保持身体
14、平衡(2)中脑中脑与桥脑和延脑组成脑干,整个脑干是机体最基本的生存活动的基础,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上下联系的枢纽,机体的“活命中枢”。(3)前脑前脑由大脑和间脑组成。间脑:由丘脑和下丘脑共同组成。丘脑是感觉传导的接替站,除嗅觉外,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均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而后投射到大脑皮层。在丘脑内,只对感觉进行粗糙的分析与综合,在大脑皮层才对感觉进行精细的分析与综合。下丘脑是高级内脏脑,调节内脏的活动,并通过影响垂体的分泌活动而控制内分泌系统。它是把身体的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联系在一起的脑区。三、脊髓1.脊髓的功能: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躯体和四肢的低级反射中枢。2.脊髓的基本结构灰质、白质、前角
15、、后角、前根(运动根)、后根(感觉根)四、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12对)与脊神经(31对)2.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由分布在眼、耳、鼻、舌以及皮肤、肌肉、关节等处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将来自这些部位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分布在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激活这些器官的活动,提高有机体的唤醒水平;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有机体消除兴奋,恢复或维持安静状态。第三节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一、大脑的基本结构1.大脑包括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结构(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两大部分。2.边缘系统的两个重要结构杏仁核:与情绪的产生、表达
16、和识别相关; 海马:与长时记忆的形成有关;3.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控制4.大脑皮层的基本分区:额叶、顶叶、颞叶、枕叶二、 大脑皮层的机能分区1、 感觉区 (1)躯体感觉区:躯干、四肢在躯体感觉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但头面部的传入是双侧的,且是正位的 ;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不是与该躯体面积成正比例,而是与感觉灵敏度正相关(2) 视觉区(3) 听觉区2.运动区躯干、四肢在躯体运动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但头面部的传入是双侧的,且是正位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不是与该躯体面积成正比例,而是与运动的精细和复杂程度正相关3.言语区 言语运动区(布洛卡区,如损伤不能流利说
17、话)和言语理解区(威尔尼克区,如损伤不能理解和产生有意义的言语)4.联合区 大脑皮层中无特定感觉或运动功能的区域,提供更复杂、精细水平的加工,包括:(1)感觉联合区:从感觉区接受信息,提供更高水平的知觉组织(2)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运动的协调(3)前额联合区:与高级认知功能和行为控制、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三、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左半球:在言语、阅读、书写、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具有优势右半球:在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以及各种艺术活动方面具有优势两个半球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功能上的差异只是程度的不同。 Sperry的裂脑人实验四、脑功能的各种学说1. 定位说各种功能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 颅相说(
18、19世纪初) 失语症研究(19世纪60年代) 20世纪Penfield的研究进一步促进该方向的研究 2. 整体说脑的各种功能都是由大脑整体负责 Flourens(19世纪) Lashley(20世纪中叶) 3. 机能系统学说 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鲁利亚): 动力系统:激活和调节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实现对特定信息的加工, 但提供各种活动的背景。 信息加工系统:接受刺激,对它们进行加工,并保存下来;定位于枕叶、颞叶、顶叶以及相应的皮下组织。 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定位于额叶皮层。 4. 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
19、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组成的;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功能,模块的结合保证着认知功能的完成。五、神经机制的研究方法1. 脑损伤法 (临床解剖 ;切除法 )2. 刺激法 脑内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3. 记录脑部电活动 自发电位(脑电图,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 4. 神经影像技术 CT: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computer-assisted tomography) PET:正离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 (p
20、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MRI: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结构成像,主要显示解剖形态与结构改变 FMRI: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各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显示组织的功能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脑垂体:主腺体,影响生长和哺乳,调节其他腺体的活动松果体:调节身体节律和睡眠周期甲状腺:调节身体新陈代谢副甲状腺:调节身体血钙浓度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可唤醒躯体、帮助适应压力、调节盐分平衡、影响性功能胰腺:调节血糖浓度性器官:影响生殖器
21、官的发育和性功能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方式1.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来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腺体活动 2.神经系统使脑垂体分泌激素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第三章 感 觉第一节 感觉概述一、感觉的概念与意义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意义:(1)认识世界与自身的窗口(2)我们需要感觉(感觉剥夺实验)二、感觉的种类1. 视觉 2. 听觉 3. 嗅觉 4. 味觉 5. 肤觉(触觉、痛觉、冷觉、温觉) 6. 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三、感觉的生理机制1. 感受器觉察某种刺激,并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 2. 神经通路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感觉区 3. 脑皮
22、层感觉区对电信号进行加工形成感觉 四、感受性与感觉阈限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sensitivity):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即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或者说人的感觉器官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的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绝对感受性(人感受这种最小刺激量的能力)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的感受能力)与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也叫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JND)2.韦伯定律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所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心理学 课程 讲义 7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