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高架桥施组(共211页).doc
《市政高架桥施组(共2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高架桥施组(共211页).doc(2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编制原则1.4编制内容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概况2.2工程特点与难点第三章 施工总体筹划3.1施工总体目标3.2拟设置的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3.3施工工区配置与施工段落划分3.4人员设备动员周期以及设备、人员、材料运输第四章 拟投入工程的劳动力与材料计划保证措施4.1劳动力投入计划4.2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4.3材料计划4.4材料保证措施第五章 拟投入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5.1人员、设备保证措施5.2拟投入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5.3主要测量、试验及检测仪器使用计划5.4施工检查第六章 施工平面布
2、置和临时设施6.1测量放线与桩点保护6.2生活与施工用水6.3施工用电6.4临时通讯6.5施工平面布置6.6其它准备工作第七章 交通组织技术措施7.1交通组织原则7.2车辆分流实施建议7.3交通维护组织措施第八章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8.1施工测量8.2土石方施工8.3排水管网工程施工8.4挡土墙施工8.5道路施工8.6桥梁工程施工8.7人行道及附属工程施工8.8电气工程施工8.9照明安装工程8.10标志标线工程第九章 确保工程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9.1工期保证组织机构9.2保证工期的主要措施9.3违约责任承诺第十章 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10.1质量控制体系10.2质量保证计
3、划10.3施工质量保证体系10.4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0.5材料和设备质量保证措施10.6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0.7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第十一章 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第十二章 界面协调与施工组织管理12.1界面协调12.2界面自身的总承包商管理12.3界面自身的总承包商对分包(供)商的管理第十三章 工程资料管理13.1资料类别13.2工程资料的格式13.3资料的形式及人员(部门)职责13.4资料的整理、收发、保管、装订及移交第十四章 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14.1 安全目标与控制重点14.2 安全保证体系14.3安全保证措施第十五章 特殊季节施工措施15.1 雨季施工措施15.2 夜间施工安排15.3
4、夏季施工措施第十六章 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16.1 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16.2 文明施工措施第十七章 管网保护措施17.1施工前保护措施17.2管线保护方案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 编制说明1.1编制目的本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我单位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在认真阅读了招标文件、施工图及相关规范标准,并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相关人员考查了拟建场地状况的基础上编制的。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们对滨江路连接道路及管网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文件,我们对本工程施工的施工组织部署、重
5、点工艺措施作了详细地说明。它是我单位对本工程施工组织部署、质量、工期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用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确保优质、高速、文明完成本工程标书要求的全部施工任务。在施工中我单位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围绕“创优、发展、廉政、负责、快速、准确、安全、环保”的目标,把我们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优秀的企业形象在施工中展示给业主,以实际行动为重庆市的市政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贡献。1.2编制依据(1)滨江路连接道路及管网工程施工图(2)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2-90)(3)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4)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ITG F80/1-2004)(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城市测量规范CJJ8-99(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14)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1995(1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2(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
7、03(17)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8)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J218-2002(1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2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3编制原则以满足业主期望为目标,在深刻理解滨江路连接道路及管网工程的特点、难点的基础上,按照“技术领先、方案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各类规程、规范及验收评定标准,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技术规范、施工规程及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遵循下列原则编制本
8、施组:(1)质量保证原则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程序,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结合本工程特点与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过程严格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工程达到优良的质量标准。施工过程严格实施ISO9001标准进行质量管理。(2)工期保障原则根据业主对本工程工期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配置资源,使各项分部工程施工衔接有序,使本项目的资源利用充分,以确保总体施工计划的实现,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阶段竣工目标的实现,从而确保总工期。(3)技术可靠性原则根据本工程工程特点,吸收国内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成熟技术,结合既往施工经验,选择可靠性高、可操作性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确保
9、工程安全、优质、快速地建成。(4)经济合理性原则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本着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比选施工方案,并合理配备资源,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从而使工程施工达到既经济又优质的目标。(5)环保原则充分调查了解工程周边环境情况,施工紧密结合环境保护进行。施工中实施文明施工,减少空气、噪音污染,杜绝排放污水、丢弃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行为,维护交通运输。施工过程实施ISO14000标准,进行环境管理。建设“绿色工地”,实行“环保施工”。(6)安全保障原则建立、健全消防、安全、保卫、健康体系,以人为本,维护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施工过程实施GB/T28001标准,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本施工组织
10、设计的编制以我企业现有的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和历年来在市政工程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积累的施工经验为基点,以1、2、3号道路工程180日历天,4号道路工程300日历天,为控制工期目标,统筹考虑施工现场人员、设备、资金的合理配置。实际开工日期以工程师签发的开工令为准。严格按照我企业执行的标准体系要求,执行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质量认证体系、GB/T 24001-1996idtISO14001:1996环境管理认证体系、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认证体系标准,确保本工程质量优良,确保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1.4编制内容本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滨
11、江路连接道路及管网工程施工的施工部署及组织管理、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劳动力安排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确保文明施工及保护环境的技术组织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总平面布置等。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特点2.1工程概况2.1.1项目概况工程建设地点:项目地处片区长江、乌江汇合口处,滨临长江、乌江,分属涪陵江东城区。是涪陵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片”之一,是涪陵区跨乌江向东发展的重要区域。主要以正在建设的涪陵区长江、乌江汇合口东岸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堤防工程为路基,两端和现有
12、涪丰公路相接。工程建设内容及投资规模:本工程为加强江东片区滨江路和涪清路主干道联系的4条次干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含高架桥和人行道)及供水、排水管网、电力通信及燃气管沟工程、照明工程等。总投资约:4300万元。计划工期:1、2、3号道路工程180日历天,4号道路工程300日历天,具体开工日期以监理工程师的开工令为准。招标范围:道路工程(含高架桥和人行道)及供水、排水管网、电力通信及燃气管沟工程、照明工程等施工图所示范围内的所有工程内容(具体以招标工程量清单为准)。 项目地处片区长江、乌江汇合口处,滨临长江、乌江,分属涪陵江东城区。是涪陵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两区五片”之一,是涪陵区跨
13、乌江向东发展的重要区域。主要以正在建设的涪陵区长江、乌江汇合口东岸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堤防工程为路基,两端和现有涪丰公路相接。2.1.2技术标准根据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按城市支路设计。其中1#、2#、3#号路采用16米路幅(4.5米人行道+7米车行道+4.5米人行道),4#号路采用20米路幅(3米+14米+3米)。本合同段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值详见下表。主 要 技 术 指 标 表序号项 目单位支路段1道 路 等 级城市支路级2设 计 速 度Km/h203路 基 宽 度m16/204路 线 长 度Km2108.8135行 车 道 宽 度m23.5/43.5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7不设超高的
14、最小半径m708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209凹形竖曲线半径极限值m10010凸形竖曲线半径极限值m10011竖曲线长度极限值m2012路 拱 横 坡%1.513人行道横坡%2.014地震烈度度注:项目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属山地城市,主要技术指标依重庆地方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执行。2.1.3交通条件项目所在的江东片区及周边有涪丰公路(涪陵-丰都,城区段也叫涪清路)、渝建公路(重庆-湖北建始,重庆S105线)、石板沟长江大桥、乌江二桥等干线公路和重要交通设施,另有涪焦路(涪陵-焦石)、涪天路(涪陵-天台)、涪菜路(涪陵-菜场村)等区内等级公路。片区通过已建的
15、涪丰公路和乌江一桥、乌江二桥和石板沟长江大桥分别连接江南片区和江北片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交通条件较为便利。2.1.4气象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冬迟春早,夏长秋短,夏热秋凉,秋雨连绵,无霜期长特点:-降雨量: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919.7mm,最大年平均降雨量1363.4mm(1973年),最小年平均降雨量是800.5mm(1955年),最大降雨量113.1mm/d(1958年),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7.58.,极端最低气温-2.7(1977年),极端最高气温42.2(2008年6月)。-湿度:多年平均相对
16、湿度80%,绝对湿度17.6毫巴。-霜冻期:一般为1020天,雾日数多达2035天,日照数达1384.21542.8小时。年平均风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8.4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1月份),平均风速1.0m/s。2.1.5地形地貌根据现场踏勘,勘察段道路区1号连接道、2号连接道和4号连接道平面上呈南-北走向,总体为北高南低,3号连接道呈东-西走向,东高西低。勘察区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岸坡地貌,由于地处城区,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场地原始地貌已基本被破坏。建筑场地大部地段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局部基岩出
17、露。涪陵长江与乌江交汇口(距勘察场地约1Km)的天然河流水文资料统计资料如下:历年最高洪水位:173.77m(1870年),历年最低枯水位:136.13m(1979年),频率5%高水位为165.50m,98%保证率低水位:137.50m。历年最大流量:68000m/s,历年最小流量:3150m/s。根据三峡工程的运行情况: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00m(吴淞高程),防洪限制水位145.00m(吴淞高程),枯季消落水位155.00m(吴淞高程)。2008年9月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完成时(拟建场地)涪陵站回水位为175.30m(吴淞高程),水位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则为173.58m(可视为本场地的
18、最高水位)。2.1.6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勘察区地层由人工填土(Q4ml)的素填土和下伏中生界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的砂岩、页岩和泥岩组成。现对各地层按新老顺序分述如下:素填土:褐黄色,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夹砂岩碎块石,结构松散,为建设开挖时回填,回填时间约15年,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砂岩:灰白色,属中细粒砂状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和石英,泥钙质胶结,区内均有揭露。砂岩层未见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层岩芯呈柱状。页岩:灰色、灰黑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差,岩质极软;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一般节长1020cm,岩
19、质软。泥岩:紫红色、暗紫危,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完整性差,岩质极软;中风化层岩芯呈柱状,一般节长1020cm,岩质软。2.1.7工程地质构造及地震路段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珍溪场向斜东翼。勘察区内多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局部陡坎见基岩出露,岩层产状为33012,层面结合程度差。岩体中见两组构造裂隙:L1产状为25079,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515m,间距14m;L2产状为17080,微张闭合,无充填,延伸约26m,间距35m,裂隙面结合程度差,面微张,无胶结。层面裂隙和两组构造裂隙均未见泥化夹层分布,结构面较粗糙,均属硬性结构面。勘察路段区内岩体裂隙
20、不发育,地质构造简单。三峡地区属弱震区,库区仅发生过二次大于Ms=5.0级的地震,两次地震在岸坡地段的烈度均小于6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涪陵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1.8水文地质条件沿线素填土层属孔隙水含水层,页岩强风化带和砂岩属裂隙水含水层,页岩、泥岩中风化带为隔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向地形低洼处排泄,最后泄入长江。工程区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孔隙水:主要赋存坡残积层和填土层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砂岩及强风化带基岩中。据各钻孔观测勘探深度范围未见地下水,场区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
21、件简单,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据调查场区周边无污染源,土层未污染,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_C20-2011)附录K.0.2的规定和取水样判定,地下水和土体对建筑材料(砼及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1.9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据工程地质测绘和钻探揭露,支路1道路末端A0+440A0+564.026段外西侧为下渡口滑坡,由于防护大堤的修建开挖,该滑坡已不存在。1号连接道沿线及附近地段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断层破碎带、地下洞穴等不良地质现象,道路沿线及周边斜坡现状稳定。据查访,2号连接道B0+000B0+440.000m位于上渡口滑坡体上,3号连接道全线位于师专-群沱子滑坡体中下部,4
22、号连接道D0+000D0+114段们于师专-群沱子滑坡体下部。根据钻探揭露及地表地质测绘,场区及附近周边地段无断层通过,未见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下伏基岩为页岩、泥岩和砂岩,连续稳定,未见泥质软弱夹层,西侧长江岸边已作防护堤坝支挡处理,2号连接道、3号连接道位于已治理的滑坡体上,工程建设对滑坡影响小,拟建场地现状稳定;道路按设计高程平场后拟建道路两侧存在人工填方边坡,当对各边坡处理稳定后,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道路工程建设。4号路的路线走线受收江东文化广场及高速连接道的影响,进行了调整。4号路后段的地勘重新进行了评价。具体详见地勘报告2.2工程特点与难点通过对现场的调查以及对施工图纸的阅
23、读与理解,我们认为该项目的工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狭窄的施工范围作业,施工难度大;在确保交通的情况下,施工期间,要特别组织和搭设支架拟定可行的方案,进行车辆的分流和导流。为此支架的搭设和模板的安装将十分困难。此外,因箱梁钢筋密集,钢铰线布置较多,对模板安装和砼浇筑也将带来考验。(2)施工进场道路的设置受周边环境以及拆迁问题的影响;(3)施工涉及面广。道路施工除了面对众多的沿线居民外,还涉及到:规划、公安、公交、供电、通信、供水、燃气、消防、环保、路灯、绿化和街道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所以必须加强协作、配合工作、以取得各单位各部门的支持和谅解,使施工得以顺利进行。(4)工艺要求新,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 高架桥 2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