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清洁生产培训资料(共4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员工-清洁生产培训资料(共4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清洁生产培训资料(共47页).doc(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员工清洁生产审核知识学习手册胜利油田西南石油工程管理中心胜利油田特种技术培训中心2011-32、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清洁生产的两个“全过程”控制是什么?4、实施清洁生产有哪些途径和方法?9、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11、为什么称为清洁生产促进法? 17、为什么要公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18、污染严重企业名单由谁公布?22、实施清洁生产的工具有哪些?24、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类型有哪些? 25、为什么一些企业必须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27、清洁生产审核程序?28、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29、清洁生产审核中对废物产生原因分析的八个方面?30、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中需
2、要克服的四类障碍?31、如何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32、怎样建立物料平衡?33、什么是方案的可行性分析?34、基层队申请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条件?35、清洁生产是如何分级的?36、钻井队清洁生产技术指标考核有哪些?37、什么样的企业必须公布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如何公布?43、什么是生命周期分析?45、中心清洁生产审核的目标是什么?46、钻井行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有哪些?47、中心清洁生产审核的依据?48、中心清洁生产审核的管理模式?49、中心清洁生产审核的管理模式?50、员工个人怎样参与清洁生产审核?1、什么是清洁生产?2002年6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
3、促进法)指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的内涵、主要实施途径和最终目的。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在回顾和总结工业化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产品和生产过程预防污染的一种全新战略。它综合考虑了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环境风险(资源和环境容量)、成本和经济效益,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演变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与以往不同的是,清洁生产
4、突破了过去以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对策的局限,将污染预防纳入到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行清洁生产的特点在于揭示传统生产技术与管理的缺陷和不足,针对生产全过程,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采取改造、替代、淘汰和科学管理等方法,谋求实现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行清洁生产的侧重点是强调更加“清洁”的、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特别要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通过持续的改进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的目的。推行清洁生产不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工业领域的责任,而且是国民经济的整体战略部署,需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建立
5、新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实现一场新的产业革命。还应当说明,从清洁生产自身的特点看,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创新的过程。2、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通常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表述: (1)清洁及高效的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清洁利用矿物燃料,加速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2)清洁的生产过程。采用少废、无废的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生产设备;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和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组织物料的再循环;优化生产组织和实施科学的生产管理;进行必要的污染治理,实现清洁、高效的利用和生产。 (3)清洁的产品。
6、产品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产品本身及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或少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产品失去使用功能后,应易于回收、再生和复用等。3、清洁生产的两个“全过程”控制是什么? 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品产出、产品使用直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资源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采取措施,提高效率,防止生态破坏和污染的发生。4、实施清洁生产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包括合理布局、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节约能源与原材料、资源综合
7、利用、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实施生命周期评估等许多方面,可以归纳如下: (1)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以解决影响环境的“结构型”污染和资源能源的浪费。同时,在科学区划和地区合理布局方面,进行生产力的科学配置,组织合理的工业生态链,建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以实现资源、能源和物料的闭合循环,并在区域内削减和消除废物; (2)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无毒、低毒、少污染的原辅材料替代原有毒性较大的原辅材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采用能够使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高、原材料转化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
8、新工艺和设备,代替那些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优化生产程序,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和污染物的产生,尽最大努力实现少废或无废生产; (4)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中的所有组分通过生产过程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消除废物的产生,实现清洁生产; (5)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地采用物料循环利用系统,如水的循环利用及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减少污染物排放; (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示范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提高工艺技
9、术装备和水平,通过重点技术进步项目(工程),实施清洁生产方案; (7)强化科学管理,改进操作。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工业污染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生产过程管理不善造成的,只要改进操作,改善管理,不需花费很大的经济代价,便可获得明显的削减废物和减少污染的效果。主要方法是:落实岗位和目标责任制,杜绝跑冒滴漏,防止生产事故,使人为的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至最小;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率;开展物料、能量流程审核;科学安排生产进度,改进操作程序;组织安全文明生产,把绿色文明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等等。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也是加强生产管理的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完善了工业生产管理的内涵;(8)开发、生产对
10、环境无害、低害的清洁产品。从产品抓起,将环保因素预防性地注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并考虑其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 这些途径可单独实施,也可互相组合起来加以综合实施。应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以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小为目标,综合推进这些工作,并使推行清洁生产与企业开展的其它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5、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什么?清洁生产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应改善生产过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限制污染排放,推行原材料和能源的循环利用,替换和更新导致严重污染、落后的生产流
11、程、技术和设备,开发清洁产品,鼓励绿色消费。 引入清洁生产方式应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但是当末端治理方案构成合理对策的一部分时,也应当加以采用。 从更高的层次来看,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规划、设计和管理生产,包括工业结构、增长率和工业布局等内容。应采用清洁生产理念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为解决资源有限性和未来日益增长的原材料和能源需求提供解决途径;应建立推行清洁生产的合理管理体系,包括改善有关的实用技术,建立人力培训规划机制,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建立有关的信息数据库;最终要通过实施清洁生产,提高全民对清洁生产的认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6、清洁生产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环境问题自古一直伴
12、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但近代开始趋于严重。尤其是在上个世纪,随着科技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社会财富迅速膨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世界上许多国家因经济高速发展而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导致了一系列举世震惊的环境公害事件。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环境问题已由局部性、区域性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破坏等,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最大隐患。 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国家开始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进行处理,以减少其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危害,这就是所谓的“末端治理”。同时,末端治理的思想
13、和做法也逐渐渗透到环境管理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中。随着末端治理措施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末端治理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解决方案。很多情况下,末端治理需要投入昂贵的设备费用、惊人的维护开支和最终处理费用,其工作本身还要消耗资源、能源,并且这种处理方式会使污染在空间和时间上发生转移而产生二次污染。人类为治理污染付出了高昂而沉重的代价,收效却并不理想。因此,从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相继尝试运用如“污染预防”、“废物最小化”、“减废技术”、“源削减”、“零排放技术”、“零废物生产”和“环境友好技术”等方法和措施,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染物以减轻对环境和公众的危害。这些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环境
14、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人们认识到革新工艺过程及产品的重要性。在总结工业污染防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9年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战略和推广计划。 清洁生产是国际社会在总结工业污染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污染预防和控制战略,随着清洁生产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定义一再更新,其内容又逐步扩展到服务业、农业、产品、消费等方面,其原则和方法已经融合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广泛应用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而且还延伸到技术改造、生产管理、经济结构调整、环保产业、环境贸易和法制建设等领域,并开始探索建立“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等。7、国际上开展清洁生产的现状
15、如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清洁生产逐渐趋于成熟,并为各国企业和政府所普遍认可。加拿大、荷兰、法国、美国、丹麦、日本、德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纷纷出台有关清洁生产的法规和行动计划,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批清洁生产国家技术支持中心、非官方倡议以及手册、书籍和期刊等,实施了一大批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至今,清洁生产已经建立了全球、区域、国家、地区多层次的组织与交流网络。UNEP自1990年起每两年召开一次清洁生产国际高级研讨会,在1998年的第五次会议上推出了国际清洁生产宣言。截止到2002年3月底,已有300多个国家、地区或地方政府、公司以及工商业组织在国际清洁生产宣言上签名。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部
16、分企业接受了清洁生产的理念并在技术和信息支持下开展了一些活动,大量的实践表明清洁生产可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0年的第六届清洁生产国际高级研讨会上对清洁生产发展状况的概括是:“ 对于清洁生产,我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达成全球范围内的共识,但距离最终目标仍有很长的路,因此,必须做出更多的承诺”。在2002年第七次清洁生产国际高级研讨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议各国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制定,使清洁生产成为主流,尤其是提高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在政策、技术、管理以及网络等方面的能力。此次会议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毒理学与化学学会(SETAC)共同发起了“生命周期行动”,旨在全
17、球推广生命周期的思想。会议还提出,清洁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密不可分,建议改变生产模式与改变消费模式并举,进一步把可持续生产和消费模式融入商业运作和日常生活,乃至国际多边环境协议的执行中。 在推行清洁生产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阻力,并普遍呼唤促进清洁生产的新模式,各国也从各自的实际出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和行动,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开展推动清洁生产的基础工作。一些发达国家如德国于1996年颁布了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日本为适应其经济软着陆时期的发展需求,在2000年前后相继颁布了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提高资源有效利用法(修订)等一系列法律,来建立循环社会;美国和加拿大也建立了污染预防方
18、面的法律制度,大力推进污染预防工作。8、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污染治理方式有什么不同?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清洁生产作为污染预防的环境战略,是对传统的末端治理手段的根本变革,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侧重点是“治”;清洁生产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不断地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侧重点是“防”。传统的末端治理不仅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而且往往只有环境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企业没有积极性;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
19、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能够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清洁生产与传统的末端治理的最大不同是找到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结合点,能够调动企业防治工业污染的积极性。 中国和其它工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工作都经历过点源治理综合防治、末端治理全过程控制这样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付出了高昂而沉重的代价,而且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中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重点是在生产、生活与环境的交互界面上,把保护环境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多放在了生产过程的末端污染处置上。中国污染控制政策的主体,是以排放标准为依据的排污收费制度,尽管实践证明这一政策体系是有一定效果的
20、,但在我国工业环境管理的实践中却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清洁生产是要引起全社会对于产品生产及使用全过程对环境影响的关注。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处置量达到最小,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它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性的预防战略。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末端治理与清洁生产两者并非互不相容,也就是说推行清洁生产还需要末端治理。这是由于:工业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也不能避免产生污染物;用过的产品还必须进行最终处理、处置。因此,完全否定末端治理是不现实的,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是并存的。只有不断努力,实施生产
21、全过程和治理污染过程的双控制才能保证最终环境目标的实现。9、清洁生产促进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 年月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于2003年01月01日实施。10、为什么要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一条阐明了制定本法的目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制定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问题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开创一条生产发展
22、、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下降等,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形势,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必须通过调整结构,革新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科学管理,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包括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利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减少使用稀有原材料、循环利用物料等措施,以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是对环境末端治理战略的根本变革。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23、,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另一方面,人类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却过度地消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末端治理”战略的弊端日益显现。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清洁生产是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它不仅可以使环境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而且能使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3)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员工 清洁 生产 培训资料 4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