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要点(共17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肺复苏要点(共1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要点(共17页).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心肺复苏要点一、 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1、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2、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3、胸外按压的幅度: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4cm,儿童大约5cm。不再用5cm的成人范围。4、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部回弹。5、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6、避免过度通气,对于成人,儿童,婴儿(不包括新生儿)按压/通气比率仍是30:2,但有两点变化: 首先以进行30次按压开始CPR而不是进行2次通气 建议以大约每秒1次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实施高级气道
2、管理后,可持续进行胸外按压且不必与呼吸同步。之后可按照大约6-8秒钟1次呼吸的速率进行人工呼吸6. 即使心跳已恢复但仍较弱,仍需30:2进行按压复苏,增加复苏成功率。7. 仍然提倡胸前捶击起搏二、建立了简化的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BLS流程)1. 判定呼吸采用的”看、听、感觉“,方法已从流程中删除,过去此法应用于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这些动作并不协调,也耗时,基于这些原因2010指南强调发现心搏骤停者立即启动EMS系统。对无呼吸或不正常呼吸(叹气样呼吸)成人马上做胸外按压对心肺复苏流程进行了改进。2. 检查脉搏并不重要新指南弱化了施救者检查脉搏的重要性。检查脉搏很困难,无血压或血压过低时甚至训练
3、有素的急救人员也常常会出现判断错误,即使有脉搏急救者检查也不应超过10秒。假定一个人突然倒地无反应无呼吸或异常呼吸,可怀疑是CA。现场急救者不应检查脉搏而应立即启动EMS系统。3. 减少按压中断有效胸外按压是持续至自主循环或复苏终止。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任何不必要的胸外按压中断(包括暂停按压进行人工呼吸)都会使CPR成功率降低。三、心肺复苏程序变化1. A.B.C步骤改为C.A.B : 2010指南最新变化是将基本生命支持(BLS)中的ABC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改为CAB(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 检查是否正常呼吸然后又进行人工呼吸后进行3
4、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人工呼吸。CPR程序的更改其重要意义使缩短一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这一步骤顺序的改变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理由:大多数心搏骤停者是成人这些患者早期CPR关键要素是胸外按压和电除颤如按ABC顺序现场施救者开放气道 口对口人工呼吸 放置防护隔离膜或其他进气设备都会导致胸外按压延误,改变CPR顺序能使胸外按压更早,进气延迟时间更少。 ABC顺序中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对现场施救者开始做最难,相对胸外按压开始可以使更多心跳搏骤停者获得CPR,特别是对不能或不愿做人工呼吸者至少可以做胸外按压。2. 非专业急救者单纯胸外按压:鼓励非专业急救者去做单纯胸外按压,实际更易于操作。
5、EMS调度人员可通过电话对施救者指示,为心脏骤停者进行单纯的胸外按压。3. 先行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前先行胸外按压(CAB顺序优于ABC)胸外按压可即刻开始CPR。因为人工呼吸毕竟需要开放气道,固定头位 密封口,口对口呼吸,取/安放球囊面罩呼吸器等都较费时间。即刻开始30次胸外按压比2次人工呼吸耽搁时间少。4. 不建议进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此方法难度较大。理由:研究结果表明: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方法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发生误吸。5. 起搏器起搏没建议,研究无证有效。 6. 鼓励医务人员根据最有可能的骤停病因展开施救行动例如:医
6、务人员看到一患者倒下,可认定该患者已发生原发性心脏骤停且需要电击处理。应立即启动急救系统EMS,找到AED立即心肺复苏和使用AED.7. 对于认定因溺水等原因导致窒息性心脏骤停患者,应首先胸外按压并人工呼吸,在5个周期(大约2分钟)后再启动EMS系统8. 2010指南继续强调除颤: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9. 电除颤治疗早期电除颤对心脏骤停者存活的重要性表现为: 心跳骤停者早期多表现为室颤。 治疗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电除颤。 除颤的成功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每延迟1分钟下降10%。 室颤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室停搏的倾向。根据除颤器的不同,
7、电除颤的方法有以下两种:手动除颤a. 选择能量:单向波除颤器 成人360j 儿童 2-4j/kg 双向波除颤器 150-200jb. 选择方式:非同步。c. 安放电极位置:右电极-右锁骨下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处。 左电极-左如乳头侧腋中线处心尖处d. 电极板:涂以导电糊,两电极应相距10厘米以上并与皮肤紧密接触。e. 充电:按压充电按钮等待指示灯闪亮。f. 除颤放电:确定无人接触患者身体,同时两手按下放电按钮。g. 电击后即刻做5组CPR(30:2),再次查心律,判断是否再除颤。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利用成熟的,可靠的计算机装置,使用声和视功能的指引急救人员除颤的装置,由于心脏节律分析系统,指导电
8、击除颤系统和电击除颤系统组成,故兼有自动化诊断,自动除颤和自动阻抗补偿功能。AED除颤操作程序:打开电源粘贴电极分析心律(自动进行分析)电击除颤。10.先给予电击与先进行心肺复苏2010指南重新确认:当院外发生心脏骤停且现场有AED时,应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在医院和其他机构使用现场的AED或除颤器治疗心脏骤停的医务人员也应立即进行CPR,并尽早使用准备好的AED/除颤器。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应在3分钟以内,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就绪前进行心肺复苏。理由:如果发生心室颤动已有数分钟,心肌将耗尽氧气和能量,进行短时间收胸外按压可为心脏输送氧气和能量,提
9、高通过电击消除心室颤动(除颤),并增多自主循环的可能性。11.研究证明先进行心肺复苏而不是先电击的好处。虽然电击前进行2-3分钟的心肺复苏并不能提高室颤的整体存活率,但是从呼救到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的时间5-6分钟或更长,先进行心肺复苏的策略确实可提高心室颤动的存活率。12. 如果没双向波除颤,可使用单向波除颤。儿童除颤对于儿童患者尚不能确定最佳除颤剂量没有儿科剂量衰减器系统的AED,应使用普通AED。(旧)05指南:对1-8岁的儿童患者应使用儿童剂量衰减器系统的AED,使用单向波或双向波除颤器为婴儿和儿童进行除颤的首次剂量是2j/kg,第二次及后续的剂量为4j/kg.(新)2010指南修改了原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复苏 要点 1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