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课后题(共22页).doc
《经济思想史课后题(共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思想史课后题(共22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色诺芬是如何看待财富及其增长的?色诺芬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同时,他也有了对于财富的最初看法,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色诺芬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并且看到了分工对效率提高的作用。他认识到,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色诺芬最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而手工业是一种“粗俗的技艺”,从事这种工作无益于人的身体和精神。另外,色诺芬也认识到农产品的价格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中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他建议给侨居雅典的外国人的利益以照顾。他主张授予商人特权、完善商事法院制度、建立基金等
2、,从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开矿。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2、亚里士多德对商品价值和交换关系的认识有哪些贡献?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见解。他指出,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任何其他商品(不论是物品还是货币)来表现,商品交换的前提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等一性,他认为,货币使商品成为同类或相等的。他分析了物品的不同用途,认
3、为每一种物品都有两种用途:直接供使用和交换。前者是物品本身固有的属性,后者则不是物品所固有的,比色诺芬更明确地分析了物品的两种属性。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交换从物物交换开始,进而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小商业,继而过渡到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交换,即大商业。前者交换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交换属于“家庭管理”之内。大商业是为获取货币目的而进行交换,它无限制地追求货币财富。这种交换属于“货殖”,它是反自然的。亚里士多德指出货币对一切商品起着一种等同关系即等价关系的作用,从而成为最早分析商品价值形态和货币性质的学者,觉察出商品交换是从商品商品,到商品货币商品,再进而过渡到货币商品货币的历史发展过程。3
4、、古代罗马在农学上有哪些贡献?在古代罗马,出现了一批奴隶主阶级思想家论述农业的著作,这些著作记述了农业经营的各种技术和经验,反映了农业中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克优斯加图(公元前235前149)是古代罗马政治活动家、大奴隶主,他当过罗马的元老。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和起源(罗马最早的史书,已失)。加图认为,农业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玛尔库斯铁伦提乌斯瓦罗(公元前116前28)是古代著名思想家,在欧洲文艺复兴时被称为古罗马第三大人物,与西赛罗和维吉尔并列。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认为,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比加
5、图更注重维护自然经济。珂鲁麦拉(1世纪中期)是古代罗马思想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论农业(12卷)。珂鲁麦拉对农业经济很有研究,他的著作汇集了当时广泛的农业知识。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他已看到奴隶劳动不能使土地得到很好利用,因此,他一方面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注意使奴隶对劳动产生兴趣;另一方面,他提出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的主张,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这反映了罗马社会内部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和发展。4、评述“公平价格”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他说,我知道有这样的人,当他购买抄本时,看见卖主不知抄本的价值,而他却自然而然地给卖主以公平价格。他的公平价格思想
6、后来为中世纪教会作家所继承和发展。 阿奎那接受了马格努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确定商品的“公平价格”时,他提出要考虑成本,而同时又把买卖双方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需求情况、风险等作为“公平价格”的因素,还提出售价应照顾出售者的身份和生产水平。5、简述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主要经济思想。尼科尔奥雷斯姆(13201382)是14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教士之一,他在1360年前后写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这本书被认为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在书中,他分析了货币的起源、性质及规律。他认为,货币是为解决交换中存在的困难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不能直接适应人类生活的需要,而是用以交换自然财
7、富的人为手段。供铸造货币的材料不应使用合金。货币应统一并加盖印记。他认识到金币与银币之间有一确定的交换比率,这种比率也会有变化。他还意识到货币具有自身的稳定价值,由此他提出了反对任意贬损货币的思想。卡罗律斯莫利诺斯(15001566)是法国法理学家。他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论契约与高利贷一书中。在这本书中,他尖锐地批评了经院神学家禁止和谴责高利贷的观点,论证了收取利息的合理性。他详尽地列举了中世纪有较大影响的神学家,包括阿奎那、斯科特斯等人的观点,并一一加以评价、批判。他认为,高利贷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这种必要性类似于使用货币的必要性,只不过不如使用货币那样迫切罢了。他还论证了高利贷利息。认为从
8、广义角度来看,高利贷有两种:一是商业性的,始终要通过订约手续严格遵行;二是惩罚性或补偿性的,到期不还应加以惩罚,延期的利息应给以补偿。【第二章】1、简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两个发展阶段。重商主义这一术语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被马克思认为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重商主义者是站在国家或政府立场上,以增加国家财富和权利为直接目标的。其重视金银货币的积累,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只有在对外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认为国家为了致富和防止贫困,必须发展对外贸易,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以求在对
9、外贸易中实现顺差。国内商品生产应服从商品输出的需要,生产国外畅销产品的手工工场应大力支持其发展。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从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重商主义者把流通领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认为利润是从流通中产生的,是贱买贵卖的结果。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它们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惟一形态,但在如何增加货币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了不同的措施和方法。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平衡论,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一切销售都会使货币增加,因此主张尽量少买或不买,从而实际强调了“多卖少买”公式中的“少
10、买”。并极力主张通过国家采取行政手段,以增加货币财富。从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中叶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晚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贸易平衡论,强调“多卖少买”中的“多卖”。认为要使一国财富迅速增加,不仅应多卖,而且要大量地买,只有买得多,才可能卖得更多。为此,他们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货币输出的政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并在大量购买基础上实现更大量的卖,从而积累更多的财富。他们主张在对外贸易上应用贸易平衡方法,力争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外销的本国商品的货币总额,从而实现出超和顺差。为了保证对外贸易的出超,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奖励输出和限制输入,即使用各种奖励措施,增加国内产品
11、的输出,同时以关税及其他方式尽量减少或禁止本国能够生产的消费品的输入,特别是奢侈品的输入2、简述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出现于14世纪30年代。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其代表作为1581年出版的近来我国各界同胞常有的一些抱怨的简单考察。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作者还主张振兴农业,而办法是力图减少放牧的收益和提高农业的利益。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
12、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一书,该书成为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托马斯孟在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并阐述了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3、为什么说托马斯孟的书是一步划时代的著作?托马斯曼是英国的集大成者,其重商主义理论及税收思想集中表现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之中。该书不仅成为英国,而且成为一切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的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本准则。托马斯曼重商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际。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而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
13、泉。外贸要“少买多卖”,使货币流入多于支出。斯曼认为:为了实现国家外贸出超,增加本国货币积累的目的,国家要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他建议国家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托马斯曼在所著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详尽阐述了重商主义关于保护关税政策的基本原则、主张和意义。强调保护关税的作用,主张对出口商品和从外国输入并再出口的商品,在关税上给予照顾,对要在本国消费的进口商品,课以重税。4、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重商主义各有哪些特点?(1)塞拉的国家积累金银学说 安东尼奥塞拉是17世纪意大利重商主义的重要代表,代表作为略论可以使无矿之国金银充裕的成因。整部著作论述的是商品丰裕所依赖的要素自然资源
14、、人口素质、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效率其含义是,如果整个经济过程运行良好,则贸易差额会自行调整,不需要任何具体措施。在这种图式里,货币现象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是征兆性的,本身并不重要。(2)霍尼克的国家富强论菲利普威廉冯霍尼克(16381712)是17世纪末奥地利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重商主义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奥地利富强论(1684)和奥地利享有特权的历史渊源(1708)。像其他重商主义者一样,霍尼克是从国家立场上,通过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状况,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论述自己的经济对策的。他说:“就总的国民经济来说,这时它应当考虑的是,怎样使这种物资充裕,使这种鼓励和享受可以持续存在,而无须
15、仰赖别国,如果这样做不能处处行得通的话,也应尽可能地少依赖外国,竭力节省国家自己的资金。” 为此,他提出使奥地利富强的9条原则。(3)尤斯蒂的国家与财政学说约翰海因里希尤斯蒂(17201771)是18世纪德国“官房学派”成员,著名的重商主义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国民经济经济学与财政学系统研究(1755)和财政学(1766)。尤斯蒂经济思想的特点在于他对国家和财政的论述。在他看来,国家和财政是联系在一起的。他提出了国家征税的6条基本原则:(1)必须让人民有能力缴纳捐税。人民纳税不影响到必需品的享用,不损及资本时,才被认为是有纳税能力的。(2)赋税应完全按公平合理的比例向人民征收。(3)赋税的征收方
16、式不应损害国家和人民的福利,不得侵害公民的自由权。(4)应该按照国家的性质和政府的体制来组织税务制度,以保证税收的公正无私。(5)一切赋税必须建立在明确的和光明正大的基础上,即数额必须确定。(6)征税的费用应减至最低。尤斯蒂的学说表明了重商主义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出发点。在重商主义看来,国家富强民族才得兴旺,国内公民个人才能够获得利益。所以,国家的福利就是国民的福利,追求公共幸福和国家利益,也就能使国民个人得到幸福和利益。也因此,良好的国家管理和计划被看做是国家的致富之路。尤斯蒂对国家起源和财政的分析是较为全面系统的,他所提出的赋税原则同后来斯密的“四大原则”(公平、确实、便利、经济)已十分
17、接近了。【第三章】1、“古典经济学”术语有哪些不同的界定?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沿用。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2、为什么说配第在近代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配第在政治经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功绩在于,在近代,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配第的价值论主要发表在赋税论中。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配第的“自然价格”相当
18、于价值。假如一个人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所用劳动时间和从秘鲁银矿中生产一盎斯白银并运来伦敦所需劳动时间相等,后者便是前者的“自然价格”。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3、 怎样理解“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人的劳动,乃至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是财富之母是完全正确的。 在自然力的帮助劳动把物质财富(使用价值)创造出来的。劳动 与土地(生产资料)结合 创造价值。也就是说二者缺一不可.4、 简述从配第到斯密100年间出现的主要经济学
19、家及其思想。从配第到斯密之间大约相隔100年的时间,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经历了一个从最初萌芽到发展为完整体系的过程,其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这些经济学家包括:约翰洛克、达德利诺思、贝尔纳德孟德维尔 、杰科布范德林特、约瑟夫马西、大卫休谟(和詹姆斯斯图亚特等。约翰洛克(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洛克的享乐主义哲学为斯密的人性论提供了心理基础。洛克认为,劳动几乎提供一切东西的全部价值。他又以“自然法”来论证所有权的界限,认为由于土地和货币的分配不均所产生的地租和利息都导致了对“自然法”的破坏。实际上就是把二者都归结为对劳动的剥削。达德利诺思(16411691)是英国
20、商人、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是贸易论(1691)。诺思的贸易论代表了英国17世纪下半期自由贸易越来越强烈的倾向。诺思就财富问题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他指出,一个国家的商业,在任何时代只需要一定的货币量,货币自有其运动的规律,任何国家不用担心货币的保有额。他明确提出,不论国内还是国际贸易,都应自由进行,国家不应干预。这种思想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斯密,发展为“国际分工”论。诺思也分析了利息。他把利息看做资本的租金,并且指出,不是低利息促进了贸易,而是贸易发展增进了国民资本,从而使利息下降。他反对人为地、强制地降低利息。在利息率上,诺思认为决定利息率的不是货币,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他明确
21、指出,贷款利息应由市场自由决定,不应受法律约束。被马克思认为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约瑟夫马西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主要著作有: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1750)、赋税计算和国家关心的商业知识。马西论决定自然利息率的原因一书就是利息和利润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他在这本书中论述了自然利息率,这个自然利息率并不是指现实的利息率,而是指应当存在的一种公正的利息率。马西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提出利润是一个独立的经济范畴,而利息只不过是利润的一个部分。他说:“既然借债人 为所借货币支付的利息,是所借货币能够带来的利润的一部分,那末,这个利息总是要由这个利润 决定。”因此,他认为利息的降低是由资本积累及
22、由此引起的利润下降造成的。D.休谟(1711-1776),休谟提出贸易差额平衡的学说,认为这种平衡是按着各国不同的经济情况而自然决定的,从而贸易不能始终有损或有利于某一国,为自由贸易论反驳重商主义的贸易控制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休谟是货币数量论者,他认为商品价格的提高是金银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价格变动并不紧随着金银的增加而是需要一些时间,这是所谓价格滞后现象,而这种货币贬值只在最后才提高劳动价格即提高工资,这是所谓工资滞后。正是在这滞后时期,货币贬值对于工商业起了鼓舞作用。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被马克思称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其代表著作是1767年出版的政
23、治经济学原理研究,这是第一本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的英文著作。斯图亚特在价值理论上有特殊的贡献:(1)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指出价值决定于完成的劳动量,而且是决定于平均所需的劳动时间。(2)提出了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价格范畴同它的物质内容区分开。(3)区分了“特殊社会劳动”和“实在劳动”,意识到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一点上甚至超过斯密和李嘉图。关于利润他提出了“绝对利润”和“让渡利润”的概念。他把由于劳动、勤劳或技能的熟练而产生的利润叫做“绝对”,是勤劳利润,是社会财富的扩大和增加;“让渡利润”则是“相对的利润”,它只不过意味着“财富的天平在有关当事者之间摆动,对总资产并没有任何增加
24、”,一方的所得即他方之所失。【第四章】1、 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财富观和“自然秩序”思想。布阿吉尔贝尔反对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看法,认为货币并不是财富的惟一形式。构成真正财富的,“包括人们全部的享受,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非必需品以及能够满足人们身体官能的快乐的一切物品。”在他看来,凡是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也就是说他把财富定义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他从货币是为了便利商品交换而产生,其自然职能是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观点出发,指出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商品价格的总额。他还指出,金银并不是惟一充当货币的材料,历史上有各种物品充当过货币材料,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 思想史 课后 2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