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共14页).docx
《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共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共14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全面贯彻实施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高重庆市家庭教育总体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重庆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一、适用范围大纲是新婚夫妇、孕妇以及18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下统称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群众团体、各级各类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适用本大纲。二、目标任务大纲旨在
2、推进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指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明确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儿童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注重家教家风,优化家庭教育的社会环境,促进家长和子女共同成长;完善家庭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和实效。三、指导原则(一)儿童为本,科学引导。家庭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好成长的关键期。尊重和热爱儿童,根据儿童个性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开发潜能。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正确的教育方法,促进儿童快乐成长。(二)严慈相济,理性施爱。家长要关注和满足儿童生活、情
3、感需求,陪伴成长。坚持正面教育,多给予儿童赏识、鼓励和宽容。严爱有度,做到情感与理智相结合。(三)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家长要自觉提高修养,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为儿童树立榜样。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注重家风,立德树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的家教和家风,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法纪教育,营造温馨、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引导儿童养成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五)依法治教,全面培养。家长依法承担家庭教育义务,履行家庭教育职责。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对儿童进行身心
4、健康、生活技能、行为习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以及法治等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四、家庭教育指导(一)新婚期及孕期的家庭教育指导。计划怀孕的夫妇应认识到父母是儿童的首任老师,夫妻和睦是良好家风和家教的基础。该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传承优良家风,营造幸福家庭;学习孕育知识,做好孕期保健,做好父母角色准备。1指导重点及实施建议。(1)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幸福家庭是美满生活和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夫妻要转变心态,进入夫妻角色,弘扬传统美德,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良好家风。树立家庭发展目标,共享权利,共担责任,共创幸福家庭。建构平等、和谐、融洽的夫妻关系与
5、代际关系,营造互尊互爱、平等相待、融洽和睦的家庭环境。(2)做好父母角色准备,迎接新生命。父母在身心、物质与环境方面做好孕育健康胎儿的准备,树立优生优育、男女平等的生育观。夫妻共商生育计划,科学选择受孕年龄及时间,鼓励自然分娩。认识到父母应承担的责任,树立教养儿童的自信心,主动从专业机构(平台)学习相关孕育知识。鼓励二孩生育,做好全面准备。(3)关爱孕产妇,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孕产妇身体易疲劳、情绪易波动,需要家人关爱。孕产妇要接受其身心变化,注意饮食营养,适度锻炼身体,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争取自然分娩。家人尤其是丈夫应多承担家务,确保孕产妇的居住环境和饮食安全,多陪伴与关爱孕产妇,安抚孕产妇情绪
6、。2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1)妊娠无计划,不重视孕前及孕期检查。个别夫妇妊娠无计划,造成意外怀孕后随意或被动人工流产,增加了并发症的可能性且影响生育能力。个别夫妇不重视孕前孕期检查,无法及时发现家族遗传病、药物、酒精、环境毒害物等因素影响,从而造成不良妊娠。新婚夫妇应主动学习两性生活、避孕、怀孕及意外怀孕处理等知识,科学避孕、计划怀孕,避免意外怀孕对女性身心、胎儿乃至家庭造成伤害。怀孕前36个月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孕前检查、风险评估、优生指导等服务;怀孕3个月内到医疗机构建立档案;定期产检,及早发现高危妊娠、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及时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保证孕妇、胎儿健康和安全分娩。有遗传病、先
7、天畸形者等,待治愈或者降低不良妊娠风险后再受孕。(2)家庭关注重心转移,产妇出现产后抑郁。个别产妇可能出现产后抑郁倾向,情绪持续低落、悲伤、沮丧、烦躁;可能出现厌食、暴饮暴食、失眠、焦虑等症状。家人尤其是丈夫要多陪伴、关爱产妇,关注产妇情绪变化,一旦出现抑郁倾向,及时向专业机构寻求心理疏导和干预,必要时接受药理治疗。多帮助和指导产妇积极调整身心状态,照料新生儿。(二)03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03岁为婴幼儿期,是儿童身心迅速发育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和探究意识的萌发期。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喂养,发展基本动作,保护好奇心,培养初步的语言与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好进入幼儿园准备。1
8、身心发展特点。(1)身体发展。到36个月时,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厘米,女孩为96.28厘米;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公斤,女孩为14.22公斤。大脑快速发育,3岁时脑重达到成人的75%。(2)动作发展。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躯干向四肢,由抬头、翻身、坐、爬、站,到走、跑、跳等。(3)语言发展。13岁是语言理解的关键期,23岁是口头语言表达的关键期。(4)自我意识。912个月婴儿开始萌发自我意识,1524个月婴幼儿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5)人际交往。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有与人沟通交往的愿望。01岁主要是建立亲子依恋关系;1岁以后,表现出与同伴交往的愿望。2指导
9、重点及实施建议。(1)母乳喂养,重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发展及安全依恋建立。提倡纯母乳喂养不低于6个月,6个月后及时添加辅食。不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家庭,要科学合理地给婴儿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重视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按时预防接种,定期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儿童保健,监测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干预。婴幼儿常见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营养性和缺铁性贫血、腹泻、佝偻病等。家长要掌握常见病的知识和家庭护理方法,以预防为主、治病为辅,加强病后护理,安抚儿童情绪。(2)父母陪伴,发展安全依恋。03岁是儿童发展安全依恋的关键期。父母与子女建立依恋关系既是婴幼儿发展信任感必不可少的条
10、件,也会影响到其成年后融洽人际关系和为人父母责任感的建立。父母的陪伴、爱护、情绪回应是影响安全依恋建立的重要因素。06个月婴儿需要有稳定的抚养者或看护人。父母及看护者要掌握沟通技巧,注意自我情绪管理,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给予其鼓励和支持,经常对婴幼儿微笑及肢体爱抚,为婴幼儿良好的同伴交往奠定基础,促进其社会性发展。(3)注重感知训练,促进儿童动作协调发展。家长要为婴幼儿创设安全、卫生、有趣的活动环境,激发其活动兴趣,萌发孩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婴幼儿的眼、耳、鼻、舌等感官,通过看、听、摸、尝、闻等方式,获得初步的感知经验;发展爬行、翻滚、走、跑、跳、攀等动作,进行抓取物品、串珠等精细动作
11、练习,增进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4)重视口语发展,培养早期阅读兴趣。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家长要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使儿童能够多玩、多听、多看、多操作,并注意倾听与积极回应,以身示范,做到发音清晰、词汇丰富、语句完整、用语文明。扩大婴幼儿活动范围,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孩子积极表达。家长要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增添简单有趣的图画书、绘本等;每天在固定时段采取游戏法等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5)亲近自然,鼓励探索。带领婴幼儿走进自然,每天进行不低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阳光、空气、水,选择安全的场地和适宜的时间对孩子进行三浴(阳光浴、空
12、气浴、水浴)锻炼。探索是儿童想象、思维、创造力发展的途径。家长充分利用安全的自然环境,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激发婴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性,与孩子共玩、共讲,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6)示范引导,培养基本的日常生活习惯。婴幼儿日常生活习惯包含饮食、睡眠、排便、卫生等方面,是婴幼儿身体正常发育的保证和入园适应的前提。饮食方面,从添加辅食开始,注意食物的均衡与丰富;8个月后的婴儿,鼓励自主进食,以养成不挑食的习惯。睡眠方面,创设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减少睡前活动,培养按时入睡、自动入睡的习惯,养成午睡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卫生方面,训练10个月以后的婴幼儿养成自主排便意识和定时排便习惯,以及良好的洗
13、漱和卫生习惯。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鼓励1岁半以后的婴幼儿自主穿脱衣服鞋袜,整理玩具和生活物品。3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1)祖辈代养,角色缺位。部分03岁婴幼儿主要由祖辈照看,父母缺位尤其父亲缺位严重。隔代教养存在育儿观念不一致、溺爱或打骂行为,不利于良好亲子关系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父母应认识到养育孩子是自身的责任,学习掌握科学的教养理念和方法,与祖辈多沟通协商,与儿童多互动。(2)过度干预或娇纵,错误对待“第一反抗期”。婴幼儿2岁左右进入“第一反抗期”,说“不”是其成长的重要标志,表现出调皮、任性、爱顶嘴。部分家长可能采取警告、呵斥、责打或一味迁就等方式。家长要理解与征询孩子的意见,尊重
14、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物权意识,不轻易干涉或强迫分享;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拒绝或冷处理。(3)过度开发智力,忽视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部分家长将知识储备等同智力发展,过分注重单纯记忆和操作式学习,忽视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家长应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材料,关注婴幼儿的心理需求,正确认识玩耍与游戏是婴幼儿学习和建立自我认知的主要方式,鼓励及陪伴孩子观察、阅读、游戏,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智力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和支持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分享快乐情绪,正确处理同伴矛盾,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与规则。(三)36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
15、。36岁的儿童处于身心发展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保育和教育并重的理念,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培养稳定的情绪情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激发幼儿求知欲,做好幼小教育衔接准备。1身心发展特点。(1)身体发展。身高、体重、脑机能获得长足发展;骨骼和肌肉更为强健,但容易变形;精细动作、手眼协调和动作控制能力快速发展。(2)思维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能初步认识和评价自己,但较难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3)语言发展。4岁的幼儿发音基本正确,词汇量迅速增加,能与他人自由交谈,基本掌握当地语言;能够阅读图画书。(4)社会性发展。喜爱与
16、同伴游戏,同伴关系不稳定;规则意识增强;逐步理解性别角色差异。(5)道德情感。能初步理解道德规则,表现出同情、关心、友好、分享、合作、捐助等亲社会行为;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影响。(6)个性发展。幼儿阶段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初步的个性倾向。2指导重点及实施建议。(1)缓解入园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面对幼儿入园问题,家长通过正面引导和积极情感交流,疏导孩子表现出的焦虑、害怕、厌恶甚至反抗等不良情绪。入园前,引导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幼儿园亲子班活动或同伴活动。入园后,家庭成员的态度要一致,稳定幼儿情绪,坚持遵守幼儿园作息制度;尊重和配合幼儿教师工作,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2)
17、均衡膳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对幼儿身体生长、机能发育、体质增强具有重要影响。家长通过育儿书籍、网络、电视等媒体,获取科学的营养知识。结合幼儿特点,注重膳食多样化和营养搭配,建立健康的食物喜好。家长要营造愉快、文明的用餐环境,教会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养成独立进餐、定时进餐和不挑食等习惯。(3)发展基本动作,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家长要坚持锻炼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避让危险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支持幼儿参加跑跳、钻爬、攀登、投掷等活动,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加强体育锻炼,确保每天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器材和设施,通过跳绳、拍球等游戏,培养体育活动兴趣和运
18、动能力。(4)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建立热爱劳动的情感。家长要为幼儿提供生活自理的基本条件和锻炼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基本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帮助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采用游戏、奖励等方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建立热爱劳动的情感。(5)培养规则意识,养成初步的抗挫折能力。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3岁左右是儿童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规则;提供践行规则的机会,以表扬为主,延迟满足孩子的部分合理需求,培养和强化幼儿初步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创设具有挫折情节的教育
19、情境,安抚和疏导幼儿的挫折感,积极暗示和鼓励其面对困难,养成初步的抗挫折能力。(6)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发展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要以身作则,教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孝敬长辈、尊重家人、关心同伴,帮助幼儿养成低声说话等文明习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与同伴游戏和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合作,引导和帮助孩子学会基本的交往技能,增强交往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热情友好、文明谦让等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7)保护好奇心,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和基本学习方式,家长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游戏资源,寓教于乐,通过角色游戏、结构游戏、体育游戏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合作
20、能力和探究能力。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引导幼儿观察季节变化与动植物、人们生活的关系,为幼儿提供探究工具,支持孩子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初步的探究能力。(8)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自我保护能力。意外伤害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包括游戏安全、交通安全和饮食安全等方面。家长要加强监管幼儿安全的意识,掌握食物中毒、烫伤、溺水等突发事件的急救措施,尽量消除居室和周边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增强对游戏材料、饮水设备、家用电器、尖锐物品、水池鱼塘等的安全管理和防护。结合日常生活情境,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安全常识和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尤其要重视交通安全和初步的性安全教育。(9)做好幼小教育衔接
21、准备,适应小学生活。小学阶段教育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家长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入学兴趣,培养孩子守时、守纪、合群等良好社会行为。在入学前半年,依据小学作息时间适度调整幼儿生活作息规律,开展阅读、绘画、手工等活动,对孩子进行1015分钟的注意力练习,培养幼儿基本的阅读技能和学习能力。3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1)不重视亲子游戏,幼儿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个别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幼儿的玩具,滥用电子媒体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长要多陪伴幼儿,开展适宜的家庭娱乐活动或亲子阅读活动。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创造幼儿与同伴交往和游戏的机会,寓教于乐。家长要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正确引导
22、幼儿使用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等,严格控制时间和选择内容。(2)强调特长培养,忽视全面启蒙。个别家长让幼儿参加各种特长训练,既占用孩子自由玩耍和休息时间,让孩子产生厌恶和恐惧学习的情绪,又忽视了幼儿运动、认知、社会性、艺术审美等方面协调发展。幼儿4岁后出现某种能力发展倾向,家长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依据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综合考虑师资水平与学习环境因素,理性选择兴趣班。(3)教育一致性差,亲职教育缺乏。部分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态度、方法不一致,父母教育意识淡薄,致使孩子社会性发展不足。家庭成员间沟通协商,建立可行的家规,共同遵守执行。父母要端正养育态度,主动学习家教知识,多陪伴和关怀孩子,
23、尤其是父亲要深刻认识自身对儿童成长的独特影响力,履行亲职责任。引导祖辈接受家庭教育新观念,掌握家庭教育新方法,科学抚养儿童。(四)612岁年龄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612岁的儿童身高、体重平稳增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均衡,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情绪情感外显。这一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加强品德教育,开始青春期教育,普及法律常识。1身心发展特点。(1)大脑发展。6岁儿童脑重是成人的90%,1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2)身体变化。多数儿童在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早期,女孩出现月经,男孩有遗精体验。(3)思维发展。10岁左右,儿童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
24、辑思维过渡。(4)社会性发展。懂得体谅和关心他人,渴望友情,社会交往能力增强。(5)道德发展。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都稳步提高,逐步通过道德认识来调节道德行为。2指导重点及实施建议。(1)引导儿童珍爱生命,加强人身安全教育。引导儿童认识生命的来源和探究生命的奇妙,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远离危险,帮助伙伴;培养儿童积极乐观的品格、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结合日常生活事例,加强家庭的燃气、电器使用和饮食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懂得拨打急救电话。教给儿童防范意外事故的知识和方法,掌握交通事故、溺水、性侵和自然灾害等发生时的自救技能。(2)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与儿童共同制定生活计划,引导儿童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家庭教育 指导 大纲 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