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身份看出社区工作者的尴尬处境(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从职业身份看出社区工作者的尴尬处境(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职业身份看出社区工作者的尴尬处境(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从职业身份看出社区工作者的尴尬处境摘要:社区工作者是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由于他们的职业身份不明确,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社区工作者不适应新型社区建设的需要。因此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进行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当务之急。关键词:社区工作者;职业身份;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社区是社区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已经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党在城市执政的支撑点。“要把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环节。培养和建设一支新型
2、的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时代的进步,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社区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新型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一社区工作者概念及队伍现状社区工作者是我国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实际工作中的社区工作者是指哪些人员并不确定,称谓也五花八门。有的称“社会工作者、有的称“社区工作者”、社区专职人员“等等。社区建设一书认为:“社区工作者是以社区及居民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以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的社会工作人员”2这种定义容易和社会工作者的概念混淆。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界定,广义的概念是指从事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专职和兼职人员;狭义概念专指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3。这种定义
3、广义的太过宽泛。狭义的又过于狭窄。都不利于社区工作者职业身份的确定以及将来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目前城市社区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社区工作者”一词专门指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依据是1990年实施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如所谓社区专职工作者就是指专门从事社区居委会工作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4这一定义排除了向社会公开招考取得社区工作者执业资格的人员,不符合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广义的社区工作者应指所有参与社区工作的人员,包括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成员、职业社区工作、社区志愿者、社区中介组织人员以及高校或科研院所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干部和专职的社区工作者。综上所述,所谓社
4、区工作者,就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以从事专门社区工作为职业的人。它由两类人员构成,一是社区居委会干部;二是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取得社区工作者执业资格而从事社区工作的人员。不包括社区志愿者。这样,既强调了社区工作是一门职业,有利于消除人们对社区工作的偏见;又明确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身份,有利于寻求法律上的保障。二、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我国城市已有居民委员会11.5万个,居委会干部50.2万人。5截止2002年底,我国660个各类城市中共设有5576个街道办事处,8.5万个社区居委会。6笔者所在城市全市社区居委会240个,其中城区135个。共有社区工作人员1016人。社区志愿者人数74055人
5、(其中注册志愿者人数30681人)。7通过对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 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据唐忠新等人于1996年对全国12个城市00多个居委会主任的问卷抽样调查结果显示,50岁以上的占68.5,其中60岁以上的占37.1。就文化程度而言,初中以下的占66,大专及其以上的只占8.3,甚至比他们管理的居民群众的文化程度还低(在同样抽样调查的1500位成年居民中,大专及其以上文化人口的比例是18.4,初中文化人口的比例是44.9)。8笔者所在城市的情况是:全市1016名社区工作者人员平均年龄42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368人,占总人数的36.2;高中文化585人,占
6、总人数的5705。710年来变化并不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社区工作者的构成有关。这些人员大多数是在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以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有些人原是企业的骨干,甚至是领导,由于企业倒闭等原因而失业下岗来到社区工作;有些是企业、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以有换届以前居委会的干部。在这支队伍中,离退休人员约占居委会干部总数的60,其中以女性居多。他们主要负责社区日常事务的管理,由于年龄偏大、身体较差、文化程度低,很难适应现代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要求。第二, 社区专业知识缺乏、工作效率偏低。目前,在社区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以前居民委员会的干部,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社区工作的培训,也缺乏专门的心理学、社会学、社
7、区管理学、社会工作、老年学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据笔者所在城市的调查,全市1016名社区工作人员中,就专业对口而言,竟无一人具有相关或相近的专业背景。第三, 工作任务繁重,创新意识薄弱。在大量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的同时,社会流动人员增加,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区的复杂性和国际性不断提高,规模不断增大。社区工作的内容越来越繁杂,任务也越来越繁重。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各类大项工作达30多项;另外还有上级各部门的检查考核,大量社区台账资料的整理工作。社区工作范围之广、种类之多,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第四, 职业身份不明,工作待遇不规范。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
8、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还是我国城市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肯定的是:社区工作者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是事业单位的干部,更不是机关公务员,这就给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和对他们的管理带来以下难题:首先,社区工作并没有明确是一门职业。目前国家颁的职业分类琮没有将社区专职工作者列入其中。这种职业身份不明确的直接后果是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难以解决,导致晋升机制的缺失。他们身份既得不到国家法律的认可,自已又看不到向上流动的出路何在,即使工作再出色,也只能一辈子呆在社区。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干部由居住地居民选举产生。这又使得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就业难以突破城市居民委员会组
9、织法规定的地域限制。其次,劳动关系不明确,工资待遇不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是由街道办事处招聘来的。按理社区专职工作者与街道办事处应该是一种劳动合同关系,社区专职工作者应该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但事实上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及其劳保、医保、养老金、住户公积金、工资待遇的调整等等,都缺乏相应的法律根据,还难以形成统一的工资制度。再次,工资收入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以笔者所有城市为例,2000年9月社区专职工作者的生活补贴和工作经费由全年每千户0.48万万调整到2.5万元。生活补贴费每人每月500元左右,原则上最低不少于400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身份 看出 社区 工作者 尴尬 处境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