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概论-讲稿(共7页).doc





《急诊医学概论-讲稿(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概论-讲稿(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概论一、急诊医学的概念与范畴(一)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救(手术)、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first aid)、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诊、灾害救援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急诊医疗的主要任务是对不可预测的急危重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己认为患有的疾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传统认为,急诊是紧急救治的过程和医疗的前期阶段,仅对住院前患者的伤、病情简单评估,经专科会诊及初
2、步处理后,再收入院进行治疗。现代医学对创伤、疾病早期发展影响临床预后认识的深入,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需求的日渐提高,医疗技术的快速进展,都要求在致伤或发病早期快速采取有效的救治,如现场基本生命支持,止血,包扎,固定,镇痛,液体复苏,抗感染初始治疗,确定性手术,早期冠状动脉再开通等。目的是在“黄金时间”内抢救生命,控制病情发展,保护器官功能,争取良好的临床预后。所以,集中人力、技术和设备的优势资源来发展急诊学科,对提高社会和医疗机构急诊医疗水平和急救反应能力至关重要。“急诊”与“急救”经常被混用,含义却有所差别。急诊医学专业具有不同于
3、其他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更突出对急危重病(症)、创伤及伤害急性发生和(或)加重过程中特殊规律的探讨研究和救治措施,如现场急救、安全转运、医院急诊及对危重症的器官功能支持。目前医院急诊中大多数患者并非都是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危重患者。而在院前急救中,特别是重大灾害事故发生时,往往需要调动全社会总的救助资源,涉及政府部门、交通、通讯、消防、公安以及军队等方面的通力协作。急诊医学是对急危重症、创伤和意外伤害评估、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的学科专业体系,其核心是判断、救治急危重症和创伤。急救医学则侧重对急危重症、创伤、灾害事件的急救反应能力,包括急救人员、车辆、通讯的调动准备,现场初级抢救、
4、转运过程,到达医院的抢救,更加突出抢救生命和稳定生命指征的救治和组织管理,其核心是急救的合理过程;还涉及熟练急救技术,有效使用;也包括培训非专业人员或普通公众了解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参与到突发伤病的自救互救中。由此可见,急诊与急救二者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相互交叉、重叠,在医疗任务上有所不同,二者可以融合在一个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之中。(二)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我国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EMSS)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1院前急救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是指到
5、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急症和(或)创伤患者开展现场或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急救人员也可以包括经培训的非专业人员。院前急救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各级急救站点,也可以是承担院前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其主要任务是:对求救的急危重症和创伤患者进行现场生命支持,包括快速稳定病情和安全转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难事故紧急医疗救援;在特殊重大集会、重要会议、赛事和重要人物活动中承担预防意外的救护;承担急救通讯指挥,是联络急救中心(站)、医院和上级行政部门的信息枢纽;参与非专业人员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技术指标的评价可以控制急救医疗服务质量。院前急救的技术指标有:(1)
6、院前急救时间:包括:急救反应时间:是从接到求救电话到派出救护车抵达伤病现场的平均时间。受通讯、交通状况、急救人员数量、车辆配置、急救站点分布、急救半径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目标要求为5-10分钟。现场抢救时间:是急救人员在现场对伤病员救治的时间。要视伤病员情况允许安全转运而定,也根据是否急需送往医院接受关键性治疗的要求而定。转运时间:即从现场到医院的时间。往往取决于交通状况、有能力接受危重伤病员医院的分布等因素。(2)院前急救效果:除上述影响急救反应时间的因素外,急救设施的装备、急救人员的素质和急救技术水平,以及院前急救系统的管理水平都会影响急救的实际效果,如院前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常作为评价急救
7、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完善急救设施建设、提高急救技术和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都是非常必要的。(3)院前急救需求:随着人们对EMSS的认识和了解,院前急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能否满足对求救出车和及时出车的需求,救护车值班数量、分布,急救电话的反应,急救人员素质等都会制约需求的满足。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灾害事故的紧急救援能力也是衡量满足需求的重要指标,同时要求急救医疗机构与其他救援机构的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重大灾害事故的救援任务。从这一角度看院前急救也是政府通过急救机构实行向公众提供急救医疗服务的职能。2医院急诊医院急诊(hospital emergency)是EMSS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中心
8、环节,处于医院医疗的第一线,承担24小时不间断的各类伤病员的急诊和紧急救治。医院急诊的能力及质量是医院管理、医护人员素质和急救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作为一个跨多学科专业的二级临床科室,在医院中是应有相对独立区域,设置布局合理,急救设施齐备,人员相对固定,能承担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综合性科室。其主要任务是担负急诊伤、病员院内急诊和部分危重症患者的急诊监护治疗,也可根据所在地区特点参加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又面向整个社会承担大量非急诊患者的门诊工作,合理处置和分流病员,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成批量伤病员的急救,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急救资源,是医院急诊中
9、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所以,组织协调好医院各专业科室参加急诊会诊、救治,尽快收容危重患者人院治疗也是急诊工作的职责。急诊分诊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1)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fatal patient):要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2)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critical patient):应在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3)暂无生命危险的急症患者(acute patient):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4)普通急诊患者(emergency patient):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诊处理;(5)非急诊患者(non-emergency patient
10、):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经过急诊诊治的患者,根据病情决定给予急诊手术、人院治疗、危重症监护治疗、急诊留观、转专科门诊或离院等处理。医院急诊存在多种运行模式:具有相对独立的综合诊治能力,可以解决大多数急诊的内、外科问题,对急诊危重症、创伤病情进行初期评估和处理;仅能解决部分急诊内科问题,要依靠各专科参与急诊、会诊和收容;较不发达地区的急诊仍只提供分诊和简单处置后收入院。根据我国医院急诊发展现状,许多以急症就诊患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或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和(或)衰竭,造成专科收容困难,使大量急危重症患者较长时间滞留在急诊科。这要求医院急诊具备对各类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从而使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诊 医学 概论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