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3页).doc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共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回民中学 王少华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会运用椭圆的定义求与椭圆有关的点的轨迹;使学生掌握相关点法(也称代换法,中间变量法,转移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与椭圆有关问题的解决.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普遍联系,培养学生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启发学生观察、猜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运动变化的观点(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情趣,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相关点法求动点
2、的轨迹 。 难点、运用相关点法求动点的轨迹三、教学方法:诱导启发、实验探索法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 (请三位学生回答,)问题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 、 F2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2a |F1 F2 |。这两个定点叫做焦点;两定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焦距|F1 F2 |用2c(c0)表示。椭圆的定义式|MF1|+|MF2|=2a. (2a|F1 F2 | ) 问题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怎样的? 当焦点在轴x上时为 焦点是 ,当焦点在y轴上时为 ,焦点是 ,2、应用举例、加深理解。例1、.用定义判断下列动点M的轨迹是否为椭圆
3、。(1)到F1(-2,0)、F2(2,0)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2)到F1(0,-2)、F2(0,2)的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3)到F1(-2,0)、F2(0,2)的距离之和为3的点的轨迹。例2、已知B、C是两个定点,|BC|=6,且ABC的周长为16,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分析:由题意可知,顶点A到两个定点A ,B的距离的和是一个定值10 |BC|=6,根据椭圆的定义可知,点A的轨迹是椭圆因为 2a=10 , 2c=6 ,所以a=5 ,c=3,所以b=4顶点A的轨迹方程是(y0)因为A为ABC的顶点,故点A不在轴上,所以方程中要注明0的条件设计意图:通过这几道题的探究,让学生对椭圆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椭圆 及其 标准 方程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