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共32页).doc
《江苏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共3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共32页).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苏省商贸流通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江苏省商务厅2017年3月目 录一、 发展基础与环境(一) 发展现状(二) 面临形势二、 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二) 基本原则(三) 发展目标三、 主要任务(一) 加快信息化转型,提升创新发展水平(二) 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流通运行效率(三) 强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流通运行质量(四) 推进国际化拓展,提升资源整合水平(五) 打造品质化消费环境,提升流通供给水平(六) 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流通治理水平四、 保障措施(一) 加强政策支持(二) 创新管理服务(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 完善统计监测体系本规划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
2、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部等10部门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我省商贸流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全省商贸流通工作的纲领和指引。一、发展基础与环境(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省委、省政府和商务部的领导下,全省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商贸流通各项改革、创新、发展工作,全省商贸流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三大商圈”、“七大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市场监管与调控机制明显改善,对国民经济的
3、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得到确立。流通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76亿元,占全国比重为8.6%,“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7%,总量规模连续十三年居全国第3位。流通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182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9.7%,占GDP比重为11.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24.0%,是仅次于制造业的国民经济第二大产业部门。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城乡商业网络体系更趋合理,综合商圈、城市商业中心功能地位更加突显,商业街、商贸镇发展特色进一步强化,社区商业和乡镇商贸中心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城乡双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建成,
4、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整合转型,特种商贸服务业在规范中稳步发展。南京、苏锡常和徐州“三大商圈”集聚效应更加凸显,2015年增加值分别占全省流通业增加值的47.6%、23.0%和13.0%。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5年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18000亿元,占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的18.1%,其中网络零售额4200亿元。连锁经营全方位推进,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连锁门店1.9万个,商品零售额2044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被列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企业竞争力进
5、一步增强。企业培育卓有成效,涌现出一批跨行业、跨地区、专业化、特色化的商贸流通企业。2015年,苏宁云商集团销售规模达到3429亿元,位列中国零售百强第三位。苏宁云商、宏图三胞、文峰大世界、金鹰、五星电器、江苏华地、中央商场、江苏新合作常客隆等企业进入中国连锁百强。江苏品尚餐饮、大娘水饺等企业入选全国餐饮业百强。全省交易额超百亿元的交易市场35个,超千亿市场2个。苏宁易购、宏图三胞、焦点科技、惠龙易通、同程网络、远东买卖宝、途牛等12家企业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我省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达96家,占全国的8.5%。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政府促进内贸流通发展的
6、政策文件密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标准体系逐步健全。肉类蔬菜、酒类等重要商品追溯体系范围逐步扩大,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对于重要领域、重要商品的专项整治持续开展,侵权假冒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推动简政放权,有效加强成品油、典当、拍卖、二手车、特许经营、再生资源和单用途预付卡等事中事后监管。“十二五”期间,我省商贸流通业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实体商业发展亟待转型,电子商务须在发展中规范,线上与线下、内贸与外贸融合发展有待协调,总体流通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流通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公益性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流通引导生产、促
7、进消费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制约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因素仍然存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的时期,我省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1.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新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拉开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序幕。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两聚一高”的发展目标。党中央和江苏省委的这些重大判断、重大决策和重大部署,既对商贸流通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创新转型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8、,又对商贸流通业服务于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挥引导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的作用提出了新任务。2.科技与产业革命给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十三五”期间,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商贸流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快速发展。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对于传统商业,既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存与发展压力,又提供了巨大的转型创新发展动力与技术支撑;对于新兴商业,则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和广阔空间;对于商贸流通业,则提出了传统与现代、线下与线上、实体与虚拟整合互动发展的
9、新课题。3.新型城镇化、经济一体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给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新空间。“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区域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将极大地改变流通业的时空格局,要求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跟进。省委省政府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将推动农村乡镇特色商贸加快发展。城镇化、经济一体化带来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服务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为商贸流通业带来了新动力、新空间,而土地、人力、物业租金等费用及综合成本的上升,也提出了创新经营业态、商业模式、服务内容和降本增效的艰巨任务。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10、话精神,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两聚一高”发展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流通现代化、提升流通供给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主要目标,全力推动“六化六提升”,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和消费环境品质化、营商环境法治化,提升创新发展、运行效率与运行质量、市场资源整合、流通供给和流通治理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重要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创新驱动。聚力创新,以改革创新为主引擎,突出制度创新,完善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促进流通领域要素高效整合;顺应“互联网+”
11、的发展趋势,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着力培育流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商贸流通内涵式可持续发展。2.坚持协调推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均衡性,推进流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推动流通与工业、农业和其他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均衡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流通,培育绿色流通主体,推广绿色流通技术和标准,发展绿色流通方式,引导和促进低碳生产和绿色消费。4.坚持开放融合。提高商贸流通开放水平,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实现资源要素高效整合,培育区域和
12、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5.坚持共享发展。聚焦富民,以便民、惠民、利民为指向,大力提高流通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均等化水平,努力构建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商贸流通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满足消费等保障和改善民生功能。(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商贸流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线上与线下融合、虚拟与实体互动成为主流。流通产业跨界融合、全渠道经营、智慧供应链建设进一步发展,流通供给水平明显提升,引领生产、促进消费能力明显增强,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江苏成为全国流通强省,流通业成为江苏现代战略性支柱产业。具体目标为:总体
13、规模稳步扩大。到2020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左右;批发零售与住宿餐饮业增加值1万亿元,年均增长7.5%左右。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达到2.5万亿元。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流通方式得到普及,城乡双向现代流通网络基本形成;农产品流通布点、强链、优网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冷链化、标准化流通快速发展;社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保障,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15分钟便民生活圈基本形成。现代化水平继续提升。创新驱动的商贸流通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快速发展。其中,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4.5万亿元
14、,“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20%;网络零售额超过1.4万亿元,年均增长27%。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80%。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培育一批联通世界、辐射全国、具有行业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到2020年,力争全省进入世界零售100强的企业2家,进入全国零售50强的企业5家,年交易额超千亿元的全国性一级批发市场5家,交易额超亿元的电商企业2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超过100家。营商及消费环境明显改善。构建符合江苏实际的流通标准体系、追溯体系、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物流标准化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取得新进展;追溯体系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继续完善商务诚信体系,市场秩序更加良好;提高综合
15、执法效能,建立更为有力的监管体系,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持续改善。三、主要任务(一)加快信息化转型,提升创新发展水平1.推动流通企业信息化。推动各类流通企业信息化应用和改造,在营销、支付、售后服务等方面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应用互联网技术挖掘市场价值、锁定目标受众、协调顾客关系等,实施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全方位、全天候满足消费需求。鼓励流通企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传统经营方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化社会闲置资源配置,拓展产品和服务消费新空间新领域,鼓励发展分享经济新模式,扩大社会灵活就业
16、。积极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拓展智能消费领域,提高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与水平。2.促进线下线上融合发展。促进“互联网+商贸”流通模式创新。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线上业务,推动网络销售企业拓展线下功能,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提高全渠道营销能力。加快企业从流通中介向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数据服务等多功能集成转型,创造实现更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商业业态。推动物流配送信息化,鼓励自动化仓储设施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第三方仓储模式。深化互联网在社区商业的应用,加强电子商务企业与社区商业网点融合互动,探索“电子商务+社区终端”便利智能化生活新模式,整合零
17、散的社区服务资源,打造多层次、多业态的便民服务体系。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居民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便利化、品质化、精细化发展。3.发展智慧流通。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整合物联网、传感网与互联网,对商品实施智能化跟踪与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流通效率。加强智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流通全程冷链建设,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统筹智能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建设。加快智慧商圈建设,促进商圈内各种商业模式和业态优势互补、信息互联互通、市场资源要素共享,抱团向主动服务、智能服务、立体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转变,提高商圈内资源整合能力和消费集聚水平
18、,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体验式智慧商圈。4.引导实体商业创新经营业态与模式。鼓励大型实体店创新商业业态,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等体验消费,强化服务体验优势,向智能化、主题商城等综合服务体转型。鼓励中小实体店积极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增加目录销售、网订店取等便民服务功能。鼓励实体店铺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推动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智能化和立体化展示功能,引入移动支付,推动线上聚流、精准营销和线下体验、配送到家等优势整合。鼓励商品交易市场利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平台化转型,提升供应链管理和综合服务能力,以转型升级实现市场结构优化、提质增效。(二)加强标准化建设,提升流通运行效率1.加强流通标
19、准制订。加强流通基础设施、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农产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务、药品流通、绿色流通、重要产品追溯体系等重点领域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会中介组织等积极参与流通标准化工作,加快构建企业标准、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互衔接、配套完善的内贸流通标准体系。推进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参与专业领域地方标准、管理及服务规范的制定工作,加快相关企业标准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加强对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和跟踪评价,建立流通标准实施后评估机制。2.强化流通标准实施应用。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商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选取部分基础较好、
20、潜力较大的地区、社会中介组织、企业等开展标准化应用项目试点。培育商贸流通标准化服务和管理品牌,增强流通标准实施应用的示范效应。拓宽标准实施推广途径,鼓励社会中介组织等通过开展标准发布会、标准技能培训、标准实施结果评价等活动,提高标准的宣传贯彻与执行力度。推动社会中介组织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倡导商贸企业依据标准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3.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加快托盘标准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带标准托盘运输,使用和更新标准化物流设备,支持物流包装标准化、绿色化、减量化及循环利用,支持仓储、加工、分拣、配送等流程服务标准化。积极发展城市共同配送
21、,加快构建以物流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生鲜农产品全程监控与质量追溯制度,推广应用国家保鲜与制冷保温等技术标准,加快RFID、GPS、传感等技术传播与应用,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平台,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三)强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流通运行质量1.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快骨干商贸流通企业培育工作,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国有、民营商贸流通企业相互参股,推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继续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鼓励大型流通集
22、团通过网络化运营,向生产、物流、贸易综合化发展。鼓励本地流通企业与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培育、发展和整合一批管理先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流通集团企业。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和需求,在境内外上市或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引导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多样化融资工具开展直接融资。推动商业银行开发符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完善小微商贸流通企业融资环境。支持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典当企业创新服务产品。加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项目。2.加强流通品牌建设。积极引进具备独特品牌价值和先进品牌运营模
23、式的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品牌、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鼓励我省商贸流通企业创立和维护商标信誉,将现有的品牌扶持政策覆盖到商贸流通领域。鼓励江苏品牌企业实施或扩大连锁经营,提高规模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打造老字号品牌,积极引导老字号企业利用展会、媒体等平台,整体展示和推介我省老字号,提升江苏老字号的知名度和公信度,推动老字号一条街建设。3.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将平台经济作为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结合我省商品交易市场的特色优势,以大型市场、专业市场为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打造集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并将产业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结合行业特点进行专项交易平台
24、建设,逐步形成不同类型平台企业配套发展、协同联动、服务共赢的“平台经济”。通过不断完善交易撮合、商品集散、价格发现和信息交互等传统功能,积极拓展研发设计、电子交易、展览展示、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售后服务等现代功能,全面推进我省商品交易市场由传统交易场所型向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型转变。4.创新流通供应链管理。积极引导龙头商贸流通企业逐步由单一贸易功能向集采购、货运、配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拓展,从传统的商品销售商向供应链服务商、全渠道平台商、综合服务商加速转型,打造跨界经营综合体。鼓励连锁零售企业面向上游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和下游消费者,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品牌代理、品类管理、销售渠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商贸 流通 十三 发展规划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