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共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共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围绕中心 完善功能 推进新农保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 -巴东县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为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巴东县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始终围绕“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按照“公正、便民、高效”的基本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置,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整合人、机、系统资源,充分发挥管理信息系统在新农保经办工作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系统运行效能,以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促进新农保工作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一、推进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一)明确要求,统一规划,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是推进新农保业务
2、工作不断规范、完善的重要举措。根据信息数据“完整、正确、统一、及时”的特点和“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指导思想,巴东县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县,在省、州、县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建成了县乡(镇)两级网络经办服务平台,实现了“五有”目标,即有场子(办公场所)、有机子(电脑、复印件、打印机、应用软件等办公设备)、有位子(设立乡镇人社服务中心)、有银子(工作经费)、有人员(经办服务工作人员),基本满足了新农保经办服务要求。县级核心平台严格按照“征收、支付、稽查”三分开,“经办、审核、发放“三分离的原则,严格按省经办规程的要求进行业务经办,强化了系统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具备业务经办、公共
3、服务、基金监管和决策支持功能。同时,县农保局信息中心组织举办了各乡镇业务经办员的业务培训班,通过现场讲解示范、个人上机模拟操作、实践考核评价、信息反馈校正等环节,进一步让乡镇业务经办员明确了要求,锻炼了业务能力,提升了经办服务水平,促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运用。(二)严格规程,细化职能,充分发挥网络系统作用通过使用统一的业务管理软件,全县新农保经办流程进一步趋于规范,实现了村级办理、乡镇受理、县级处理、省级管理的新农保运行管理体系,为新农保业务规范化、制度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参保人员基础数据、缴费人员数据、基金征缴数据、个人账户数据、待遇审核数据、基金支付数据、异地流转数据、年度收支结算、业务报
4、表统计等所有业务环节均实现了信息化处理,达到了参保登记、基金征收、支付、稽查、核算、管理数据共享,各环节协调统一管理。按照新农保信息系统各项业务流程的要求,局信息中心负责汇总整理分析数据,并对信息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系统校对。各乡镇业务经办员首先将录入的数据模板导入系统学习环境,进行信息比对,对系统提示的错误信息,查找纸质档案进行甄别修改,直至系统确认再上报县局统筹股。信息中心通过管理权限对上报数据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错误信息,有效地防范错报、漏报少缴等情况,方便了对参保信息、待遇审核、基金发放等信息的核查,提高了监管的透明度,从而强有力地保障了新农保基金的安全。(三)依托系统,夯实基础,完善数据质
5、量和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既是新农保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为参保人员“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客观要求。县农保局依托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充实基础数据库。自2010年10月新农保启动以来,共为22.11万人建立了个人参保基本信息数据,符合领取养老待遇的农村居民参保登记率达到100%。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的信息数据已导入新农保业务管理软件正式环境。强大的数据库信息,对提高经办服务质量夯实了基础。巴东县农保局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岗位责任目标考评内容。现建有两个档案室,制定了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参保人员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做到分类科学、管理规范、排列整齐
6、、查阅方便。局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加大工作力度,提出了档案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依托信息系统提升档案管理质量,以现有的信息化成果为基础,继续探索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档案管理质量,让纸制文件与电子数据建立对应联系,确保档案数据齐全、准确和安全。二、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一)统一网络平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县级信息化统一平台通过对县、乡(镇)两级网络系统的权限管理,形成前台统一单点登陆、后台数据统一存储分发、中间层各应用系统分别处理业务的三层体系架构,实现了“数据一次采集,资源多方共享”的网络化管理模式。
7、各乡镇在录入参保缴费信息时,必须对村协办员和财经所保费征收员上交的信息资料进行认真核对,录入完毕后,将信息导入学习环境中,若有错误,立即校正。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乡镇人社中心业务经办员将数据上传县信息中心,县信息中心通过与统筹股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核对无误,再导入正式环境中,确保数据一致准确。(二)网络化管理提高了乡镇基层管理水平各乡镇充分利用新农保平台,明确了责任主体,实现各职能部门在基层的协同办公、联动处置,乡镇财经所和人社中心的同场办公制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县农保局信息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指导各乡镇开展信息管理维护工作,同时,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通过网络对乡镇人社中心业务经办
8、员进行在线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办公自动软件使用、联网直报、数据导入、网络维护、统计报表制作等内容。另外,巴东农保局利用网络化平台,虚心向上求教,向同行请教,通过网上咨询,取长补短,共同交流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难题,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持续高效开展。三、新农保信息化建设中的难题及应对之策(一)业务经办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业务水平不高巴东作为第二批试点县,抢抓国家惠民政策,倾其财力、人力、物力推动试点工作。但是,部分乡镇人社中心业务经办员缺乏必要的业务操作知识,对系统的维护能力有限。业务水平不高,对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服务的质量的提升。县级经办机构最初仅有工作人员四名,面对庞大地
9、服务群体显得力不从心。针对新农保工作面临的人员困境,县委县政府、县人社局高度重视,从其他系统选调专业技术人员6人,充实到县农保局。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各乡镇从未就业大学生中聘用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配置到业务操作岗位,基本满足了经办服务的需要。(二)经费不足,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长效支持机制新农保服务群体大,工作任务艰巨。受县财政财力制约,农保局的办公经费一直缺乏长效机制保障。受经费限制,县农保局对乡镇人社中心和村协办员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乡镇人社中心的处境同样困窘,缺乏项目支撑,基层人社工作平台十分薄弱,从基础上制约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更新硬软件设施,基本的经费保障是客观要求。针对新农保推进工作中的现实状况,县人民政府按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的通知(恩施州政办发200817号)文件要求,积极研究解决措施,拟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巴东县新农保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管理方式,全力抓好信息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使巴东新农保信息化建设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