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共5页).doc
《《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谁能更学孩童戏 寻逐春风捉柳花给我的孩子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调,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体会他渴望回到童年而不可得的悲伤之情;2、结合文中描写的孩子们的趣事,体会孩童世界的真率、自然与热情;3、探究并归纳: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不同原因之所在;4、能认真解剖自我,在追寻“真“之足迹的同时继续将“真”保持下去。教学重点: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提炼重要主题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理解作者热爱孩子的真情和对成人被世俗改变真性情的悲哀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定基调:白居易在别柳词中曾写道: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道出了诗人对已
2、逝童年的无限怀念之情。的确,童年,是迷人的画,是悠扬的短笛,是清新的茉莉,在水墨香中散发醉人的芳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漫画作家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与他一起回味我们已逝的纯真岁月。二、破题入文识作者题中的“我”是谁?简单介绍。(幻灯片: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是中国现代受人景仰的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师弘一法师(李叔同)漫画:子恺画集散文:学画回忆梦痕忆儿时等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甚至是儿童的崇拜者。儿童是他漫画里最重要的角色。 正如先生所说与孩子在一起是“暂时脱离尘世”,是快适的,是安乐的,是营养的。)三、配乐听读染氛围过渡:文中先生的画都取自他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情
3、景,这篇文章是为他的子恺画集作的序,听读课文思考:1.孩子们具体是谁?2.作者像要“给孩子们”什么?(原文回答)3.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这篇文章的?(用文中的两个词)(明确:1.瞻瞻、阿宝、软软2.11节: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3.憧憬、悲哀 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情感贯穿全文,在文章首尾反复提到,回环反复,加强了全文的题旨和抒情气氛。指导朗读,读出感伤、无奈和慨叹)四、我读我思品真情(一)先生眼中的孩子(享“真”之乐)过渡:先生“每天不止一次地”“憧憬”孩子们的什么呢?(请结合孩子们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某个生活片段,谈谈你的理解)(明确:真挚
4、、自然、热情、真实、纯洁、身心全部公开,肺肝相示板书:真、善、美。瞻瞻:为小失意哭昏哭泥人用两把芭蕉扇做脚踏车争着要到月亮上去爸爸每次剃了头,都疑心爸爸要做和尚,不肯让爸爸抱瞻瞻疑心爸爸要变成黄鼠狼而大哭多多益善买香蕉,却睡着了,把香蕉失落了把爸爸的好书给裁破了还得意欢喜;阿宝:给凳子穿鞋子;软软:趁爸爸不在家玩爸爸的毛笔)重点点拨:2节瞻瞻:在成人眼里,瞻瞻的行为都是任性,而这恰是他自然真实情感的流露,是赤裸裸的真性情,他无需像成人那样“沉默”“深刻”,想哭就哭,想闹就闹,从不掩饰自己,喜怒皆形于色,毫不矫作。过渡:先生无限憧憬孩子们身上的“真、善、美”,渴望的儿童世界的“真生活”“真性情”
5、。(二)孩子们眼中的父母(扼“真”之霸)1.在这些率真、自然、热情的孩子们眼中,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的人,他们的世界又如何呢?(明确:4、5、6、7节,无聊、闷闷、无气性、奇怪、野蛮、不明事理、无情、霸道)2.面对成人专横霸道的行为,先生以揣摩孩子心理的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语句品读。 过渡:其实,孩子有孩子的兴趣,大人有大人的考虑,成人在不得不干预孩子的兴趣时,却无意间无情地摧残伤害了他们纯真、善良、美好的心灵本性;扼杀了他们奇特的想象;抹灭了他们火热执着的兴趣。现实中,这些也都是些无奈之举。 (三)先生眼中的成人(失“真”之悲)1.成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那么在先生的眼中成人世
6、界又是怎样的状态呢?(明确:1、3、9、10节,“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好空谈、不会创造、只知模仿、重视名与义、俗务缠身、不够彻底真实纯洁、疲于应付、退缩得像绵羊板书:假、恶、丑)2.这些语句表达了先生怎样的情感?(明确:和儿童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孩子的快乐热情、率真可爱,他们永远只知行动而不空谈,在玩中“创作”、“创造”,大人却虚应故事,动辄大谈意义,表达先生愤世嫉俗,反对虚伪世界,向往纯真、自然之情。)3.成人的世界令先生失望,但让先生感到“悲哀”仅仅是这些吗?找出文中表达先生“悲哀”之情的语句品读。(明确:8、11节,孩子将失去真率、自然、纯真、热情的童年)4.他的悲哀
7、是不是杞人忧天?品“悲”之因。(明确: 岁月无情:心爱的孩子尚不能体会幸福,而美好幸福时光已经结束; 俗务缠身:无拘无束、纯真快乐的童年将被俗务纠缠而失去本真与自我; 社会风气:重名义、虚伪的社会让让曾全身心投入游戏、真情自主创造的天性被泯灭; 世俗生活:率真、自然、热情的本性,面临生活的压力时,变成退缩、顺从、妥协、屈服的绵羊; 教育弊端:强势、霸道、自以为是的教育,扼杀摧残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妥协,失去本性。)五、观人省己守真心过渡:先生的文浅显直白,毫无雕琢装饰之浮华,却满含真情,不仅表现了对孩子的喜爱,对儿童世界“真”本性的憧憬,也表现出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被世俗改变真性情的悲哀,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给我的孩子们 孩子们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