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共2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共26页).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北省卫生信息化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初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围绕医改中心任务,科学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趋势与面临的突出矛盾,以战略眼光分析卫生信息化建设需求,从全局高度做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工作,不断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积极提升卫生事业管理水平,努力促进医改工作进一步深化和卫生事业长远发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一、“十一五”湖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事业发展回顾(一)主
2、要成效“十一五”期间,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省卫生厅围绕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使得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得到实质性发展,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业务、卫生电子政务、综合管理等卫生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均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协调。多年来,省委、省政府、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我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省卫生厅专门成立湖北省卫生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厅党组书记杨有旺同志、厅长焦红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副厅长姚云同志、孙兵同志担任副组长,厅机关各处室和有关直属单
3、位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设立了信息化建设项目办公室和组织协调、技术指导、资金保障、培训督导等工作组。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公室统筹规划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统一领导、协调推进全省卫生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实施。省委、省政府对卫生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同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岱梨同志多次听取省卫生厅关于湖北卫生信息化工作的专题汇报,并对我省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特别是新农合系统、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等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全力推动我省卫生信息化各项工作进程。卫生部领导充分肯定我省卫生信息化工作,现场考察了秭归村卫生室信息系统和“一卡通”工作。二是医院信息化得到长足发展。全省大部
4、分医院均已建立了满足门诊挂号、费用结算、病案管理、统计分析等基础业务应用的医院信息系统,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方向正在由以财务为重心向以病人为中心、面向临床和医疗服务发展,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得到推广使用。同济医院作为卫生部授牌的全国首批20家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之一,带动了全省医院信息化的整体发展。从最近开展的基本情况调查来看,有部分县级人民医院加大了资金投入,建设使用了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等专业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这些成果的取得,将我省医院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推进卫生信息省级平台建
5、设,大力开展卫生业务系统应用。形成了包括硬件网络、基础数据库、卫生业务数据交换、卫生业务监管、信息发布等五层架构的卫生信息化省级平台框架。以此为基础,实施应用了疫情网络报告、计划免疫、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指挥与决策、综合统计直报、死因网络报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省级医疗救治信息管理、血液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卫生业务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应用,为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高效、可靠的管理和监督手段,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管理与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卫生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厅门户网站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各部门积极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机制,带动了全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门户网站建设
6、。网站围绕“宣传湖北卫生、推行政务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实现信息共享”的主题,以卫生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为重点,突出卫生政策宣传、公众互动、网上便民办事、网上审批等公众服务功能,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厅集群办公系统稳定运行6年,推动了全省卫生电子政务工作进程。用户规模覆盖厅机关全体人员和全省各级卫生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合管办、三级及以上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单位。系统实现了全省网上公文发送、文件阅办、短信服务、视频通讯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和降低了办公费用。五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新农合系统覆盖了全省97个县(市、区)、300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近4000万
7、农民,为定点医疗机构、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监督机构提供了标准统一、业务规范、高效便捷的新农合运行支撑平台,强化了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管,提供了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功能,每天为近万名住院参合患者提供现场结算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的看病就医,降低了新农合制度的运转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六是全省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工作有效推进。2010年,作为我省医改自选项目之一,省卫生厅重点组织实施了武汉18城市圈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部署、统一网络”这“四个统一”的总体要求,不讲条件,不等不靠,在城市圈内各地的共同努力和相关单位的通力协作下,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推进,确
8、保武汉18城市圈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于2010年12月顺利实现,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等四级管理经办机构和省、市、县、乡、村等五级医疗机构的新农合专用网络和终端,完成武汉18城市圈内41个开展新农合工作的县(市、区)80%以上参合农民家庭约400万张磁卡的配发工作,基本实现武汉18城市圈内参合农民在本地就医和转诊治疗过程中的网络身份识别和费用即时报销等功能,为今年实现全省农村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省也将卫生信息化工作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统一认识、大力建设,
9、经过不断努力,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信息中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建立了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的工作协调机制,配备了专职人员;部分条件较好的市、县已经开始组建卫生信息中心的专门工作机构,全省卫生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我省卫生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还相距甚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阻碍。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协调各方力量,从全局高度出发,统筹安排、点面结合,认真研究和部署应对工作措施,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推进卫生信息化整体工作。一是思想观念亟待转变。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牵扯到
10、各部门职能和行政管理制度的交叉,涉及到思想观念的转变、部门制度的变革、资源与资金的重组分配等多方面问题,要求决策层带头转变思想认识、加大重视力度,在统筹规划、统一协调的原则上,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二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家和省政府的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尤其是卫生部近期发布的一系列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卫生业务应用系统技术规范,对我省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是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仍然没有形成,现有标准也没有得到普遍的推广和使用,使得不规范的应用系统建设仍然存在,数据共享与交换仍然难于实现。三是资金投入不足,使用效益不高。目前的资金投入以纵向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11、为主,缺少对综合管理平台和横向数据共享共用平台的支持,使得系统应用的社会效益不明显,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来源单一,以中央投入为主,省级和各地财政投入较少。四是缺乏评估与引导机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是卫生业务提升、工作流程再造的过程,综合运用监理、考核、绩效评价、效益预测评估等方法,对项目实施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引导项目按照预定计划和实际需求进行,并最终满足业务应用要求。有效的评估与引导机制,在卫生信息化领域基本处于空白,亟待建立。五是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各地人才队伍参差不齐,市县级基本没有卫生信息化工作专门机构。需要健全完善相应机制,
12、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培训,引进专业人才,建立一支既懂卫生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为有效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还需要解决培训学习、经验交流、舆论引导等方面的问题。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主要形势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对“四梁八柱”重要技术支撑之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总体部署和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
13、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一)新形势下,卫生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环境与新要求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卫生
14、信息化建设的总要求,结合各卫生业务领域实际,卫生信息化建设涉及到5大体系、35个应用组和160个业务应用。图1 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及应用组结构图图2 卫生信息化建设各业务应用结构图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湖北省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文件均要求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电子病历、卫生监督等卫生业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要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加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强调要以信息化作为手段,真正实现精细化管理,下决心改变各类信息自成系统、分散建设的局面,逐步实现统一
15、高效、互联互通,有效发挥卫生系统整体效能。省委省政府领导强调要统筹考虑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强卫生信息化省级平台方案研究,推动卫生信息化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二)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进展基本情况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提出要进一步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卫生监督、科研教育等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适应卫生改革和发展要求,高效便捷,服务于政府、社会和居民的国家卫生信息化体系。卫生部先后发布了包括社区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医院基本数据集、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健康档案的区
16、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一系列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对于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大力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重点推进了村卫生室信息化、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卫生信息化、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试点等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其他省(市)卫生信息化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北京、上海、福建(厦门)、湖南、青岛等省市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福建省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项目建设方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厦门市的区域协同医疗系统,湖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框架等,对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和促进医改都起着积极作用。上海市长宁区
17、在“十一五”期间实施了全区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区域卫生业务协同系统建设,推行以惠及百姓为目标的数据中心应用(如自费病人一卡通项目、检查检验报告市民信箱联动项目、居民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等)、以决策智能为目标的数据中心应用(如财务监管、医院视频监控、GIS平台等),实现了多项业务联动的信息化系统(如慢性病管理、传染病管理、意外伤害、计划免疫、孕产妇保健、精神卫生业务协同等管理系统),医疗联合体业务联动的信息化系统(如二级医院出院病人社区随访和转诊预约信息系统等),第三方专业机构业务联动信息系统(如第三方临床检验中心信息系统、心电图远程诊断信息系统、药品统一采购物流配送平台、中医体质辨
18、识信息系统)等功能。上海市闵行区投入资金3亿元,基本建成覆盖全区范围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局、区域医疗中心、专业站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村卫生室)的卫生信息网络和区级数据交互平台,开通了二个区域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了与三级医疗机构的部分业务联动。我省卫生信息化将结合我省卫生工作实际和新农合信息化的优势,以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和村卫生室信息化为基础,以省、市二级综合信息平台和县级数据中心为重点,涵盖各卫生业务应用,努力打造具湖北特色、国内领先的卫生信息化体系。(三)我省卫生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和医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取
19、得了明显成绩。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全省37个试点县全面推进,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能力得到加强和提升,6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和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顺利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序展开,人民群众正逐步从医改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但是,当前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着爬坡和改革的双重挑战和诸多困难。深化医改的任务艰巨而繁重,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卫生监督和管理机制作用不明显,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加快推进医改进程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新的动力引擎来
20、推动和保障各项卫生工作。有效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将会极大推进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基于现代化管理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将为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实用共享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可以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全省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全面监测医改进展和卫生事业发展情况,能够实现跨医疗机构的临床信息共享和医疗业务协同,提供面向居民的全面医疗卫生服务和面向管理的医疗业务监管与辅助决策手段,促进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方便居民就医,降低医疗成本。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中共
21、中央国务院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和医改意见为指导,围绕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和医改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以职能转变、政务公开、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的,按照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总体部署、“3521”顶层设计思想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业务支撑系统,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和手段,真正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二)总体目标1、总体目标湖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起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全省卫生信息化体系。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构建覆盖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
22、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系统。围绕打造“数字健康湖北”和全省卫生工作中心任务,以建立现代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以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决策管理为三大核心应用主线,建设省、市二级综合信息平台和县级数据中心;以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新农合系统、村卫生室信息化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全省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五个一”工程,即“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个专网”、“一卡通”和“一支队伍”,使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居于全国领先水平。2、三大应用主线以医院电子病历为核心内容,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和
23、管理,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及双向转诊,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基础,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化,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居民健康体检、就诊治疗等信息,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支撑医疗服务一卡通。以综合决策管理为核心应用,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本医保、药品管理、财务监管等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实用共享、统一高效、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3、“五个一”工程“一套标准”就是要遵循国家和省政府信息化有关标准、规范及电子政务地方标准,建立包括消息和数据交
24、换标准、术语标准、文档标准、概念标准、应用标准和实施规范的全省统一的卫生业务信息化标准体系。“一个平台”就是要依照国家卫生信息化“三级平台”规划,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省、市二级综合信息平台和县级区域卫生信息数据中心,支撑和涵盖各类卫生业务应用,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一个专网”就是要建立以省电子政务专网为基础,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统一、安全、高效、通畅的网络应用基础环境。“一卡通”就是要以新农合业务、医院就诊服务为重点,分步实施全省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工程,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等信息的共享共用,方便居民就医,进一步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电
25、子病历的广泛、深入应用。“一支队伍”就是要以县(区)为基础,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化的专门机构和队伍,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建设一支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三)主要指标1、建立全省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遵循国家和省政府有关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及电子政务地方标准体系等要求,建立全省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坚持引用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实施国家标准、省级标准,开发和制定行业标准,推广和普及现有标准,关注和应用国际标准。建立包括消息和数据交换标准、术语标准、文档标准、概念标准、应用标准和体系标准的全省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2、建立全省卫生信息化平台架构建立1个省
26、级综合平台作为核心枢纽,建设13个市级区域卫生数据中心作为基础支撑,适应并满足医改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平台要求功能完备、标准统一、安全可靠。信息系统应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支撑和涵盖各类卫生业务应用,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3、建设全省卫生信息化专用网络环境按照全省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原则,全省卫生信息专用网络主要依托省电子政务专用网络进行建设,并在其网络基础上综合应用VPN、VPDN等先进信息技术,整合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的网络架构,拓展覆盖到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省级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安全、高效、快速通畅的网络基础
27、环境,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4、建设全省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工程全省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工程覆盖各卫生业务应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等信息的共享和共用,重点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院就诊服务等应用,以此为基础,构建数据交换平台,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实现居民健康服务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推动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和电子病历应用,方便居民就医,降低病人就诊费用。5、卫生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规划以卫生信息化省级平台为基础和支撑,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应用规范、系统接口、数据结构,制定涵盖各卫生业务应用的信息系统规划,统筹安
28、排资金,逐步推进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实施,避免重复浪费、信息孤岛等现象。6、建立全省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 建立全省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医疗卫生系统是涉及人民群众健康的服务性性行业,与众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相关行业如民政、人社等有紧密的联系。需要在全省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保障与民政的医疗救助、地名管理以及人社的医保、居保等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共用。四、 “十二五”期间全省卫生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一)全省统一的卫生标准体系建设认真开展对信息化有关标准、规范及电子政务地
29、方标准的学习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提高各级卫生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建设符合我省实际的卫生业务信息化应用统一标准体系,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实施要求和参考方案,包括消息和数据交换标准、术语标准、文档标准、概念标准、应用标准和实施规范等。(二)全省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全省6100万人口,基于信息平台的负荷能力和平台的风险等多种因素的考虑,结合我省卫生系统的现状,可考虑建设省级和市级两级数据中心的实现方式。INTERNET厅11楼数据中心灾备数据中心市级数据中心图3 省级平台网络框架图省级平台拟于2010年年底开始建设,计划于2012年建设完成。平台支撑
30、和涵盖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卫生资源网络直报数据采集监测、卫生资源基础数据与GIS、卫生业务数据共享与交换、监督管理、满足公众服务的需求等业务应用。图4 省级平台五层架构图省级平台由五层构成,其中第一层硬件网络平台要整合完善和综合利用现有网络设施和硬件资源,形成基础统一、功能分布的硬件网络基础环境,以保证实现信息共享与交换,形成合力来支撑全省卫生信息网络体系; 第二层基础数据库平台要构建标准统一但应用相对独立的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交换、业务监管、信息发布等平台提供基础和共用的数据支持; 第三层卫生业务数据交换平台依据
31、统一的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和数据交换规范,实现各卫生业务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是推进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应用的关键环节; 第四层卫生业务监管平台是以基础数据库平台、卫生业务数据交换平台为数据来源,实现对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数据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分析,提供对卫生业务开展监督管理、督导评价的辅助手段; 第五层信息发布平台是以厅门户网站和集群办公系统为依托,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信息发布、政务公开、数据查询、公众互动等功能的统一、规范的平台。市、州级数据中心拟于2011年开始建设,计划于2013年建设完成。需建立个案数据与管理中心,实现对区域内的居民健康档案、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摘要的集中存储、检索、共享、数据交
32、换等,建立电子认证系统,满足对卫生服务的科学评价、绩效考核和对居民健康进行评估分析的需求。考虑在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建立市级数据中心,人口规模较小的地区可考虑合并建立数据中心。全省建立1个省级综合平台(包括1个灾备中心)、13个市级数据中心。市级数据中心建设初步考虑为武汉市、宜昌市、襄樊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建立1个数据中心,黄石市与鄂州市、十堰市与神农架林区及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分别建3个市级数据中心。(三)全省卫生信息化专用网络建设为保障卫生信息省级平台和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使用,需要综合运用SDH、VPN、VPDN等
33、先进技术,以省电子政务专网为基础,建设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省、市、县三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等)的卫生信息化专用网络体系,为全省卫生行业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网络环境。图5 全省卫生信息化专用网络结构示意图全省卫生信息化专用网络体系建设包括链路建设、网络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链路建设采取租用SDH专线、VPDN拨号相结合的方式,统一分配和管理IP地址,在网络基础环境和技术上实现互联互通。(四)全省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工程以武汉18城市圈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工程为基础,尽快将农村居民健康一卡通覆
34、盖到全省,满足省内参合农民的网络身份识别和费用即时报销等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统筹推进以新农合业务、医院就诊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全省居民健康服务一卡通工程,逐步解决各医院就诊卡的“一院一卡、一人多卡、不能通用、无法共享”等问题。进一步拓展一卡通功能,建立融医疗、公共卫生、综合管理以及费用结算、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业务应用和数据交换平台,推进医疗资源和病人就诊等信息的共享和共用,提升医疗业务监督管理水平和手段,方便居民就医,推动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信息共享,为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提供基础支撑。(五)卫生业务应用系统规划依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各项卫生业务工作的具体要求,遵
35、循统一的标准规范和基本原则,以卫生信息化省级平台为基础和依托,认真研究和综合分析各卫生业务应用需求,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应用主导、重点突出”的要求,重点推进条件成熟、业务需求迫切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逐步提升卫生业务整体信息化水平。1、基础数据库与卫生GIS平台卫生资源公众服务基础数据库平台建设目标是为提高卫生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解决制约信息系统广泛使用和拓展深化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瓶颈,规划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和交换规范的,提供信息化平台的基础数据支撑。系统建设卫生业务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涵盖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经济运营、卫生危险源、采供血、医疗设备、门诊住院医疗救治活动等卫生
36、业务应用的基础数据信息。建立卫生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综合展示卫生资源分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卫生危险源分布、传染病疫情发生以及水文、道路网络等情况,实现从宏观上研究分析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布局,评估卫生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平衡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提供指挥调度的地理信息支撑,实现管理决策数字化。相关系统计划于2012年建设完成。2、卫生应急指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执法等信息系统在全省卫生信息化省级平台基础上,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遵循统一的基本功能规范和信息交换标准,搭建省、市(州)、县(区)三级医疗救治资源数据中心和交换平台,建设全省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平台、医疗救治及卫生监督执法等
37、业务系统,建立相关基本业务数据库和省级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与数据中心,及时采集、汇总和分析全省17个市州急救中心业务数据,掌握全省医疗救治专家、急救活动、急救资源调度与使用情况等信息,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医疗急救中心的医疗急救活动进行监测和统计分析,实现与中央、省政府的信息共享和调度指挥,逐步解决现有医院信息系统、急救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医学情报检索、卫生监督执法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等问题,积极推进全省公共卫生应急联动体系建设,实现120系统与110、119、122等系统的信息互动,迅速有效地掌握、调拨、利用各种资源,为居民健康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为有效应对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
38、事件或疫情、积极开展医疗救治活动等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最大程度地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相关系统计划于2012年建成。3、卫生资源网络直报数据采集监测平台以综合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为基础建立卫生资源数据采集、监测平台,集成整合各业务部门、多级单位的统计和报表业务工作,包括法定综合报表、卫生财务直报、新农合业务直报、医改工作进展监测与基本药物制度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传染病疫情直报、二级以上医院运营情况、居民死因抽样调查网络报告等。实现用户任意定义报表格式、勾稽审核关系、数据收集、数据上报、数据库自动管理、汇总分析、数据挖掘、报表输出与WEB发布等功能,以“通用模式”建立标准的报表处理功能
39、流程,真正做到“一个平台、全部覆盖”,从而提高数据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和数据共享交换能力。相关系统计划于2013年建设完成。4、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对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以及影响健康的有关因素和接受卫生保健服务过程进行系统化记录的文件,提供完整、系统的居民健康状况数据,是进行城乡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前提,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的相关要求,我省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提供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对电子档案进行注册、分类,实现省内所有健康档案在卫
40、生数据中心的集中存储、组织和管理,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分散在不同机构的健康数据整合为一个逻辑完整的信息整体。相关系统计划于2015年分批建设完成。5、电子病历的应用推广在医疗机构实施电子病历是推行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疗机构和全省三级医疗机构率先启动电子病历的实施应用,同时,分阶段逐步在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广电子病历的使用。从2010年开始,我省将首先推进全省电子病历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和实施试点工作。相关系统计划于2015年逐步建设完成。6、社区卫生服务与妇幼保健信息化建设分析全省妇幼保健与社区卫
41、生服务信息管理应用需求,建设省级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中心、市(州)级妇幼保健信息平台和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县(区)级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站等三级架构,涵盖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各阶段工作的信息系统,实现妇幼保健业务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实现个案信息的长期、连续追踪管理。建设以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数据中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网络及省、市两级社区卫生服务数据信息平台为主要内容(即“一个中心、一张网络、两级平台”)的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相关系统计划于2013年建设完成。7、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与服务体系依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和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具体工作任务,建立覆盖全省医
42、疗机构的基本药物管理与服务体系,完善监督、管理、统计、分析手段,形成统一的基本药物采购、配发、使用的监督体系,实现价格监测、数量统计分析等功能,有效评价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情况和效果,提供辅助决策参考信息。相关系统计划于2013年建设完成。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深刻认识信息化工作对医改全局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积极将全省卫生信息化作为省政府重大专项工作,由省政府统筹协调,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协调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中心机构和队伍,完善保障机制,协调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二)资金保障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卫生部和地方
43、财政投入,统筹经费使用和管理,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协调落实工作经费,充分发挥已有项目资金的作用和效益,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将卫生信息化建设纳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并列入各级卫生事业经费预算,严格资金管理。积极探索和研究市场化运作等资金筹集模式,吸引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拓宽资源来源渠道,对政府投入形成有效补充。(三)技术保障充分发挥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决策参谋作用,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论证全省卫生信息化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指导意见,积极开展督导检查和技术培训,提高设计、实施、管理等综合技术水平,为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六、重大项目实施计划与费用测算(一)实施计划省级平台及相关配套系统的建设主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其中核心部分省级平台及专线专网应当在2012年前后建成,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主要卫生业务应用系统逐步在全省部署实施,2015年陆续建成和完善。(二)投资概算及筹资建议依据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实际情况,参照人口、经济等基本信息,全省卫生信息化省级平台建设,包括卫生信息平台、专用网络、标准体系、“一卡通”工程、各卫生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及维护等部分,全部建设投资主要在“十二五”期间分年度进行。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