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概论-上传(共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学概论-上传(共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人口学概论复习提纲1. 人口:(马克思经典定义)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实现生命活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凡是具有某种特征的群体,都可以称之为一个人口(population),它是总体(universe)的同义词,在人口学中,人口(population)这一术语是指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inhabitants),尽管有时这一术语可用来仅指某一部分居民,如:学龄人口、可婚人口这样的人口,严格说来,应叫作分人口(subpopulation)。人口这一术语往往用来更具体地表示规模(size),即总体中个体的总数(total number)2. 人口变动:人口
2、状况受社会、经济和人口自身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动。人口变动可以分为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和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变化的过程)、机械变动(也称作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包括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的移动)、社会变动(是指一定数量的人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入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变动。社会集团是按照一定社会中人所具有的不同社会身份和经济标志进行划分的,如阶层或阶级,社会范畴如婚姻、家庭、收入、职业、文化教育、语言、国籍、宗教等),它们分别反映人口变动过程的不同侧面。3. 人口学:是对人口现象、人口变动和发展过程,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联
3、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进行科学研究的总称。(联合国1958年的定义)人口学(Demography)是对人口,主要是对其数量、结构(structure)和发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学科。人口学注重人口总特征的数量方面。4. 人口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按照一定的标志对其全部人口进行的调查,以取得该国或该地区的有关全部人口的社会、经济、自然特征的全部资料。人口普查是一次性的专门调查,以个人为调查对象,对全部人口的直接调查,规定有同一调查标准时间和科学定义的调查项目,调查数据具有权威性。5. 生存人年数:(通常简称为人年数)的概念是很简单的。它是一批人的人数和这批人生存的年数的乘积
4、。这一指标实际上就是该批人中的每一个人所存活的年数的总和。结论:如果出生和死亡人数在区间(,)内分布均匀的话,那么该区间内人口的生存人年数就等于区间长度(n)乘以该区间上的平均人数。在实际的人口统计中,我们经常利用区间长度与平均人数指标的乘积来代替或近似代替人年数指标或人年数概念,从而将计算人年数转化为计算平均人数。对于生存人年数np来说,n的区间可以任意延长或缩短,但必须以年为单位。如果是1个月,换算成年就是112年,而p是相应区间上的平均人数。6. 静态指标:人口静态指标反映的是人口的状况,通常采用人口构成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行业职业构成、婚姻构成;民族构成等。7.
5、动态指标:人口动态指标反映的是人口事件,这些事件主要包括:出生、死亡、迁移、结婚、离婚等。由于这些事件影响着人口总量的增加或减少,所以也称生命事件。8. 确切年龄:确切年龄(exact age),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至所经过的确切日数。实际生活中,除对不满一周岁的婴儿尤其是不满一个月的新生儿按月、日计算年龄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9. 周岁年龄:是指一个人从出生起到计算日止所经历的实足年龄,如一个人过了66个生日,尚未过第67生日,其实际年龄为66周岁。周岁年龄是人口学统计常用的年龄。也叫完全年龄(Completed age)。10. 虚岁年龄:计算年龄,民间传统习惯用虚岁来计算,每个
6、人出生就算1岁,之后每一个阴历年增加1岁,以春节为分界线,因此虚岁年龄比周岁年龄多1岁或2岁。11. 时期分析:研究若干批同批人在某一确定的时段内(如某一日历年内)所发生的人口现象(同期人分析)12. 队列分析:研究一批明确规定的同批人在各个时期的状况。(同批人分析)是一种纵向分析(longitudinal analysis)它研究的是拥有同样特征的人们的总体13. 假定队列:为了解决时期分析和对垒分析之间的矛盾,人口学家提出利用假定队列进行研究14. 时间年龄方格图:把出生日期、观察日期与年龄联系起来考察的坐标图。横轴:发生事件(出生、死亡、结婚等)的日期,每条垂线表示每年的1月1日,纵轴是
7、年龄或离起始事件的期间,横线表示确切年龄或发生时间的确切时间。每个人从出生日期相应的点开始向与横轴成45度角的方向画出的斜线,称为生命线,这条线将时间发生的日期、观察日期和年龄联系在一起。列克西斯(Lexis)图中沿斜线圈定的范围观察某一年出生者的人口事件和人口变化,则为同批人分析,沿垂线圈定的范围观察某一年的人口事件和人口变化,则为时期分析。实际的人口统计数据一般按照日历年度进行收集,多为时期数字,进行同批人分析将要将时期资料变为同批人资料,需要利用列克西斯图中表示的关系进行换算。15. 人口倍增时间:按当前增长率,需要多久人口将翻一番。一个保持1%增长率的不变的人口大约需要70年使人口翻一
8、番,增长率为2%的需要35年,增长率为3%的需要23年。16. 率:一般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发生某一事件的人口绝对数与该时期内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该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时期指标,而且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指标。该指标的单位是人/人年,表示的是发展水平和程度,与计算时选取的时间长短无关。17. 比例:比例反映的是总体中的某一部分与总体的比较关系,它是部分值与总体值之比,分子包括在分母中,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它表示以总体为单位,某一部分占总体的比重有多大,比例的值在0和1之间变化,总体各部分的比例的集合就是该总体的结构成分布。总体各部分比例之和为1。 18. 比:表示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的比较关系,在人
9、口统计分析中,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是研究指标间对比分析的重要方法,“比”正是说明两个数相对大小的一种指标。从统计学上看,人口学中的相对数主要分为三大类a) 第一类是强度相对数。比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密度等。它是两个性质不同又有某种联系的绝对数之比,人口学中的多数“率”指标以及各种人口密度指标都属于强度相对数;b) 第二类是比较相对数。它是两个同类绝对数之比,表示同类事件的相对规模和水平。人口学中的“比”大多反映的是比较相对数。比如出生婴儿性别比、抚养比等。c) 第三类是结构相对数。它是反映各部分由总体的百分比,即总体结构的相对数。人口学中“比例”则是反映这方面的内容。比如,男、女分别在人口中
10、所占比重,老年人口系数等。19.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年人口总数。(某年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差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该指标不考虑迁移产生的影响)20. 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全年增长人数/年人口总数。21. 粗出生率:出生率。在任意长的时期内活产婴儿数与该时期内总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是强度指标。在假定人口出生死亡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人年数等于时期长度乘以该时期内的平均人口数,因此粗出生率应该等于(CBR为粗出生率,为期内出生人数,为时期长度(以年为单位),为期内平均人口)22. 一般生育率:又称总生育率,GFR是一般生育率,为期内出生人数,为时期长度(
11、以年为单位),为期内1549岁育龄妇女平均数。23. 总和生育率:假定一批同期出生的妇女按照这一年的分年龄生育率度过整个育龄期,平均每个妇女所生的孩子数量。要注意,总和生育率是假定的一批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孩子数,而不是真正的一批妇女一生平均生育孩子数。如果绘制成图,可以看出,总和生育率高是分年龄生育率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面积越大说明总和生育率的值越高。面积越小该值也就是越低。24. 终生生育率:反映也是妇女一生的真实生育水平,而总和生育率则是假定的生育过程。总和生育率不等于妇女一生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为CFR终身生育率,T为年龄,a为出生时间(年),fa为年岁妇女生育率25. 累计生育率:是从生
12、育起点年龄开始,依次将各年龄生育率累加,一直累加到所规定的年龄为止。26. 标准化生育率:(Standardized Fertility Rate):按同一(标准)年龄构成计算的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生育率。消除了年龄结构的影响。27. 死亡率:(UN,WHO)“死亡是指出生后的任何时间生命现象的永久性消失”胎儿(或宫内)“死亡”以及完成出生过程以前的“死亡”都不作为死亡统计。胎儿死亡包括死产、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等。如果以一年为单位,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28. 婴儿死亡率:在一定时期内新出生的活产婴儿中,不满周岁死亡的婴儿占全部活产婴儿的比例称为婴儿死亡率,用千分比来表示。29. 封闭人口:是
13、指没有人口迁移变动的人口。封闭人口中只有人口的出生和死亡变动,区域内的人口增加和减少只与出生和死亡有关,在这个区域内不存在人口的迁入和迁出。30. 开放人口:指存在区域间的迁移和流动的人口。31. 死亡概率:指活到某一确切年龄岁的一批人在达到确切年龄岁之前可能死亡的那部分比例。32. 平均预期寿命:反映的是该年龄尚存人口未来平均还能活多少年。33. 生命表矛盾现象:某年龄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实际上反映的是该年龄尚存人口未来平均还能活多少年。在正常情况下,年龄越大的人口未来还能活的年数越少,年龄越小的人口未来还能活的年数也越多。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平均预期寿命应该不断减少。事实上,人们经常看到生命
14、表中1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大于0岁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这一现象称为平均预期寿命的矛盾现象。实际上这一现象并不矛盾,只是相对于多数年龄平均预期寿命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的一种特殊现象。34. 静止人口:在不存在人口迁移变动(封闭人口)的条件下,如果每年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总是相等的,这个人口就是静止人口。静止人口的人口总数是永远不变的。35. 稳定人口:如果一个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永远保持不变,那么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一定不变,这样的人口为稳定人口。36. 人口再生产:指由人口出生死亡决定的人口不断更替的过程。37. 更替水平:人们通常把达到简单人口再生产时NRR的值称为更替水平,此时女儿一代正好补偿母亲
15、一代的人数,两代人之间的人数相等。如果这种过程长期保持下去,人口将不增也不减。38. 粗人口再生产率(Gross Reproduction Rate):假定一批妇女按照确定的分年龄生育水平从育龄期开始到育龄期结束(不考虑死亡因素)平均每个人所生的女婴数。(GRR和TFR很相似,不过它只计算女儿的数目,GRR=女婴比例*TFR)从字面理解,它是真正测量“再生产”的指标妇女通过生育女儿来替代自己在人口再生产中的作用。 假定各年龄育龄妇女每年所生的孩子中,男孩或女孩的比例都是相等的,即出生婴儿性别比不随母亲生育年龄变化,这样粗人口再生产率就可以表示为: 39. 净人口再生产率:(Net Reprod
16、uction Rate),是假设妇女从出生起就遵循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和死亡率,那么这名(或这群)妇女一生中平均生育女儿的数量。与粗人口再生产率类似,但总是低于粗人口再生产率,因为它考虑到有些妇女可能在育龄期结束前死亡。40. 平均世代间隔:指母亲一代与女儿一代年龄的平均间隔1. 一般来说,妇女在生育第一或第二孩时生育年龄比较低,而生三孩、四孩或更高的孩次时,年龄就比较高了。2. 对于妇女生育水平比较高或者平均每个妇女生育的孩子比较多的地区,由于很多妇女生育多孩,而且生育多孩妇女的年龄又比较大,从而使平均世代间隔提高了;而那些生育水平比较低的地区,由于大多数妇女只生一、二孩,生育率是比较低的,平
17、均世代间隔相应就比较低。3. 因此,平均世代间隔并不能真正反映某一地区妇女的早育或者晚育情况,它必须同净人口再生产率指标结合起来使用才有意义。41. 内在自然增长率:在稳定人口的条件下 在稳定人口的条件下出生率不变:b=bT,B/P=BT/PT,BT/B=PT/P。根据人口增长的复利公式由于在稳定人口的条件下,两代人出生时性别比不变,两代人分年龄死亡不变,那么即稳定人口条件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k也称作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当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说明按现实状况发展,人口总量有增长的趋势;相反,当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说明按现实状况发展,人口总量有减少的趋势。自然增长率和内在自然增
18、长率:速度与加速度。42. 生命统计:指以人口生命事件为内容的统计活动和有关资料。生命时间包括人口过程中的出生、死亡、婚姻等内容,所以生命统计是研究人口过程生命运动规律的一种统计手段和方法。生命统计的内容一般包括上述事件的统计分析和生命表的编制。43. 人口迁移:指人口(个体或群体)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一般指在国家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移动。有两个要素,一是地理距离,一是停留或居住的时间长度。44. 人口城市化: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乡村逐渐变为城市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是指一个地区人口城乡结构中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亦就是一个地区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其总人口的
19、增长速度的过程。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是由地理位置、人口增长、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决定的。在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大批农村人口必然要逐步转变为城镇人口。)45. 人口系数:(少年儿童系数,成年系数,老年系数),老年人口系数是指一定时间点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少年儿童系数则是指某一时点上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6. 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47. 抚养比:(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a) 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100名
20、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ODR=P65+/P15-64*100%其中,ODR为老年人口抚养比,P65+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P15-64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b) 少年儿童抚养比:也称少年儿童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少年儿童。计算公式为:CDR=P0-14/P15-64*100%其中,CDR为少年儿童人口抚养比,P0-14为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数,P15-64为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c) 总抚养比:也称总
21、负担系数。指某一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用于从人口角度反映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关系。计算公式为:GDR=( P0-14+P65+)/P15-64*100%48. 人口年龄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49. 家庭计划:(Family Planning),只在一个家庭内部,由夫妻双方自由地、有计划地按其意愿和利益,调节子女数量和生育间隔,确定家庭规模。所以,家庭生育计划的实质,也就是由各个家庭有意识地自我控制或调节生育行为和生育数量。50. 人口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影响和干预人口运动过程以及人口因素发展变化的法规、条例和措施的总和。人口政策体系是影响和干预人口运动过程的,不仅是让人口的自然变动,而且包括人口的迁移变动和社会变动;不仅是调节人口数量的增减,而且也影响和干预人口质量、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的变化。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专心-专注-专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