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复习提纲(共8页).doc
《音韵学复习提纲(共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韵学复习提纲(共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音韵学复习提纲1. 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的分支? 音韵学(historical phonology),又叫声韵学,或者历史语音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的学科。是一门传统的学科,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是“小学”的一个门类,是“经学”的附庸。音韵学可以分为四个门类: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爲对象,研究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这里的“今”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古音)古音学:是相对“今音学”来说的,以诗经的用韵和谐声字爲主要材料,研究先秦两汉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上古音)等韵学:得名于等韵图。用字母、等、呼等概念分析反切原理和发音方法,并以韵图的形式
2、分析汉语的音节结构。北音学:对象是近代反映北方语音的韵书、韵图。(近代音) 2. 关于声母的概念(1) 声母 聲母(initial consonant)是指音節開頭的輔音。在音節開頭没有輔音的情况下,也可以認爲存在一個“零聲母”。而實際上普通話中真正的零聲母是非常少的。實際發音中往往帶有一个喉塞音或同部位的半元音。 聲母由輔音構成,但是輔音並不一定是聲母。輔音還可以充當韻尾。( -m, -n, -, -p, -t, -k, -l, -)。有些輔音(一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呣m(北京),五、唔m(廣州)。甚至跟聲母相拚成一个音節:湯th,鋼k,郎n,桑s(廈門)。(2) 声类 反切上字的分
3、类,由反切上字系联、归纳而来。广韵中452个反切上字,最多可以分析为52声类。(3) 字母 在音韵学上,古代学者称呼声母的别名,指字音的开头部分。字母的產生與佛教的傳播有關。在翻譯佛經的過程中,人們接觸到一種跟漢語、漢字完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即梵語文。梵文是一種拚音文字,以輔音字母爲中心,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受梵文的啟發,中國的音韻學家創立了字母。最早創制字母的人一般認爲是唐末的和尚守温。他的字母有三十個,見於敦煌發現的守温韻學殘卷。现在音韵学上流传的三十六字母是经后人曾补过的,它大致代表了唐、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三十六个声母。(4) 五音 音韵学家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不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喉音、
4、牙音、舌音、齿音、唇音五类,即所谓“五音”。玉篇卷末所附的五音声论以及广韵卷末附的辩字五音法都是这种分法。前者自内向外,分为喉、舌、齿、唇、牙;后者自外向内,分为唇、舌、齿、牙、喉。(5) 七音 在“五音”的基础上把“来”母别立出来称为“半舌音”,“日”母别立出来称为“半齿音”,是为“七音”。这种说法最早见于张麟之改编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6) 九音 在切韵指掌图中有“九音”说:把“半舌”与“半齿”并称为“舌齿音”,把“唇音”分为“重唇”与“轻唇”,“舌音”分为“舌头”与“舌上”,“齿音”分为“齿头”与“正齿”。(7) 清浊“清”、“浊”的区别在于声带的作用。“清音”是指不带音(发音时声
5、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是指带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8) 全次“全清”是指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清”是指送气而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是指带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次浊”是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3. 关于韵母的概念(1) 韵母 韻母是一個音節中聲母之後的音質成分。韻母可以進一步分析爲“韻頭”(介音)、“韻腹”(主要元音)和“韻尾”三部分。“韵母”不需区别声调。漢語普通話中,韻母的結構較聲母複雜。聲母由一個音素構成,韻母則不一定由一個音素構成。 韻母並不一定全部由元音構成。普通話中韻頭、韻腹两部分一般都是由元音充當,韻尾則可以由輔音充當。此外,有些輔音(一
6、般是響輔音)還可以自成音節,在有些方言中甚至可以跟其它輔音拚合爲一個音節。(2) 韵 即“押韵”的“韵”。从韵腹算起,不管韵腹之前有没有介音,或韵腹之前的介音是否相同。韵书里的“韵”有声调的区别。(3) 韵类 反切下字的分类。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都要做区别。(4) 韵部 比“韵”和“韵母”含义要广,它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不管韵头和声调是否相同。(5) 韵摄 等韻學的概念。等韻圖把韻尾相同、韻腹相近的韻歸併在一起,称爲一“攝”。韻攝是按照音近原則歸併韻得出的大類。歸併的原則是:不計聲調、不計韻頭、韻腹相近、韻尾相同(或相近)。广韵中公有16个韵摄。(6) 阴、阳、入 根据韵尾的不同,音韵学家
7、把古韵分为三大类: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无韵尾;阳声韵:以鼻音收尾;入声韵:以清塞音收尾。(7) 舒促 阴声韵和阳声韵只有平、上、去三个声调,入声韵只有入声调。所以音韵学上把前二者称为“舒声”,把入声韵称为“促声”。4. 关于声调的概念(1) 声调 聲調是一種超(非)音質音位。音位是具體语言中最小的有區别詞的語音形式作用的語音单位。非音質成分也可以作爲區别意義的手段。漢語的聲調的特點:一个音節之内的音高變化,音高的變化是連續的。 (2) 四声 传统音韵学对声调的分析法,分为“平、上、去、入”四类,也叫“四声”。用这四个字代表四声是举例性的。开始提倡“四声”大约是在齐梁之间,首先发现其存在并对其进
8、行分析研究的,是六朝的文人周顒、沈約等,他们受佛教徒“转读”佛经的影响而开始研究。“四声”只说明声调的四种类别,具体调值不明。(3) 调值 調值是聲調實際的高低昇降的音值。(4) 调类 調類是聲調的類别,調類的名稱是按照它同古漢語四聲的關係確定的。調值和調類是两回事,調類是相對固定的,相同的調類在不同方言中的調值卻不一定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5) 平仄 平仄的不同就是平声和上去入的区别。也就是说,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是诗词格律上很重要的概念。诗歌讲究平仄,就是为了构成声音的回环和抑扬,为了声音美。5.反切 用两个汉字来拼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叫反切。前一个字称为反切上字,后一个字称
9、为反切下字,拼出的另一个字被称为被切字。产生的时代大约在东汉后期。反切的方法是把一个单字的音分析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用两个方块字作代表。第一个字只取其声母,第二个字只取其韵母与声调,合起来成为所要拼出的字音。反切的优点在于:(1)避免了用生僻字給常用字注音 (2)可以給所有漢字注音反切的缺点在于:(1)部分反切不能切出现代音 (2)反切上下字含有多余成分 (3)切语用字纷繁 (4)简单的字有时用复杂的字作切语 (5)唇音字不分开合6. 广韵的由来和体例广韵这部韵书是陈彭年、邱雍等人奉皇帝命令修订的,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即公元1008年,正式的名称是大宋重修广韵。它是根据陆法言的切韵以及唐
10、代许多切韵增订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孙愐唐韵、李舟切韵等)编成的。广韵一开始并不是这部韵书的专称,因为唐宋韵书多沿用切韵这个名称,有的称为广切韵,有的又简称为广韵。体例: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共二六韵,所收字26194个。 先按聲調分大類(卷):平声分“上”与“下”,所以分为五卷。 同一聲調內分韻(韻目):平声分五十七韵,上声分五十五韵,去声分六十韵,入声分三十四韵。 同一韻內按同音字分小韻(紐):每一纽字数多少不一。每一纽的第一个字的下面用小体字加以注释之后,又用反切注音而且表明本纽所辖的字数。反切所注的音是指这一纽所有的字音而说的,至于某一个字有另一个读法,又音在該字下用反切或直音注音。
11、7.陈澧 系联法 我国第一个根据广韵里的反切来研究广韵声韵系统的人是清代的音韵学家陈澧。他采用的方法叫“系联法”,步骤是:找出廣韻所有的反切上字,查出每個反切上字的反切,比較反切上字的反切上字,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基本条例:凡反切上字同用、互用、递用的,必属于同一声类。(2) 分析条例:凡两个反切下字同一韵类的,那么上字不必同声类。(3) 补充条例:有些不能直接系联的切语,可以从“又音”和“互见”的反切来加以考证。 陈澧根据上述条例系联出四十个声类。他把“照、穿、床、审、喻”母各分为两类,又将“明、微”两母合为一类。陈澧的系联法有一定科学性,但在实践中没有完全遵守他所定的条例,所以其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韵学 复习 提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