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苏轼专题练(共13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苏轼专题练(共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苏轼专题练(共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20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名家精练:苏轼专题练【题文】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语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
2、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15.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答案】14CE15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
3、,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题文】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联盟2020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冬天。之前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求外放到杭州做官,后又请求调任密州,此词是他于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任时所作。马耳、九仙山:密州(今山东诸城)
4、周围风景秀丽的山峰。南宋张淏云谷杂记卷三记载密州城北有台,“东坡为守日,葺而新之,子由因请名之日超然台。”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是苏轼即将离任密州时所作,既有对密州风物的描写,也寄寓了词人的人生感慨。B. 上片先写词人登临密州有名的马耳山、九仙山时的所见,晴空里晚云飘逸,显得闲适自在。C. “真个是超然”一语双关,在抒发词人的超然情怀的同时,点出词人登临之处是超然台。D. 下片“小溪”三句。描写鸥鹭由团缩静卧到翩然飞去的情态,暗喻自己即将似轻烟离去。15. 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结构及抒情方式有何特点? (6分)【答案】14. B 15. 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结
5、构及抒情方式相一致,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词中景与情、实与交替着笔,情景交融。上片头三句描写远眺马耳山九仙山时所见之景,苍碧的山色与天色融为一体,傍晚时分闲散的云朵在天空飘逸,自然而然地传达了词人此时的心境;下片头三句描写翩翩飞去的鸥鹭在天空中如轻烟样消失,多少暗喻了词人此刻的身世处境。上片中间两句写词人登临超然台借以抒发超然之情;下片中间两句是词人感慨的直接表白,以“凄凉”二字回首“他年”的半生时光。上片结尾三句虚拟今夜的云彩和月亮,在想象中添色溢美;下片结尾三句虚拟词人歌笑的场景,意在表达对密州的暗恋。【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6、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登临密州有名的马耳山、九仙山”“晴空里晚云飘逸,显得闲适自在”错误。对诗句的理解有误,“前瞻马耳九仙山”是向前眺望马耳山和九仙山,此刻词人应该站立在超然台上;“碧连天,晚云闲”是说马耳山和九仙山的碧色与傍晚的天色融为一体,天空中有悠闲的野云在飘荡。故选B。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
7、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词上下片的内容结构及抒情方式有何特点”,需要结合上下片内容分析结构特点及抒情方式等。常见的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上下片都是先写实景,再抒情,后写虚拟之景。上片开头“前瞻”三句是实有之景;
8、中间“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点题作用;最后“莫使”三句是虚拟之景,借写超然台昼夜美景和登临之际的超然之感,以表达对密州的留恋之情。下片为词作主体。换头“小溪”三句同样是实有之景,惟鸥鹭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离去;中间“人事”二句则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时光,以至于既往半生的时光,尽于此二句中囊括之,尽于吟诵此二句时浮现之。同时又自然寓有今日登台,追忆往昔,今日亦将转瞬成为往昔之意;结合注释内容“之前苏轼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合自求外放到杭州做官,后又请求调任密州,此词是他于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任时所作”分析,末尾“莫忘”三句同样是虚拟之景,惟虚拟之景中添入嘱托之语,希望故友不忘旧人。【
9、题文】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壶中九华诗苏轼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明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注】此诗作于南迁途中。“云峰”一说庐山。神仙传中一个叫步公的人,常悬一壶,每夜跳入壶中,壶中别有天地山川。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舟行疾速。两岸山峰在眼中消失,却在梦中时现。B. 颔联“莫愁”,正见家乡五岭
10、渐渐远离的愁绪,但因“九华”俱在一石,稍慰愁情。C. “天池水”“玉女窗”运用典故描写出天池水落、玉女现身的惝恍迷离的仙境。D. 尾联告诉我们作者欲以百金购买九峰石的直接原因是他的“仇池石”太孤绝。15. 清代查初白评此诗“带南迁意而不觉”,试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6分)【答案】14. C 15. 首联“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写“莫愁”恰是有愁,是因为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孤绝”表面写“仇池石”,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寂寞。【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
11、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C项,“天池水落”没有用典,指的是山石层叠多姿,随着水落,一层层地展现出来。“玉女窗”指山石的通透玲珑,并非“玉女现身”。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隐藏于诗句中的迁谪意。首联“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
12、扫空。”诗人从实际生活、从大处远处落墨:清清的溪流,斗折蛇行,迅转如电,舟行疾速,岸上入云的诸峰很快在眼中消失了。“电转”极写舟行迅速而失掉云峰,透露出南迁时对中原山水的依恋。苏轼此次南迁,背离中原,远至南荒,其心情是凄苦的。颔联,景物描写透露了对中原山水的依恋之情。五岭离自己越来越远,是家乡越来越远。言“莫愁”,正见五岭千嶂之外之可愁;说“莫愁”,是由于“九华今在一壶中”,足以稍慰迁客寂寞之情。强作欢颜,聊以自慰。苏轼以六十高龄,万里投荒,其愁苦是深重的,但他没有把自己的痛苦直白地倾吐出来,他轻轻地提出“莫愁”二字,从反面着笔,而这小小拳石,竟成了诗人此际的唯一安慰,则其心中的空虚、孤苦,不
13、言而喻。颈联,正面描写壶中九华形象,写山石层叠多姿,玲珑宛转有如窗棂。诗句表现出一个老年诗人面对着这小小盆景、一往情深的孤苦形象。尾联,倾吐欲买壶中九华之意。“孤绝”表面写“仇池石”,实际也表明作者南迁时的孤独、寂寞。回答本题时,抓住重要词语“电转”、“莫愁”、“孤绝”等。分析诗中隐藏着词人的迁谪意。【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
14、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题文】安徽省”皖南八校“2020届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寻春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江城白酒三杯酽,
15、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题目为编者所加,原诗仅有诗前小序。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诗人被贬黄州期间。酽,yn,(汁液)浓;味厚。招魂,即楚辞招魂。传说宋玉因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怀王,希望他能悔悟,及时召回屈原。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设想“东风”为春之信使,城居的诗人没有感觉到春意,渴望春意的诗人于是主动出郊寻春、旧地重游。B. 颔联宕开一笔,不写寻春所获,而作起议论来,表达感慨,诗意警策。可结合作者同时期写的前赤壁赋来理解。C. “江城”诗中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既表明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诗歌 鉴赏 二轮 复习 名家 精练 专题 1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