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芜湖三十年变化(共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的家乡芜湖三十年变化(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家乡芜湖三十年变化(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的家乡芜湖三十年变化我的家乡是安徽省芜湖市。她是个美丽繁荣的城市,即使三十年前她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她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区坐落在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春秋时设邑,因鸠鸟繁多而得名“鸠兹”,距今已有2500余年;繁昌“人字洞”的发现,把人类的活动上朔到了200-250万年前。芜湖是安徽省的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芜湖是一个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古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称。一旦说到变化,首要提出的就是衣食住行。但是现在我却想先从交通来看,尤其芜湖作为临江城市,从芜湖的桥梁上就
2、能体现交通的发展:坐拥长江之畔,尽享青弋江穿城而过,美丽的芜湖得益于这一份大自然的恩赐。半城山半城水的芜湖自然和桥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改革前的浮桥、木筏子、石桥、木桥到改革后的步行桥、公路桥、铁路桥、斜拉桥等,一座座现代化桥梁的建立,见证着这座城市三十年来震撼人心的变化。2000年芜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它宛若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这座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大桥,全长达10公里,是目前长江上最长、最宽,通航净空高度最高的公铁两用大桥。随着芜湖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大,一座又一座桥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芜湖人的生活中。晚饭后,漫步在镜湖之畔的步月桥、九曲桥,杨柳依依,清风徐徐,尽享自然之美
3、。还有九莲塘的月洞桥、凤鸣湖畔的凤鸣桥芜湖的桥已经发展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了。芜湖的桥不仅拉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然也展现着百姓的生活。三十年前,因生活的贫困和布料的配给供应,加上颜色和品种的单调,人们多穿着以灰色、蓝色、绿色等为基调的中山装。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思想观念下,一件衣服父亲穿了儿子穿,哥哥穿了弟弟穿,穿了又穿,补了又补,只要能穿总是十分珍惜而舍不得抛弃。即使是要去参加婚礼等重要聚会,也难以穿上一件合适的新衣裳。贫穷的生活连温饱都成问题,更说不上什么时髦与亮丽了。而如今人们的着装已显多样化,无论是品种、样式还是颜色、款式都是丰富多彩,人们喜欢什么买什么,喜欢穿什么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乡 芜湖 十年 变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