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1下列对明朝科技发展的总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传统科技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对我国传统古典科技多创新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西方科技开始传入我国,中西合璧 A . B . C . D .2.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下列不属于明朝的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3.“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明代末年编著的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是( ) A .资治通鉴 B
2、.齐民要术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4.“以势若游龙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岭,奔腾万里,浩然大气,堪称一部以建筑写就的中华民族的史诗。”与这段描述有关的中国古代建筑是( ) A 都江堰 B 隋大运河 C 明长城 D 北京故宫5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全唐诗辑录的诗歌有近5万首 B .史记是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 C .本草纲目详细介绍了各种药物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D .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6.农政全书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
3、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据此可知此书( ) A 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B 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 吸纳了西方科技成果 D 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7从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加强思想专制的需要8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全书分成12目,共60卷,其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
4、、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由此可见,此书( ) A 是当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 B 是农业生产先进经验的集大成者 C 标志着北方农业的成熟 D 集中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9北京是我们市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期的都城是在( ) A 秦汉时期 B 两宋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10.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烤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煎思勰写成济民要术系伦改选造纸术李时珍写成体革纲目年异发明活字印刷术 A . B . C . D .11从秦朝到明朝再到现在,万里长城历经几千年,至今屹立于中国大地。电视剧霍元甲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精品资料 中考历史精品资料 中考历史课件 中考历史学案 中考历史设计 中考历史专题 中考历史试卷 中考历史指导 中考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