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疾病康复学重点(共11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临床疾病康复学重点(共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疾病康复学重点(共11页).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脑卒中【一】脑卒中:指起病迅速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二】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一、身体结构和功能水平的评定:1、意识状态的评定 2、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 3、运动功能的评定:(1)联合反应:指偏瘫时,即使患侧完全不能产生随意收缩,但当健侧肌肉用力收缩时,其兴奋可波及患侧引起患侧肌肉的收缩。 下肢(对称性, Raimiste现象): 健肢外展、 患肢外展; 健肢内收、患肢内收; (相反性):健肢屈曲 、 患肢伸展; 健肢伸展、 患肢屈曲;同侧性联合反应:患侧上肢屈曲、 下肢屈曲; 患侧上肢伸展、 下肢伸展;(2)共同运动
2、:指偏瘫患者期望完成某项活动时引发的一组合活动。共同运动是偏瘫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当让病人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活动,并形成特有的运动模式,并在用力时特别明显上肢屈曲共同运动: 肩胛骨上提、后缩肩外展,外旋(内旋) 肘屈曲 前臂旋后(旋前) 腕屈 指屈,内收 拇指屈,内收上肢伸展协同运动:肩胛骨前伸,向下 肩内旋,内收 肘伸展,旋前 腕微伸;指屈曲,内收 拇指屈曲,内收下肢伸展共同运动:髋伸,内收,内旋 膝伸 踝跖屈,内翻 趾屈曲,内收(3)姿势反射:指由体位变化导致四肢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的一种运动 运动功能的评定方法有:B
3、runnstrom评定法、Fugl-meyer评定法、Bobath评定法、上田敏评定法。4.其他功能评定二、活动水平的评定 三、参与水平的评定脑卒中评定可以做肌力测定么?why?(可能是问答题)答案:可以,但要做肌张力和异常运动模式的评定,不是单纯的肌力问题。脑卒中偏瘫时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运动功能评定,主要考虑上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的评定(如有无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异常姿势反射等及其程度),而不是单纯的肌肉力量的大小。但软瘫期或在已克服痉挛等调控功能障碍而恢复了随意运动时,也可以使用MMT肌力评定(具体自己添加)在发病后的不同时期,肌张力不断发生变化,有4种情况肌张力增加,以致出现肌痉
4、挛,后肌张力逐渐恢复正常肌张力降低后很快恢复到正常肌张力一直处于低肌张力状态 肌张力降低,后逐渐增加导致肌痉挛【三】康复治疗流程:(具体的自行补充,病例题有用)1、急性期:(1)积极预防和处理临床并发症。 (2)心理支持 (3)床上正确体位摆放:采用对抗肌肉痉挛的体位 (4)被动运动 (5)床上运动:1)双手十指交叉握的自我辅助运动 2)桥式运动 2、恢复期治疗:步行训练的三要素:1)患侧能负重2/3 2)主动屈膝屈髋 3)平衡达到三级3、后遗症期:一年以后为后遗症期康复治疗包括:(1)继续强化患侧的康复训练:适应症(简答题):主要用于慢性期中风患者的上肢治疗。患肢至少具备主动伸腕10度,其余
5、四指中任意两指的掌指和指间关节可以伸10度。患者没有明显的平衡障碍,能自己穿戴吊带,无严重的认知障碍、痉挛、疼痛、并发症。主要干预方法:在持续10-15天内对患侧上肢保持每天至少6h的训练量,同时对健侧上肢进行2-3周的限制性使用。4、并发症的治疗:并发症主要是肩部并发症(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症)及语言、认知、吞咽障碍肩部并发症:肩部问题是脑血管意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有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等 肩痛:早期预防和正确的治疗可以防治肩痛等肩部问题,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促进其独立功能活动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1.)正确的肢位摆放2).肩关节早期活动3).患肢负重与肩
6、托4).物理因子和药物等治疗 按摩疗法、静息位夹板、压力手套,以及手指和腕关节适度的被动活动有助于改善手和腕关节的肿痛,防止和关节挛缩畸形 :肩关节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以防止因制动引起的关节粘连变,但不适当的活动可以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和肩痛。在软瘫期,应以被动活动为主,并配合主动助力活动。 .患肢负重与肩托:患肢负重是指患者在坐位下,重心稍向患侧移,患侧肩关节外旋并稍外展伸肘,手掌支撑,手指伸直并拇指外展。这是一种增加本体刺激和抑制异常肌张力的有效方法,对防治和肩痛有效。在软瘫期,肩托的应用对防治肩关节半脱位有积极的作用,但长期和不适当的使用,可增强异常肌张力,从而影响上肢的功能活动,因此
7、,合理使用肩托有助于偏瘫上肢的康复。 :物理因子和药物等治疗:局部物理因子(如低中频电疗、超声治疗)的应用,某些镇痛和抗痉挛药物使用,局部注射类固醇制剂或交感神经阻滞,以及必要时松解肩内旋肌等治疗措施有益于缓解肩痛。按摩疗法、静息位夹板、压力手套,以及手指和腕关节适度的被动活动有助于改善手和腕关节的肿痛,防止和关节挛缩畸形。肩关节半脱位即指盂肱关节半脱位,是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早期康复预防是防止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的主要手段。应注意尽量使上肢处于抗痉挛体位;多向患侧翻身;坐起时让患侧上肢在抗痉挛模式中负重和将上肢伸向前、伸肘、对掌、十指交叉握手放在一适当高度的桌子上。一旦发生肩关节半脱位,治
8、疗原则主要是通过修正肩关节和肱盂窝的位置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固锁机制;刺激和激活肩周围的稳定肌;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其周围的结构的情况下保持充分的无痛的关节范围内的活动。治疗方法可采用按摩、拍打、挤压、快速或早期负重等增加肩周肌肉的肌力,以进一步改善肩关节的正常固锁机制,恢复肩胛骨的正常位置。在转移和活动其他部位时也可通过佩肩吊带保护肩手综合征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多在发病后13月内发生。坚持良姿位摆放,做患侧上肢负重训练时注意训练的强度与时间,尽量不在患手背进行静脉输液,防止患手遭受外伤,可以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一旦发生肩手综合征后,治疗目的在于首先尽快减轻水肿,然后是疼痛和强直。向心性缠绕压
9、迫手指的方法也可以减轻水肿。用直径约12mm的绳子从远端向近端缠绕患手每一手指及手掌至腕关节然后再一一解开绳子,可每天重复进行。此外冰水浸泡法、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也可用。与此同时还应鼓励患者做患手的主动运动,如不能完成可用健手协助完成主动运动;禁止做患侧上肢体重负重训练。被动运动法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颅脑损伤1.颅脑损伤是由于暴力作用,使颅脑组织结构遭受破坏或功能发生障碍。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机械性损伤之一,也是青年人因创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颅脑损伤方式:1)直接损伤: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挤压性损伤;2)间接损伤。3. Glasgow 昏迷计分法 轻型:14-15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内
10、;中型:9-13分,伤后昏迷在30分钟至6小时; 重型:8分以下 (表2-3-1)4.颅脑损伤临床表现(一)脑损伤(1)脑震荡: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逆行性遗忘(2)脑挫裂伤:1,意识障碍。2,局灶性症状与体征3,头痛与恶心呕吐4,颅内压增高与脑疝(3)弥漫性轴索损伤:长时间的昏迷(4)原发性脑干损伤:昏迷 瞳孔改变 锥体束征 去大脑强直 呼吸循环功能紊乱(5)丘脑下部损伤: 早期的意识障碍 高热或低温 尿崩征 水和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出血 急性脑水肿(二)颅内血肿:1)硬膜外血肿:主要来源于脑膜中动脉;2)硬膜下血肿:出血主要来源于脑皮质血管;3)脑内血肿:浅部血肿来源于脑皮质血管破裂,深部血肿
11、来源于深部血管破裂。5.颅脑损伤后常用的评定量表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症状继续进展的患者,可延迟开始康复或暂停康复治疗。 8.急性期康复原则:1)姿势控制,增加肌力、控制肌张力、维持正常姿势控制2)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防止关节挛缩3)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道感染,增强呼吸功能4)发挥身体残留能力,提高日常生活独立能力5)改善可能存在的言语、认知、心理障碍问题6)目的为有恢复意识潜力的患者排除恢复意识的障碍9.催醒治疗:药物、手术之外,可考虑以下信息刺激的方法,以助催醒。1)针灸和按摩治疗2)亲人谈话3)肢体运动和皮肤刺激4)音乐疗法5)高压氧治疗10.有关认知方面的物理治疗
12、1.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2.肌牵张技术3.改善肌力的训练 4.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5.平衡训练6.步态训练7.物理因子疗法(选择性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超短波、中频电疗、超声波血管治疗仪)11.有关认知的作业训练:1)失认症的训练 单侧忽略(1)不断提醒病人集中注意其忽略的一侧。(2)站在忽略侧与病人谈话和训练。(3)对忽略侧提供触摸、拍打、挤压、擦刷、冰刺激等感觉刺激(4)将病人所需物品放置在忽略侧,要求其用健手越过中线去拿取。(5)鼓励患侧上下肢主动参与翻身,必要时可用健手帮助患手向健侧翻身。(6)在忽略侧放置色彩鲜艳的物品或灯光提醒其对患侧的注意。(7)阅读文章时,在忽略侧一端放
13、上色彩鲜艳的规尺,或使其用手摸着书的边缘,从边缘处开始阅读,避免漏读2)失用症的训练 运动失用 如训练病人完成刷牙动作,可把刷牙动作分解,示范给病人看,然后提示病人一步一步完成或手把手地教病人。也可以将牙刷放在病人手中,通过触觉提示完成一系列刷牙动作。反复训练,改善后可减少暗示、提醒等,并加入复杂的动作。3)记忆训练: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方法: PQRST法:P是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Q是向自己提问与内容有关的问题;R是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资料;S是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T是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检验自己的记忆注意力和集中力训练:猜测游戏和删除作业。记忆训练:视觉记忆,地图作业,彩色积木块
14、排列小儿脑瘫【一】脑瘫: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概念核心内容三要素:脑损伤在发育时期、运动障碍是非进行性、姿势异常的永久性两个条件:运动发育迟缓、异常姿势反射及异常运动模式【二】诊断要点:一、诊断条件:1)引起脑瘫的脑损失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出现 4)有时并发智力障碍、癫痫、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二、临床分型:1.按临床特点可分为以下类型:1)痉挛型:以锥体系受损为主,最常见;2)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不随意欲动增
15、多,表现为手足徐动(其次常见)、舞蹈样动作、肌张力不全及震颤等;3)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4)肌张力低下型:往往是其他类型的过渡形式;5)混合型2、按瘫痪部位分: 1)单瘫 2)双瘫 3)三肢瘫 4)偏瘫 5)四肢瘫【三】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完成的评定1、小儿脑瘫的主要障碍是运动发育落后,随意运动障碍,所以粗大动作与精细动作的评价在小儿脑瘫康复评定中可视为评价的核心内容2、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分五个功能区,A区:卧位与翻身;B区:坐位;C区:爬与跪;D区:站立位;E区:行走与跑跳3、小儿的内收肌角、腘窝角及足跟耳角度大于表中数值时,提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数值时,提示肌张
16、力偏高。足背屈角则相反,大于60-70度为肌张力提高,小于60-70度为肌张力减低。4、脑瘫治疗的总目标:1)防治畸形 2)使肌张力正常化 3)鼓励对称性的和双手的活动4)促进接近正常和正常的运动和技能 5)早期要限制较轻较侧的代偿 6)力图改善较重的一侧【三】康复治疗方法:1、运动疗法:(1)头部控制训练:俯卧位抬头时小儿发育过程中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动作(2)翻身训练 (3)独坐训练:正常小儿7-8个月可以坐,不会坐是指坐位发育停滞在扶腰坐以前的阶段或出现跪坐、坐位后倾等异常姿势。 (4)爬行训练:爬行在婴幼儿动作发育中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促进全省动作的协调发展,为直立行走打下基础,而且可以
17、较早地面对世界,增加空间的搜寻,主动接受和认识事物,促进婴幼儿认识能力的发育四爬位的实现:四爬位是指以手和膝盖为负重点的跪位姿势,因此,需要有良好的双肩、髋关节负重能力及控制能力,四爬位平衡反应出现的保证。 (5)膝立位训练. (6)从坐位到站位的换位训练:由坐位到站位的转换,标志着大关节控制力、负重能力的完善,是步行的重要条件 (7)独站训练:静态平衡是独站的前提,动态平衡是独行的前提 动态的站立姿势:指站立时头、躯干、四肢各部位可随意进行适当的活动而仍能保持平衡。站位平衡反应:是人体在站立状态下重心移动时防治跌倒的反应。2、作业治疗:目标:使脑瘫患儿随意地有目的地、有效地使用上肢和手,最大
18、程度地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其感、认知操作能力、培养其学习与社会交往能力,使其生活满意3、传统康复治疗:1)小儿脑瘫中医辨证属中医“五迟”“五软”的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导致患儿肝肾两虚、脾气亏虚2)头针治疗注意事项: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采用强刺激。头针留针期间,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小于6个月婴儿忌用,患儿癫痫发作期慎用3)体针疗法注意事项:对于体质虚弱的患儿,每次针刺穴位不宜过多,根据病情可不留针;痉挛型患儿不宜采用强刺激手法,手足徐动型患儿不宜留针。对于小儿脑瘫一定要遵循“三早”的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脑瘫的食疗重在调理肝、肾、脾三脏功能脊髓损伤的康复1、 定义 指由于各种
19、致病因素(外伤、炎症、肿瘤等)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2、 按损伤严重程度分类 1)完全性损伤:是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骶段(S45)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可有部分保留区(会阴部的组织边缘),但不超过3个节段。骶部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感觉、肛门深感觉,骶部运动功能是通过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有无自主收缩来确认。 2)不完全性损伤:指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因脊髓损伤平面未发生完全性的横贯性损害,临床上有不同程度恢复的可能。 3、评定损伤水平时应注意四点要求:脊髓损伤水
20、平主要以运动损伤平面为依据,但T2L1节段,运动损伤平面难以确定,故主要以感觉损伤平面来确定。用关键肌和关键点的方式使运动和感觉平面的评测标准化。确定损伤平面时,该平面关键性肌肉的肌力必须3级,该平面以上关键性肌肉的肌力必须4级。损伤平面的记录:若感觉水平和运动水平两者不一致,则以两者中节段高的水平为准4、损伤程度的评定 ASIA脊髓损伤分级损伤程度 临床表现 A 完全性损伤 B 不完全性损伤 C 不完全性损伤 D 不完全性损伤 E 正常S45无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损伤水平以下,包括S45,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运动功能保留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功能存在,
21、大多数关键肌肌力3级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5、脊髓休克是指脊髓受到外力作用后短时间内脊髓功能完全消失。持续的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周,偶有数月之久,包括躯体感觉、内脏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肌张力和损伤平面以下的一切神经反射均暂完全消失,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性损伤。脊髓休克应被视为是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而不是提示预后的征象。球(海绵体)肛门反射是判断脊髓休克是否结束的指征之一,此反射的消失为休克期,反射的再出现提示脊髓休克结束.6、感觉平面的确定C2枕骨粗隆 C3锁骨上窝 C4肩锁关节顶部 C5肘前窝桡侧 C6拇指 C7中指 C8小指 T1肘前窝尺侧 T2腋窝顶部 T3第三肋间锁骨中线 T4第四肋间锁骨中线
22、 T5第五肋间锁骨中线 T6剑突水平 T7第七肋间锁骨中线 T8第八肋间锁骨中线 T9第九肋间锁骨中线 T10脐 T11第11肋间(在T10-T12之间)锁骨中线 T12腹股沟韧带中点 L1在股前中点上 L2大腿前中部 L3股骨内上髁 L4内踝足背 L5第3跖趾关节 S1外踝 S2腘窝中点 S3-5坐骨结节 S4-5肛周区7、运动评分法(ASIA)(选择)右侧评分 平面代表性肌肉左侧评分5555555555C5C6C7C8T1L2L3L4L5S1肱二头肌桡侧腕伸肌肱三头肌中指指深屈肌小指外展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胫前肌足母 长伸肌腓肠肌55555555558、恢复期的治疗:(1)肌力训练 (2)垫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疾病 康复 重点 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