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教案(共25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环境监测教案(共2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教案(共25页).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环境监测及实验教案 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环境监测国内外的发展状况2、理解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掌握环境监测目的、分类、特点、技术及主要环境标准4、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以及环境监测在环境分析评价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教学重点1、环境监测定义2、环境监测分类3、环境优先监测及优先监测污染物4、环境标准的定义,重点讲述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控制标准5、环境标准的分类6、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本节要求:通过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认识环境监测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环境监测的多种分类方法以及各种分类的依据,
2、重点介绍按环境监测目的进行的分类;通过对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特点的了解,树立对本课程的正确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一、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二、第二节 环境监测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本节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了解环境监测的特点;掌握优先监测原则和优先监测污染物;一、
3、1、被动监测(污染监测阶段):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对痕量环境污染物进行分析;2、主动监测(目的监测):20世纪70年代,化学、物理、生物手段对污染进行监测;化学监测:对污染物分析测试;物理监测:对物理(或能量)因子热、声、光、是磁辐射、振动及放射性等强度、能量和状态测试;生物监测:对生物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发出的各种反应和信息,如受害症状、生长发育、形态变化等测试;生态监测:对区域群落、种落的迁移变化进行观测;环境分析只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某一化学毒物的含量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之一,环境中各种污染物之间、污染物与其他物质、其他因素之间还存在着相加和拮抗作用。为寻求危害的原因,人们着手
4、调查研究污染物质(对象)的性质、来源、含量以及分布状态,并以基本化学物质为单位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目的),即环境分析。环境监测的前身及基础。3、自动监测(污染防治监测阶段):自动连续监测系统的应用。二、1、(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对人或生物体的影响有以下几种情况:单独作用: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共同作用而
5、加深危害的;相加作用: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相乘作用: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污染等有关。2、(1)、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的综合性;(2)、连续性:只有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3)、追踪性:质量保证体系。三、1、化学、物理技术:化学分析方法、仪器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性
6、质);仪器分析方法(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2、生物技术:利用植物和动物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伤害症状、污染物含量、生化反应、植物监测器、生理机能变化等;3、监测技术的发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离子色谱、HPLC等;发展大型、自动连续监测系统;小型便携式、简易快速的监测技术;四、由于环境污染物成分复杂、随即多变、时空分布广、浓度变化大,因此不论从人力、物力、财力或从化学毒物的危害程度和出现频率的实际情况,某一实验室不可能对每一种化学品都进行监测、实行控制,只能有重点、针对性的对部分污染物进行监测和控制,这就是所谓的优先监测原则。优先监测那些危害大、出现频度高
7、的因素。优先监测的污染物包括:1、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物;2、已有可靠的监测方法并能获得准确数据的污染物;3、已有环境标准或其他依据的污染物;4、在环境中的含量已接近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浓度,棘手的污染趋势还在上升的污染物;5、样品有代表性的污染物;第三节 环境标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学习环境标准的定义,掌握我国环境保护标准的分类方法,掌握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了解各环境要素的标准。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一、1、三级:国家级、地方级、行业级;2、六
8、类环保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两级;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只有国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规定,是环境政策目标,是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染物控制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所做的控制规定。问题: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
9、的标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地方标准应该符合以下两点:国家标准中所没有规定的项目;地方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以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环境基础标准:是在环境标准
10、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做的规定,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环境方法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为对象制订的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就是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环保仪器、设备标准: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二、1、标准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2、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3、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环境质量基准:是由污染物(或因素)与人或生物
11、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确定的,不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人为因素,不随霎时间而变化,不具有法律效力;环境质量标准:是以环境质量基准为依据,并考虑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而制定的;它既具有法律强制性,又可以根据技术、经济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变化而不断修改、补充。标准要定在最佳实用点上,既不能强调技术先进而使大多数企业难以达到,也不能强调可能,迁就现有的落后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三、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代替GB3838-88,GHZB1-1999)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GB/T14848-93 地下水质量标准CJ3020-9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GB5084-92
1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B12941-9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5749-85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978-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552-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4-85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14374-93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470.1-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2-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品GB14470.3-93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GB4287-9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92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
13、标准修订为 GWPB 21999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92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 GWPB 41999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0-95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5581-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DB地方标准代号;HJ环境保护行业代号;CJ城建行业四、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14-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GB9137-88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3840-
14、91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9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31999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 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1996 炼焦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1996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1-93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11999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2-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3-9
15、3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11999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4-93 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为GWPB 11999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5-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761.6-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GB14761.7-93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排放标准GB14621-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 11999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 52000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5468-91 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11642-89 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测试方法GB/T14762-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试验方
16、法GB/T14763-93 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的测量收集法GB11340-89 汽车曲轴箱排放物测量方法GB/T3845-93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6-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滤纸烟度法GB3847-83 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GB/T5466-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14622-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工况法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六、GB4284-84 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5085-85 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8173-87 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795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CJJ17-88 城市生活
17、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GB1689-1997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七、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5190-9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4623-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11339-89 城市港口及江河两岸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90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9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3-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4-90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495-7
18、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八、GB8703-88 辐射防护规定GB9133-88 放射性废物分类标准GB8702-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11215-89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九、GB 4285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WKB 11999 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GWKB 21999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WKB 32000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十、HJ/T1-92 气体参数测量和采样的固定位装置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2.2-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
19、/T3-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HJ/T4-93 柴油车滤纸烟度计技术条件HJ/T5.1-93核设施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研究堆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HJ/T5.2-93核设施环境影响保护管理导则放射性固体废物浅地层处置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与内容HJ/T6-94山岳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7-94中国档案分类法环境保护档案分类表HJ/T8.1-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科学研究HJ/T8.2-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环境监测HJ/T8.3-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HJ/T8.4-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污染源HJ/T8.5-94环境保护档案管理规范环境
20、保护仪器设备HJ/T9-95 环境保护档案著录细则HJ/T10.1-1995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HJ/T2.4-199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11-1996 环境保护设备分类与命名HJ/T12-1996 环境保护仪器分类命名HJ/T13-1996 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与规范HJ/T10.2-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3-1996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环评方法与标准HJ/T14-1996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T15-1996 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16-19
21、96 通风消声器HJ/T17-1996 隔声窗HJ/T18-1996 小型焚烧炉十一、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参考国外标准、从公式估算、直接做毒理试验等。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水体和水体污染的基本概念2、了解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3、掌握水质监测任务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原则4、熟练掌握地表水、地下水、水污染源等各种各类水体的监测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方法,特别是三断面法的原理和方法及各类水样采集5、掌握地表水、废水、底质等水样的采集和采样器使用及水流量测量,掌握水样的运输和保存原理与方法6、掌握水样的预处理方法7、熟练掌握水体各项物理指标:水温、颜色、味道、残渣、电导率、浊度、透明度
22、、矿化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的检验方法原理、适用情况和注意事项8、熟练掌握水体中主要的有害金属:汞、镉、铬、铅、砷重金属的主要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容量法9、熟练掌握水体的酸碱度、pH值、溶解氧、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硫化物和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方法原理、操作要点、方法适用范围等基本内容10、熟练掌握水体有机污染物的测定: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挥发酚类、矿物油11、了解底质样品的制备与分解,污染物的测定方法原理和操作要点12、了解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教学重点1、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订2、地表水的采集方法和
23、采样器3、水样的保存方法4、水样物理性质的检验:颜色、臭阈值、浊度和透明度5、含汞水样预处理、冷原子吸收法、冷原子荧光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汞6、含铬水样预处理、六价铬的测定原理、总铬的测定原理7、酸度和碱度的定义及测定计算8、溶解氧:水样的采集、保存、测定原理、结果表达9、含氮化合物水样保存、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的测定原理10、水样中硫化物的采样及测定11、COD:测定水样CODMn和CODCr的采样、保存、测定方法原理、结果计算与表达、操作注意事项12、BOD:BOD5的测定原理及计算13、总有机碳(TOC)的测定原理14、挥发酚:水样预处理、测定原理、结果计算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监测 教案 25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