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总结(共15页).doc





《临床药理学-总结(共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药理学-总结(共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绪论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不良反应(adve
2、rse drug reaction,ADR)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 期临床试验 是在人体
3、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健康人 II期临床试验 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靶疾病的患者 期临床试验 是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要求在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期临床试验 也称上市后监察。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考查新药的安全有效性,即在新药上市后,临床广泛使用的最初阶段,对新药的疗效、适应证、不良反应
4、、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扩大临床试验,以期对新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做出进一步评价,进一步了解的疗效、适应证与不良反应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新药的分类新药: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按照新药管理部门的要求,新药西药注册分为I,II,III,IV,V,VI类I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II类:改变给药途径且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制剂III类: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IV类: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V类: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VI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临床试验方案内容22条。1、
5、题目和立题理由。2、试验的目的。3、试验设计。4、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5、数据处理和统计学方法。6、观察指标。7、流程。8、不良事件的评定和记录试验设计“四性”原则:代表性、重复性、随机性、合理性二药代动力学重点:参数(半衰期、时量曲线、清除率、分布容积、生物利用度、曲线下面积)TDM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药物体内过程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药物体内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
6、abolism、excretion,ADME),即ADME四个基本过程。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统称为消除。转运主动转运:逆浓度差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饱和性、无竞争性易化扩散:顺浓度差转运、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饱和性、竞争性简单扩散受到药物的溶解性和解离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吸收 药物自给药部位经细胞组成的屏蔽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药物在肠道吸收后,通过肝门静脉进入肝脏,部分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被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也随之下降的
7、现象。影响因素:药物作用的快慢与其吸收速度相关分布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向全身各部输送的过程影响因素 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与组织蛋白的亲和力 局部血流量 血浆蛋白结合率 特殊细胞屏障(血脑、血眼、胎盘)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先分布于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随后向其他组织器官转移的这种现象血浆蛋白结合率:血中与蛋白结合的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数。暂时失活、可逆性、动态平衡、临时储库特异性低、竞争结合、置换现象,血浆蛋白过少或变质蛋白结合率,易中毒代谢 药物作为外源性物质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生物转化或药物代谢 相:氧化(oxidation)、还原(reduction)、水解(
8、hydrolysis)极性增加,大多数药物失活主要酶:肝药酶(cytochrome P450, CYP)选择性低、活性有限;变异性较大,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诱导或抑制。酶诱导剂可使合用药物的效应减弱,而酶抑制剂可使合用药物效应增强相:结合(conjugation)极性进一步增加主要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经机体的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大多为被动转运。2.药代动力学参数(1)曲线下面积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
9、)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2)达峰浓度Cmax: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吸收后的血药浓度最大值(3)达峰时间tmax:达到药峰浓度所需的时间(4)表观分布容积Vd: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Vd=A(体内总药量)/C(血药浓度) Vd意义 用来估算血容量及体液量 5L分布于血液10-20L细胞外液40L全身体液40L某一器官内浓集反映药物分布的广泛性或与组织结合的程度根据药物的分布容积调整剂量(5)半衰期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
10、定值(6)总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假设生物利用度完全:给药速率 = CLCss (7)稳态血药浓度Css(steady state concentration,坪值plateau,Cp):属于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在恒量恒速重复多次给药4-5个t1/2后,给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体内药物的总量不再增加而达到稳定状态,曲线趋向平稳,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Css意义 其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其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与t1/2成正比(8)生物利用度(F):应用药物或药物制剂后其所能达到体循环的程度影响F的
11、因素:吸收前的药物降解 吸收后的首过消除F绝对 = AUC(po)/ AUC(iv)100%F相对 = AUC(试验)/ AUC(参比)100%(9)负荷剂量(loading dose,DL):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水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DL =CpVd/F R(给药速度)=CpCL 3.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药物不
12、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重点:定义、包括、原因、机制(AB型,哪些属于哪型)诊断标准(5点)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1.ADR包括(副、毒、后、继、过、依、撤、特、突、癌、畸小撤过继给继父后,特爱脱衣吸毒) 副作用(side effect):在药物正常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13、特点:a药物固有作用 b停药后很快消退 c较轻微 d为可逆性功能变化 毒性反应(toxic effect):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某些器官或组织生理功能异常和结构病理改变。急性剂量过大所致慢性长期应用所致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治疗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学效应。长期链霉素所致永久性耳聋短期巴比妥类药物所致宿醉现象 继发反应(secondary effect):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后果,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抗菌肠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effect):药物作为半/全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非正常免疫反应。特点:a与药理作
14、用无关 b与药物剂量无线性关系 c不易预知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身体状态,或二者兼有。表现:强迫性要求连续或定期用药,否则出现精神/生理症状 撤药综合症(drug-withdrawal syndrome):长期用某药适应性突然停药出现症状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effect):由于先天遗传导致的对某些药物异常敏感。大多是机体缺乏某种酶引起,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即使很小剂量也会发生,且其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特点:a与遗传有关,如某种药物代谢酶缺乏 b与药理作用无关 致突变(mutagenesis):药物导致遗传
15、物质(DNA)出现变异,并可遗传。如基因突变、染色体重排 致癌(carcinogenesis):因药物引起某些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恶性肿瘤。药物为最主要化学致癌物。癌症潜伏期数月或数年,可发生在用药者本身,或其子代,难以预料。 致畸(teratogenesis):能作用于妊娠母体,引起胚胎和胎儿发育障碍。妊娠2周-3月易胎儿畸形。2.ADR分类根据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有无关系分类:A型药物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剂量相关型 dose-related drug reactions 该反应为药理作用增强所致 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剧 可预测 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
16、性反应、首剂效应、后遗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B型药物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剂量无关型 non-dose-related drug reactions 该反应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 与药物剂量无关, 难以预测 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用一般的毒理学筛选难以发现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3.ADR原因A型药物不良反应a药物动力学因素:吸收、分布、代谢、排泄b药效学因素:药物作用靶器官的敏感性增高c患者的个体差异:种族、性别、年龄、血型、生理状态、疾患年龄:婴幼儿速度慢,肾脏排泄功能差,药物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老年人速度慢、血中含量降低等情况,药物不良反应
17、的发生率一般较高疾患:肝脏疾患时,血中含量减少,与药物的结合力降低也可引起游离药物的血浓度升高d药物因素:立体异构体的代谢和药效差异、药物相互作用、药理作用B型药物不良反应a药物异常性新的剂型;药物有效成份的分解产物;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等赋形剂;药物中的杂质;不恰当的给药途径b病人异常性 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的特异性遗传素质使机体产生异常药物反应。如,氯霉素导致再障免疫异常:绝大多数药物过敏反应为B型不良反应。如,青霉素+蛋白质全抗原过敏反应4.ADR诊断标准开始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可疑药物不良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药物不良反应类型所怀疑的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可
18、用患者的病理状态、合用药、合用疗法的影响来解释停用或降低剂量后,可以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减轻或消失(去激发)再次接触可以药物,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再激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再出现可以肯定因果关系,然而在此给药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险,应慎用此法)五级 Definite肯定:按顺序、类型符、排除他、去激发、再激发Probable很可能:按顺序、类型符、排除他、去激发Possible可能:按顺序、类型符、他可能Doubtful可疑:按顺序、类型符、他可能、无去激发Impossible不可能:均不符5.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药物上市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发现药物新的和罕见的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
19、6.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DID):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结构损害,并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临床分类:可预期的药源性疾病(特点同A型不良反应)、不可预期的药源性疾病(特点同B型不良反应)几乎所有脏器均为药源性疾病的靶器官!7.药物的相互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结果:药物作用的增强或减弱 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 导致有益的治疗作用或有害的不良反应注意:一般所谓的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药在人体内相遇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分类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在患者用药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即物
20、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如在静脉输液中或注射器内。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物使另一种并用的药物发生药代动力学的改变,从而使后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发生改变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药理效应相同/相似的药物,如合用可发生协同作用,表现为联合用药的效果等于或大于单用效果之和。 拮抗作用:药物效应相反,或发生竞争性或生理性拮抗作用的药物合用,表现为联合用药时的效果小于单用效果之和。 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理作用:抗炎、解热、镇痛作用机制:抑制环氧酶COX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AA)Cox1血栓素A2(血小板)、前列环素(胃肠粘膜)、前列腺素
21、E2(肾) Cox2炎性前列腺素促发炎症 【副作用】 【抗炎镇痛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抑制Cox 前列腺素(PGs)造成的炎症症状:红、肿、热、痛前列腺素:都具有前列烷酸的基本结构,根据五碳环上取代基及双键位置的不同分类Cox-1结构性酶(生理性)主要表达在胃肠、肾、血小板,促使合成PG,参与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保护作用受抑制后出现不良反应Cox-2诱导性酶(病理性)主要表达在巨噬、纤维母、软骨、表皮、内皮细胞等,基础状态水平极低,炎症时明显增加受抑制后出现肯定的抗炎作用选用原则:选择性抑制COX-2的NSAIDs 与预防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同用 禁忌同时用两种NSAIDsNSAIDs计量适宜,不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药理学 总结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