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docx
《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必背古诗文58篇情境默写一、必修(8篇)劝学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荀子劝学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 ”。3.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 , ”。4.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5.荀子劝学中指出:“青, , ”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6.荀子劝学中“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7.荀子劝学中
2、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8.荀子劝学中“ ,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9.荀子劝学中“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这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1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说“ , ”。12.只要
3、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屈原列传(节选)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4、。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上称帝喾, , ”这三方面。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谏太宗十思疏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 ”,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3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
6、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 ”;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 ”。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 ”。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 , ”,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 ”。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
7、“ , ”。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 , ”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 , ”,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师说1.师说中,韩愈指出“ , ”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2.师说中,韩愈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 ”。4.韩愈在师说中用“ , ”两句分析人们在学习中存在很多疑难问题的原因,并深深叹息。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8、 , ”。6.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7.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8.韩愈在师说中写了世人在对待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的不同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9.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孩子“ , ”。 10.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11.师说中能够回答“愚人之所以为愚”的语句是“ , ”。1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
9、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1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14.“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是一致的。 15.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 , 。”阿房宫赋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4.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5.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
10、语句是“ , ”。6.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7.阿房宫赋中“ ,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 ”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练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 , ”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10.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 ”。六国论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悲夫!
11、有如此之势,“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 , ”。3六国论在夹叙夹议的文字中,也流溢着作者的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 ”的惋惜,对为国者“ ”痛惜、激愤,都溢于言表。4.六国论中作者借“ , ”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5.作者首先引出“ , ”的设问,紧接着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6.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8.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
12、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游褒禅山记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2.“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3.游褒禅山记中说当游览者走进昏暗之处的时候,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句子是:“ , ”。4.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所得的原因的句子:“ ”。5.作者论述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 , , , ” 。6. 作者论述有了大志,不随随便便地止足不前,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 “ , , , ” 。
13、7. 论述没有到达理想的境地而不后悔的句子:“ , , ” 。8.“ , , ”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使作者触目伤怀,慨叹不已。赤壁赋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2.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句子是“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 , ”。6.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7.苏轼在
14、赤壁赋中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句子是“ , ”。8.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 , ”。9.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10.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 , ”。11.苏轼在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道理的句子是“ , ”。12.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感慨的句子是“ , ”。1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友人于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14.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自己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了翅膀的句子
15、是“ , ”。15.苏轼在赤壁赋中“ , ”生动表现了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的潇洒惬意。二、选修(10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 , 。”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古诗文 58 情境 默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