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泰《沙枣》读后感(共4页).docx
《高尔泰《沙枣》读后感(共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尔泰《沙枣》读后感(共4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沙枣读后:关于自由与追赶高尔泰的沙枣,平平淡淡地叙述,令人悱恻,阅读过程中,读者更容易被他笔下的事所吸引,但读完之后,我们不禁要想它到底写了什么呢?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很重要:月冷笼沙,星垂大荒。一个自由的人,在追赶监狱。它给读者很多思考。疑问一:为什么说农场是监狱?这个很容易想明白。劳教农场就是一座监狱。知识分子在其中劳作,甚至受迫害。农场在“沙漠和大戈壁之间辽阔的荒原上”,“荒原里除了小块的沙漠和戈壁,大部分是盐碱地,望出去白茫茫一片”,这种白,“不是雪原的明净洁白,是永恒地积淀着大漠风尘的惨白”。看看这些句子的表述就能知道,农场是处在一种何其恶劣的环境中。在
2、这样的环境里,人要生存,可又吃不饱饭。他们吃的是什么呢?“早饭和晚饭一样,都是白菜萝卜之类煮熟了,搀和进包谷面或其他杂粮面搅拌而成,我们叫它糊糊,很稀。要是稠些,就成了猪饲料了。”就算是这样的吃食,还是不能吃饱,每顿一勺,喝完后,还要舔碗,刮桶,而且“刮下的汤汁里带着木纤维、木腥气和铝腥气,到底上还有砂土煤屑”,他们一并吃下。就是这样,他们仍然很饿,就像没吃一样。最后部分说一起劳改的人们趴在他的铺位上乱拨拉,动作剧烈。那是在争抢沙枣啊,饿疯了人那里还顾得上斯文呢?有个细节写的震撼,一次高尔泰下决心,将中午的干粮留到了下午,在工地上,他刚拿出来,周围人的反应让他悚然。他这样写道:“我刚一拿出来,
3、就听到了远远近近尖利如锥子,烧灼如炭火,固执如钉的目光齐刷刷扫了过来的声音。”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对食物的渴望,应该说是欲望,一种可以不择手段都想得到的欲望。但,他们还得挖沟,无休止地挖,漫无目的地挖,耗尽体力地挖。我以为让知识分子干体力活,绝对是残忍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干,不过我觉得他们是可以忍受肢体上的辛苦,但晚上的“政治学习”,绝对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试想,他们如果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察言观色,磕头讨好,他们还会来这里改造思想吗?来的都是些耿直德高,坚持真理,坚持自我的人,他们怎么会屈服那种毫无意义的“学习”呢?于是,他们就遵守要求,反省自己,检举别人,说些磨洋工,假装大便到工地
4、外蹲着,诸如此类。其实都在等待着哨子响,响声一起,完事,熄灯睡觉。这里没有自由,没有权利,没有尊严,只有服从,只有饥饿,只有荒唐。为什么要挖沟?“据说让碱水从底下流走,不往上冒,地面上就可以耕种。”当有人说出这是无效劳动的大实话时,却有人说“谁要是干了一天思想没得到改造,那才是无效劳动”,有人还说“这不是无效劳动,那是抗拒改造。”他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的门上写着但丁写在地狱之门上的诗句:“进来的人们,放弃一切希望吧。”说它是监狱都算轻的,这里简直就是地狱。而夹皮沟也的确是地狱,是死亡集中营,后来因死人太严重,被迫关停。疑问二: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为什么说自己是一个自由的人?不能忘了高尔
5、泰是个画家。1955年,他19岁,艺专毕业后,在兰州郊区一所中学教书。此地偏僻荒凉,他曾写过:“山后面还是山从最高峰望出去,千山万山一派苍黄,单调丑陋之中,有一种雄奇犷顽”在那里,“生活单调,不快乐,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由一些既不爱我,也不比我聪明或者善良的人们来摆布。”因为与周围人的认识不同,他感到孤独,于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内心,寻求存在的价值和生活意义,他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美,而这本书也成了二十年劳教之灾的祸根。他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啊!那年他21岁,用史铁生的话说是最狂妄的年龄,他也的确是这样的人,在去劳改农场路上,他居然诗意地想象自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去西伯利亚,去为真理受苦受难。太天真
6、了。这样的一个人,在农场每天劳作,挨饿,每天只是活着,无关生活、尊严、审美等。这就是他的状态,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的状态。当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低的生理需求都无法保障的情况下,沙枣树出现了。那天午休,一颗孤树,让他眼睛一亮,虽然离得远,看不清,但他相信那是沙枣,我想他完全是意念层面的肯定,就算那棵树不是沙枣,当时的他也这样去想。于是,他冒着逃跑的危险,一心想着怎么得到它。他是幸运的,一是没人发现他脱离了人群,二是那棵树的确是沙枣。那时的他是紧张的、兴奋的、满足的。他又是不幸的,在回来的路上迷路了,那可是广袤无垠的沙漠戈壁滩啊,那时的晚霞在消失,愈跑愈黑暗,时不时还有干枯翻转的泥皮发出碎裂的声响。一
7、个人穿着破落的棉衣,在困惑中失魂落魄地寻找来时的路。走着走着,“除了天上的星星,没有一丝微光。除了自己的呼吸,没有一点声响”,看着“荒原愈见其黑,景色凄厉犷悍”,于是他想到了迷路者死在戈壁荒漠的故事。这一切给了他无比的恐惧。他说“只有我一个生物,面对这宇宙洪荒”,他都不称自己是人,可想而知,在那种情形下,人是多么的渺小无助,生命是多么脆弱,他只是念想着活着,不能死。一个坚持“美是自由的象征”的美学家,在那一刻跟美彻底决裂了,他得活着,不能就这样悲凉地死去,他想到了故乡和亲人。突然间,他这个“在集体中听任摆布”“早已没有自我”的个体意识爆发了,他冷静下来,重新确定方位,终于欣喜地看到了他们挖沟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沙枣 高尔泰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