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7页).doc
《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记叙文 文体知识梳理专心-专注-专业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 记叙文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从见到紫藤萝写起,由远及近,并由此引出人生感悟,面对这一片紫色的花海,原先的悲痛也化为宁静。)(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件。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与可读性。(如:地下森林断想中先写作者去寻觅地下森林,其次凭想象叙写地下森林是怎么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的,最后写它的胜利。
2、)(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与之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故乡中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使闰土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挖掘了主题思想。)(4)补叙:也叫追叙,叙述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更突出。(如:智取生辰纲中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的过程。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
3、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他们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我”。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如: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能做到客观叙述,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来描绘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使故事的可信程度大为提高,故事的情节亦显得亲切自然。)(2)第二人称:一般多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者用“
4、你”“你们”来叙述。作用: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如:魏巍我的老师中对蔡老师全文都用的是第三人称“她”,但在“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中改用第二人称“你”,抒发了“我”对蔡老师至今仍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感觉更加亲切。)(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他们”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4. 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如:登上地球之巅以四名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的经历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着意描写了登山队员在
5、登山中所面临的三大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2)以事件为线索。(如:散步以“散步”为线索,展现了在那个来得有些迟的春天,“我们”一家人无限温馨的画面。)(3)以某物为线索。(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为线索,回忆了“我”儿时上学的乐趣、同学的友谊,也表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间的温情。)(4)以某人为线索。(如:我的母亲以“母亲”为线索,记叙了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母亲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件事。)(5)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6)以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达思想感情的。)5. 记叙
6、文的表达方式采用综合表达方式是记叙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方式是叙述和描写,还辅以说明、议论和抒情。描写,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有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记叙文中的议论有两种:一是先叙后议;二是先议后叙。记叙文中议论的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写清所叙之事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也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二是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通过对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6. 表现手法及作用设置悬念:设置疑团,不作解答,以唤起读者“穷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激起读者
7、阅读兴趣,同时使文章情节跌宕起伏。(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一家与朝思暮念的于勒,竟然在船上不期而遇,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如: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作者的某种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白杨礼赞中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象征着华北人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衬托:为
8、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从而使主要事物特点鲜明,矛盾突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如:羚羊木雕中用奶奶的明白事理反衬爸爸妈妈的不近人情;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使前后形成对比,突出所描写的对象,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蝉中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文 文体 知识 梳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