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汇总(共292页).docx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汇总(共29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汇总(共292页).docx(2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共67套292页)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教学设计汇总(精品教案集)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
2、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
3、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二)学生认知规律的运用1.先提供感性的事实材料,后分析、比较、归纳理性结论、观点,再用结论、观点去
4、组织、驾驭、解释事实材料,解决实际问题,即遵循“由地导理,又由理解地”的教学原则。2.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在问题探究、问题研讨活动中进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说明导入新课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咱们就到浩瀚的宇宙中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找一找我们的地球在哪里,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讨论交流1.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觉形状和特点;2.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5、?学生通过阅读“图1.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是多种多样的。承转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学生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及课本相关信息,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老师对天体系统的要点加以总结概括板书2.天体系统自主探究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2将(P3)图1.2转换为(P4)图1.3,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
6、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1.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2.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共同合作整理知识结构图后,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结论:宇宙是有层次的,并处在有序的状态之中;找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承转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课本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板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自学、讨论1.读“图1.4太阳系示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
7、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2.分析“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八颗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阅读分析“图1.4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八颗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运用数据,从八颗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和类地行星的结构特征(质量、体积等),把地球与其他行星对比,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点
8、评指导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八颗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八颗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学生总结1.同向性2.共面性3.近圆性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承转为何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太阳系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
9、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板书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导学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自学整理、交流点评1.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2.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3.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1.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2.利用图表信息
10、进行分析,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的运用,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描述能力探究活动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1.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2.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地
11、外生命是一个热门话题,要引导学生敢于畅想、求异,但是科学幻想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乱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小结、练习小结本课内容,布置练习,启发答题思路、要点,点评答题过程和结果。板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2.天体系统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同向性2.共面性3.近圆性三、地球的特殊性1.外部条件2.自身条件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图表信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球。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老师的引导启发,有助
12、于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地球。老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见解。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并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学生“异想天开”,勤于思考、富有创意。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课程设计的新思路。但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过程中,要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包括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安全的宇宙环境。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作为普通的行星是与八大行星比较,在运动特征上和结构特征具有共同性和相似性;作为特殊的行星是自身和宇宙环境造就了存在生命的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天体系统,掌握用框图结构说明地理事物系统
13、的方法;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进而初步掌握比较地理事物,分析和综合出地理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和参与课堂讨论的活动,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普遍联系得和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为人类认识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促进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目标】1.读天体系统图(图1.2)和文字资料,能在天体系统层次图(图1.3)中描述天体系统的层次性,找到地球的位置。2.读太阳系模式图(图1.4)和八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表1.1),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位置以及与其他行星在运动特征方面的(
14、公转方向、轨道倾角和轨道形状)一致性或近似性;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比示意图(图1.5),说出地球只是普通的类地行星;结合以上两方面,归纳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3.根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结合地球质量和体积特征以及日地距离情况,解释地球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4.通过以上学习过程,掌握说明地理事物层次性的框图方法。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的、普遍联系得和运动发展的,世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能为人类认识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促进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确定的理由:
15、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3.特殊的行星的特殊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4.确定的理由:是地球特殊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教学难点】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确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什么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什么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归纳。【教学媒体】自制课件和相关影像资料。【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标要求引入:如果我们向宇宙深处的某些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发送地球的问候,我们如何告诉他们我们的具体位置呢?为什么人类现在的宇宙生命探
16、索仍然没有在其他星球上找到生命?为什么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这节课我们探讨一下这些问题。发散性思维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读宇宙由物质组成的示意图(图1.1)和文字资料。说出常见天体类型及其主要特征。知道天体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引导学生读天体系统图(图1.2)和文字资料。提问:如何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提出天体系统性观念。填充在天体系统层次图(图1.3),找到地球的位置。用文字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归纳能力提问:地球上为何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引导学生读太阳系模式图(图1.4)和八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表1.
17、1)。(1)说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轨道位置及八大行星位次。(2)简介轨道倾角和偏心率的含义(3)与其他行星在运动特征方面进行比较(公转方向、轨道倾角和轨道形状),得出三个共同特点。学生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点评:分析归纳方法引导学生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质量和体积比示意图(图1.5)。(1)简介大行星的分类。(2)地球与类地行星结构比较(质量、体积),得出相似性,说出地球只是普通的类地行星。(3)结合运动特征,归纳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强化地球是普通行星的认识。提问:为什么地
18、球这么一颗普通的行星上具有生命呢?地球的宇宙环境具有怎样的特殊之处呢?合作探究:(1)明确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可呼吸的大气、液态水。(2)根据这些基本条件,结合地球质量和体积特征以及日地距离情况,探究讨论地球具备这些条件的原因。(3)补充说明原始大气经过不断演化才适合生命呼吸;地球岩浆活动一直频繁,氢氧元素岩浆中分异出后化合为水,形成原始海洋。从地球自身条件明确地球存在生命的的原因。补充说明:(1)读太阳系模式图(图1.4)思考:行星运行轨道特征如何有利地球生命延续发展?(2)日地距离关乎地球生命的存在,那太阳本身对地球生命发展又提供了怎样的保证呢?学生探讨得出:(1)大小行星公转
19、各行其道,保证地球宇宙环境的安全。(2)太阳作为中等大小的恒星稳定地燃烧时间较长,有利地球生命的延续发展。(3)结合地外生命或外星人探寻活动的思考,归纳出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从地球宇宙环境本身认识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讨论总结:如何在茫茫的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回扣引入,说明: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的巧妙性和小概率性;但仅就银河系而言有1000亿颗恒星,每百万颗恒星周围的中有一颗行星存在生命条件的话,那我们可以说地球是宇宙中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吗?思考、总结P7活动。运用基本知识和观念,整理思路和表达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宇宙愿望。升华情感价值观目标。预留方案:学生对宇宙的诸多方面
20、知识都感兴趣,可能提出与地球宇宙环境关系不大的东西,如黑洞、暗物质等。教师应当对这些东西有一般了解,简单解释一下,马上把学生思路拉到课标规定的轨道上来。课下与学生探讨相关问题。小结反馈:(1)小结见板书。(2)反馈练习:1读图1-1,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代表的天气系统名称:A_, B_, C_, D_。(2)把上图中的字母填入以下空格中,完成天体系统关系图(图1-2)。 2 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绘出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2)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是_、_、_。(3)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_星(写出名称),质量最大的是_星(写出字母)。(4)小行星带位
21、于_星和_星之间(写出名称)。(5)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中,此图所反映出来的是_ _。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宇宙环境是以地球为中心事物,周围的太空环境,指的是整个宇宙,但“重点是太阳系”。要初步了解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什么?静止还是运动?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对这些了解、掌握后还要有条理地“描述”出来。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行星,而“普通”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共性,“特殊”是指地球与太阳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高中地理 必修 教学 设计 汇总 29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