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共76页).doc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共7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共76页).doc(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 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
2、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 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一、测量(7
3、课时)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四边形(6课时)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五、时、分、秒(3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八、可能性(4课时)九、数学广角(3课时)掷一掷1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课标要求1.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2. 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
4、学生活动提供便利。3. 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4. 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
5、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教学重点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教学难点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问题研讨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的能力? 学会正确合理使用单位?解决措施与教法建议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4重视
6、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课时划分本单元内容可以用7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4使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医疗保险卡、学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景图、制作的量课本长、宽、厚的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今天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过了一个暑期,老师相信大家又长高了不少!你能告诉大家现在你的身高是多少吗?
7、(指名回答)2、请同学估测一位同学的身高,并进行测量,看谁估计得准!3、刚才我们用到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那么1米有多长呢?1厘米呢?(分别用手势表示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4、提问: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指名回答)5、小结: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测量员。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毫米的认识(一)毫米的认识1、提问:知道我们新数学书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吗?考考你的眼力,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请学生写在本子上并指名回答)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
8、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3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1)同桌合作测量课本的长、宽。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各小组分别汇报本小组测量的结果,在汇报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叙述测量的结果,由于课本的宽和厚不是整厘米,学生在表述时,会涉及到“厘米的刻度之间的小格”,也有的学生可能说到“毫米”,比如,“我量出的宽不到15厘米,还差两小格。”教师用课件(可以用图或直接演示替代)边演示测量课本长、宽的方法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3),学习毫米产生的意义。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
9、怎么办?(可以用毫米表示)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4、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1)让学生在尺子上观察1毫米的长度,在组内互相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指名学生比划)(2)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说出生活中长或宽或厚大约是1毫米的东西。”先在组内说,再在全班交流。教师分别出示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说明:“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3)要求学生合作完成:先从课本中数出几页(捏紧后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用尺子验证一下是不是1毫米,然后调整到厚度是1毫米,最后数一数看有多少张。(4)再量一量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各是多少,看谁量得最准确。(指名汇报:要求说出几厘米几毫米。)(
10、5)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自动笔的笔芯、降雨量等等)。小结: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要精确地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可以用毫米来做单位。(二)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尺中,你能发现毫米与其他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吗?”。在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尺并独立思考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出1厘米10毫米的关系,让学生多说说发现这个关系的过程,如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0到刻度1说明,也可以从尺子上的刻度2到刻度3来说明随后教师将学生总结的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板书在黑板上。三、师生共同小结:1、提问: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2、小结:当测量长度的结果不是整厘
11、米数时,可以用毫米来表示;1厘米10毫米;1分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四、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安排学生在书上完成,练习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完成在课本上。3练习一第3题上面两题。先让学生估计实物的长(或宽),再用尺子进行测量。完成后,让学生对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4、5、6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
12、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形成1分米的正确表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并请学生比划)二、学习分米产生的意义: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做小小测量员,好吗?下面老师要求小朋友来测量一下课桌的长。(同桌合作)交流:请说说你是怎样测量的?你们喜欢哪种测量方法?针对学生中的10厘米为一段连续测量的方法,提问:10厘米的这一段,可以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引出 分米)出:1分米=10厘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让学生在尺上找出1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分小组交流)老师强调
13、:只要满10厘米,那么它的长度就是1分米。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同位互相量一量是否准确。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即时矫正。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小组内检查是否准确。找一两名同学到投影台演示并测量。针对出现的问题师做以说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分米有多长?找出你身边或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小组内交流后,指名回答.探讨米和分米的关系。1、提问:通过同学们的实际测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接着出示一把米尺,那么米和分米是什么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合作,动脑筋,想办法,看米和分米是什么关系?老师巡视指导并参入到学生的研究中。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是用1分米长的纸带去量1
14、米长的纸带,一共量了10次,得出了1米=10分米我们小组是用学生尺量的,共量了5次,因为学生尺的长度是2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我们把这1米长的纸带10分米一段折叠,共折叠了10次,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用分米做单位测量。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量课桌的宽是几分米?自由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并汇报。六:总结所学的长度单位。七:练习:1、练习一第4、5、6题。2、提高练习:(1)填合适的单位:蜡笔长6( ) 一角人民币厚2( )课桌高7( ) 双人床长20( )跳绳长2( ) 教室门高2( )(2)判断下列单位用得是否合适?铅笔长18分米( ) 写字台高8厘米( )黑板
15、长约3米( ) 小明的身高是135分米( ) 八: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例3、4、5及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学习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和实际测量能力3通过教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提问:我们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分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那
16、么我们乘的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什么作单位呢?(指名回答) 2、说明: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时是用千米作单位的,揭题:千米的认识二、感受1千米的长度。1、提问:你知道1千米有多长吗?它与我们以前学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250米,跑四圈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千米板书:1千米=1000米2、估想:(1)让学生闭眼想象,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1千米有多长?(2)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三、练习;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
17、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四、实践1、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或在学校的其他地方量出100米的直线距离。测量时,应该先确定起点并选定一条直线,然后用卷尺(或其他测量工具)量出100米,在50米及终点处各设立一个明显标志。让学生走一走,看看有多长?2、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五、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六、课外实
18、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5及做一做和练习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知道长度单位在实际中的应用;2、会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之间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2填空 :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10分米=( )米 10厘米=( )分米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10毫米=( )厘米1千米=( )米 1000米=( )千米4米=( )分米 6厘米=( )毫米 500毫米=( )分米二、新授:1教学例1出示例5:1、
19、3千米=( )米教师在小黑板上出示这样两个问题:(1)1千米是多少米?(2)3千米是几个1000米? 学生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之后,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谁知道例1的空格里应填多少?你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2、5000米=( )千米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多少米是1千米? (2)5000米是几个1000米? 学生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想出: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所以空格里填5 3做“做一做”中的题目(补充)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中的第16题2、算一算:1米7分米( )分米 1米73毫米(
20、 )毫米21厘米19厘米( )分米 7毫米13毫米( )厘米8700米1300米( )千米 1千米( )米+( )米3、填一填:1分硬币厚约1( ) 小冬身高约142( )一幢6层楼高约20( ) 京杭运河长1784( )一枝钢笔长15( ) 课桌高约8( ) 四、总结:学了长度单位后,要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应用。 五、作业。第五课时:吨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_12页例6、例7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重点:建立重量
21、单位“吨”的概念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我们都学过哪些重量单位?让学生描述一下1克和1千克具体有多重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以故事引入,出示情境图:“这天阳光明媚,小熊、小牛、小马和小鹿相约去游玩,走着走着它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小牛提议:这里有座桥,咱们一起过桥玩吧!小熊说:等等,你们看,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什么?看到这幅图,你们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2、揭题: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些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吨”。(揭题)三新授:(一)教学吨的认识1、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再指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教学 设计 7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