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提分卷一.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提分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提分卷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提分卷一1 单选题(江南博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1章 第1节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了解) 参考解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2 单选题 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提出此观点的人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第2节 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理解) 参考解析: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是实现理想
2、国的工具,而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能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即哲学王)。3 单选题 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三层次是个体的(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思考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1章 第4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了解) 参考解析: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4 单选题 史上流传的“孟母三迁”故事,说明了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遗传B.自然C.环境D.家庭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1章 第4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了解) 参考解析: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
3、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孟母三迁”反映的是环境对人的影响。5 单选题 进入新时期,我国最早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方针的是( )。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99年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1章 第6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熟悉) 参考解析:在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我国最早明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方针。6 单选题 通过语言的描述,引起学生
4、记忆表象或想象,以提供感知材料的直观教学称为(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动作直观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3章 第4节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理解) 参考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其中,言语直观是通过语言的描述,引起学生记忆表象或想象,以提供感知材料的直观方式。7 单选题 据论语所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这两句话都是强调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3章 第4节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
5、要的教学原则(理解) 参考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都强调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即启发性原则。8 单选题 在教学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安排教学内容,这是坚持了( )A.巩固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可接受原则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3章 第4节 我国目前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理解) 参考解析:系统性原则也称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
6、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按学生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安排教学内容。9 单选题 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 )A.空想B.幻想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3节 想象(了解) 参考解析:根据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大草原四季的景象,属于再造想象。10 单选题 当教师提问“一个四边形,每边边长都是1,面积是不是1?”许多同学肯定的回答是1,刘晓翔同学却回答说,如果把它压扁,变成一条线,面积就差不多成了0。这体现了发散思维的()A.流畅
7、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独立性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3节 思维(了解) 参考解析:独特性是指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不落常规的能力,以及重新定义或按新的方式对所见所闻加以组织的能力。11 单选题 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小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A.操作性行为B.辨别学习C.潜伏学习D.获得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4章 第5节 知识的学习(了解) 参考解析: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
8、显表现出来。12 单选题 在常识学习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后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学习定律中的( )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4章 第6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 参考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效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13 单选题 学生阅读不熟悉的材料时放慢速度,遇到不理解的内容就反复阅读的学习策略是( )A.认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
9、元认知策略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4章 第9节 学习策略的分类(了解) 参考解析: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调节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的一种。14 单选题 “酸葡萄”心理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是( )A.转移作用B.合理化作用C.退行作用D.否认作用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5章 第2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理解) 参考解析: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合理化有两种表现: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是不好
10、的。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15 单选题 腼腆、暴躁、果断、优柔寡断这些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性格B.气质C.人格D.道德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5章 第3节 人格的结构(掌握) 参考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有好坏之分,能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16 单选题 对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应注意特别培养他意志的( )A.自觉性
11、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5章 第3节 人格的结构(掌握) 参考解析: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对于过分活跃和缺乏自控的人,应特别注意培养他意志的自制性。17 单选题 在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模型”中,“A”是指( )。A.诱发性事件B.事件的原因C.事件发生导致的后果D.对事件的认知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6章 第2节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理解) 参考解析:在“ABC理论模型”中,A是指诱
12、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18 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 )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A.10B.9C.12D.18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3节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19 单选题 如果一个孩子在听了“海因茨偷药”的故事后,认为“海因茨应该去
13、偷药,谁让那个药剂师那么坏,便宜一点不就好了吗? ”。这个孩子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准习俗水平D.习俗水平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3节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理解) 参考解析: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中低年级。该时期的特征是: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20 单选题 李杰同学喜欢打击乐,一次数学课上忍不住用手指敲打桌子,被老师讽刺挖苦,赶出教室。该老师的做法违反了( )A.连贯性原则B.集体教育原则C.正面教育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冲刺 分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