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音史复习资料(共10页).docx
《中音史复习资料(共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音史复习资料(共10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 远古时期音乐的起源模仿说:音乐源于对自然音响的模仿。吕氏春秋感情说:音乐源于人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礼记乐记劳动说:音乐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淮南子 对于中国音乐的起源,在基于一定事实根据的基础上,各种说法都仅仅是一种推测,应从多元的角度去理解,不应简单归结为一种因素。二. 周秦时期礼乐制度 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周代统治阶级制定出符合本朝的礼乐制度,从思想上巩固等级名分,以维护天子的权威。礼乐的“礼”就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互结合的礼仪,“乐”就是音乐,包括乐队、乐舞的编制、乐曲、乐舞的使用等等。各级奴隶主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按不同场合举行礼乐,以体现君臣、父子
2、、兄弟、夫妇、朋友等相互间的关系,不得随意僭越。六代之乐简称“六乐”,据说是从黄帝开始历代流传下来的六部代表性乐舞,主要用于祭祀天地、山川、祖宗,其特点是规模宏大,有歌有舞,而声调平淡,节奏缓慢。黄帝时的云门大卷尧时的咸池舜时的大韶禹时的大夏商汤时的大濩周初的大武郑卫之音 自春秋起,周代的礼乐逐步走向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将欣赏趣味转向以“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俗乐。“郑卫之音“是郑国与卫国一带的地方音乐,它保留了浓郁的商代音乐特色,节奏奔放活泼,音乐优美抒情,深受一些诸侯国君的喜爱。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十五国风,共160篇,包括了黄河流域
3、绝大多数的民歌,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楚辞是继诗经以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作品构成了它的主体,主要有离骚、九歌、天问。这些作品想象丰富、辞藻瑰丽、感情强烈,句式参差,语句间常插入虚词“兮”,节奏感、表现力很强,与诗经形式迥异。十二律理论 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十二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八音分类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
4、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金:钟、镈、铙 石:磬土:埙、缶 革:鼓木:柷、敔、木鼓 丝:琴、瑟、筝 匏:竽、笙 竹:籥、箫、篪、笛儒道墨的音乐思想 儒家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倡导雅乐,反对“郑卫之音”(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以“善”和“美”作为评价音乐的标准(尽善尽美);无邪、纯真(诗三百);适度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荀子:主张“性恶论”,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其音乐思想主要见于乐论篇。孟子:主张“性善论”,提出“乐”要“与民同乐“,肯定音乐审美活动的社会性以及对人思想感情的影响。 道家 老子:道家代表人物,其思想蕴含了丰富的哲学理念。提出 “道
5、”的范畴(道生万物、道是虚空、道不可道不可名、道是自然而然、无为而为、道法自然)、不争(不以兵争、学柔弱);欲为恶之源;大境界(大巧若拙、大器晚成、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矛盾相依、两极想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音乐的美在于它自身、音乐现象背后的规律及本体的音乐或意境(无声之乐、大音希声),悬置了一个音乐理想。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主张自然无为,并提出了“法天贵真”的思想,推崇自然之乐(人籁、地籁、天籁)对礼乐持否定的态度。墨家 墨子:提出“非乐”的主张,维护劳动小生产者的利益,认为音乐虽然动听,让人感到审美的愉悦,但是只是让统治者享乐,给人民带来无穷祸患,于治国不
6、利。三. 两汉三国时期乐府创建于秦代,兴盛于汉代,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下令改组并扩充乐府机构,乐府由此呈现出兴盛繁荣的局面。当时的乐工曾达上千人,分工精细,除采集民歌加以配乐以外,还负责创作并填写歌词、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与演奏等,甚至还包括乐器制造。李延年 汉代乐府机构中著名的音乐家,不但善歌且长于音乐创作,被汉武帝封为协律都尉。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明确记载善于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人,曾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作为乐府的领导人,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
7、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相和歌 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它是在民歌的基础上经过乐府整理,加上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音乐形式,其特点是“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即歌唱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因此而得名。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逐步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在“但歌”中加入乐器伴奏,即成为“相和歌”。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为多段体的相和大曲,是一种有器乐、歌唱与舞蹈相配合的大型演出形式,其结构比较复杂,典型的曲式结构是由 艳曲乱或趋 三部分组成。鼓吹乐鼓吹乐是以打击乐器和吹管乐
8、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约在秦末汉初之际,在北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流行,后传入中原,被汉代宫廷采用,主要可分为鼓吹、横吹、段箫铙歌三大类。胡笳 出自西域,最初大概是卷芦叶而吹之,后来把芦苇制成哨,做成类似管子一类的单管乐器,常用于鼓吹乐。琵琶 古代所谓“琵琶”曾用来称呼多种弹拨乐器,从形制上来看,大致有四弦琵琶、五弦琵琶、秦琵琶等。琵琶是最早从国外传入的乐器。箜篌 主要有卧箜篌、竖箜篌二种。卧箜篌与瑟相似,横卧式弹奏,又称为“箜篌瑟”,源自本土。竖箜篌,又名胡箜篌,竖式弹奏,约于汉灵帝时由西域传入。琴琴在汉代已确立了七弦十三徽的形制,演奏技巧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相和歌的兴起,琴成
9、为相和歌、相和大曲的一件重要伴奏乐器,常与其他乐器合奏。嵇康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今所见广陵散谱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嵇康声无哀乐论 讨论了音乐有无
10、哀乐、音乐能否移风易俗,还涉及音乐美学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即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音乐鉴赏中的声、情关系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等,提出了“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嵇康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京房六十律 京房是西汉著名的乐律学家、易学家,他在三分损益得出的十二律之后,继续用此法上下相生,当生至五十三次时,得到“色育”一音,已和黄钟十分接近,按理可不必再生,但京房为了凑足整数,附会历法,又继续推算至六十律。京房六十律虽然在理论上已能弥补十二律旋相为宫的缺陷,但因律数太多,在音乐实践上是难以采用的。四. 两晋南北朝时
11、期筚篥 又称悲篥、笳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 筚篥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现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有两种:一种是八孔的,一种是九孔的,它是由古代龟兹的筚篥演变而成的。 羯鼓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古时,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铜钹 亦称铜盘、铙钹等。原来流行于哥罗、扶南、高昌、疏勒等地,约于汉晋时期传入。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 碣石调幽兰 中国古代琴曲,该曲琴谱为现存最早的琴曲
12、谱,亦是今天唯一所见的减字谱发明前保存于文字谱上的乐谱,由南朝梁代的邱明传谱。乐曲借“幽兰”抒发了文人抑郁沉思的情怀,超然高洁的品格。全曲224行,共有4954个汉字组成。文字谱用文字记录弹琴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不但间接地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何承天 南朝著名天文学家、精通天文律历和计算。在音乐上,提出了“十二等差律”的理论。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由仲吕所生黄钟2之数(8.8788寸),得差数为0.1212,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分,即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即得“新律”各音之数。此律不但完全解决了古律仲吕还生不能得到黄钟本律的问题,而
13、且还缩小了古律大、小半音之间的差距,有接近十二平均律的倾向,是乐律史上一项重大的贡献。五. 隋唐时期隋及初唐的九、十部乐和燕乐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飨之乐,是相对于雅乐而言的重要乐种,西周时就有此称。隋唐时期的宫廷燕乐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我国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隋代的七部乐、九部乐与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体现了各国乐舞的独特风貌和鲜明特色。其中,龟兹乐是西域音乐的优秀代表;西凉乐是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清商乐则是汉族传统的民间乐舞,它们各自代表着三种典型的音乐风格。唐代的坐部伎与立部伎坐部伎与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多为唐代的创作乐舞,始于唐太宗时期,奠定于武则天时代,最终
14、确立于唐玄宗时期,内容以歌功颂德为主。此二部伎以演出形式为区分标志,音乐以龟兹乐为主,不少乐舞体现了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结合的崭新风格。教坊唐代新设的宫廷音乐机构,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汉以来的礼乐机构总称“太常”,下设乐府管理音乐歌舞。唐玄宗开元年间,教坊逐渐从太常寺中独立出来,直属宫廷,得到空前的发展。这时的教坊共有五处,即宫中的内教坊,西京长安的左、右教坊和东京洛阳的左、右教坊。右教坊多善歌,左教坊多工舞,分工明确。唐代教坊集中了高水平的音乐人才,客观上促进了唐代宫廷音乐的发展。梨园 开元二年(714)唐玄宗在宫廷设立的音乐机构,因设于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音 复习资料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