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春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共18页).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9春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8.0分)1.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汤姆逊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质子B. 居里夫妇发现轴的天然放射现象C. 查德威克预言中子存在,并通过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D. 卢瑟福进行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 下列关于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光的偏振现象表明光是一种横波B.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不变C. 一束白光经光密三棱镜折射发生色散时,红光的偏折角最大D. 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
2、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3. 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用11eV的光子照射B.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用11eV的电子碰撞C. 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释放12种频率的光D. 一个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释放5种频率的光4. 如图所示,横波1沿BP方向传播,B点的振动图象如图甲所示,横波2沿CP方向传播,C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P与B相距40cm,P与C相距50cm,波速都为20cm/s,两横波在P处相遇,两横波振动方向相同,P点振幅为()A. 70cmB. 50cmC. 10cmD. 35cm5. 如
3、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表示射线,表示射线B. 表示射线,表示射线C. 表示射线,表示射线D. 表示射线,表示射线6. 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b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 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B. 棱镜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折射率大C. a光的频率比b光的高D. 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7. 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相距较远。将两个大小均为F的力,同时分别作用在A、B上经
4、过相同距离后,撤去两个力,两物体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后将()A. 停止运动B. 向左运动C. 向右运动D. 运动方向不能确定8. 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2的光子,已知1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将()A. 辐射波长为12的光子B. 吸收波长为12的光子C. 辐射波长为1212的光子D. 吸收波长为1212的光子9. 氘核和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12H+13H24He+01n,已知13H的比结合能是2.78MeV,12H的比结合能是1.09MeV,24He的比结合能是7.03MeV,则()A. 该核反应释放1
5、7.6MeV能量B. 该核反应释放3.16MeV能量C. 该核反应吸收176MeV能量D. 该核反应吸收3.16MeV能量10. 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 11. 两个氘核以相等的动能Ek对心碰撞发生核聚变,核反应方程为12H+12H23He+01n,其中氘核的质量为m1,氦核的质量为m2,中子的质量为m3假设核反应释放的核能E全部转化为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核反应后氮核与中子的动量
6、相同B. 该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E=(m1m2m3)c2C. 核反应后氮核的动能为E+2Ek4D. 核反应后中子的动能为E+Ek412. 如图所示,两光滑且平行的固定水平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两静止小球m1、m2分别穿在两杆上,两球间连接一个保持原长的竖直轻弹簧,现给小球m2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如果两杆足够长,则在此后的运动过程中()A. m1、m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 当m1的速度达到最大时,m2同速度最小C. m1、m2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 弹簧最长时,其弹性势能为12m2v02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0分)13.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m的a、
7、b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 14. 水平气垫导轨上,一个质量为lkg的滑块A,以初速度为4m/s撞上另一个质量为2kg处于静止状态的滑块B,碰后瞬间A、B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动量分别为PA和PB,动能分别为EA和EB,则下列情况中有可能出现的是()A. vA=lm/s,vB=1.5m/sB. vA=2m/s,vB=3m/sC. EKA=0.5J,EKB=6.25JD. PA=2kgm/s,PB=2kgm/s15. 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变化的图线(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坐标4.27,与纵轴交点坐
8、标0.5)。由图可知()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01014HzC. 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D. 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6. 在“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1)为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A必须选用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B选择的入射角应尽量小些;C大头针应垂直地插在纸面上;D大头针P1和P2及P3和P4之间的距离适当大些。(2)某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用圆规以O点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交OO延长线于C点,过A点和C点作垂直法线的直线分别交于B
9、点和D点,如图甲所示,若他测得AB=7.5cm,CD=5cm,则可求出玻璃的折射率n=_。17. (3)有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乙、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乙两位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分别是_和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8.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并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1)M、N
10、、P三个光学元件依次为_A滤光片、单缝片、双缝片B滤光片、双缝片、单缝片C偏振片、单缝片、双缝片D双缝片、偏振片、单缝片(2)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条纹(暗条纹)间的距离,可采取的方法有_A减小双缝间距离B增大单缝间距离C减小透镜与光源的距离D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3)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甲所示,图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条纹的编号,此时图乙中游标卡尺上的读数x1=1.16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丙所示,此时图丁中游标卡尺上的读数x2=_mm;(4)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
11、两个相邻亮条纹(或暗条纹间)的距离x,进而计算得到这种色光的波长=_nm。(5)一同学通过测量头的目镜观察单色光的干涉图样时,发现里面的亮条纹与分划板竖线未对齐,如图所示。若要使两者对齐,该同学应如何调节_A仅左右转动透镜B仅旋转滤光片C仅拨动拨杆D仅旋转测量头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2.0分)19. 从M、N两点产生的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介质中分别沿x轴向正方向和负方向传播,振幅均为A=20cm。t=0时两列波刚好都传播到坐标原点,波的图象如图所示,x=1m的质点P的位移为10cm,再经t=0.01s坐标原点的位移第一次变为40cm,求(1)波的传播速度和波源的振动频率。(2)之后M、
12、N两点之间所有振动减弱点的位置坐标。20. 如图所示,一束宽度为2R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射到半径为R的透明半圆柱体的平面上,在半圆柱体后方的竖直光屏MN上形成宽度为2R的光带。图中O为半圆柱体截面的圆心,轴线OA垂直于光屏,己知从B点射入的光线在射出圆柱体时,光线偏离原方向的角度为15,OB=R2,求(1)半圆柱体的折射率n:(2)O点到光屏MN的距离。21. 如图所示,质量为m=3kg的滑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道的AB部分是半径为R=0.15m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心O在B点正上方,其他部分水平,在滑道右侧固定一轻弹簧,滑道除CD部分粗糙外其他部分均光滑。质量为m2=3kg的物体2(可视为质点)
13、放在滑道上的B点,现让质量为m1=1kg的物体(可视为质点)自A点上方R处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在滑道上的C点相碰后粘在一起(g=10m/s2),求:(1)物体1第一次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2)B点和C点之间的距离;(3)若CD=0.06m,两物体与滑道CD部分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15,两物体最后一次压缩弹簧时,求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的大小。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2. 质量为m的弹性滑块放在质量也为m的直角盒内,可以做无摩擦运动。长度为L的盒子放在涂有一层薄油的桌子上,盒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力仅取决于盒子沿桌面运动的速度,大小为f=-v(其中已知)。开始时刻盒子静止,而滑块靠
14、在盒子的左壁上并且具有速度v0,方向向右。若盒子和滑块都停止运动时滑块并未靠在盒子边缘,问滑块和盒子发生多少次碰撞?(盒子长度比滑块大很多,且所有碰撞都为弹性碰撞)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故A错误;B、贝克勒尔发现轴的天然放射现象,故B错误;C、卢瑟福预言了中子,查德威克通过粒子轰击铍核实验发现了中子,故C错误;D、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故D正确;故选:D。本题是物理学史问题,根据汤姆逊、贝克勒尔、查德威克、卢瑟福等人对物理学发展的贡献进行解。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
15、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2.【答案】A【解析】解:A、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振动的方向与传播的方向垂直,是横波。故A正确;B、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根据条纹的宽度公式:x=Ld可知,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条纹间距一定变大。故B错误;C、红色光的折射率小,可知当一束白光经光密三棱镜折射发生色散时,红光的偏折角最小。故C错误;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消除玻璃反射的偏振光。故D错误。故选:A。偏振是横波特有的现象;根据条纹的宽度公式判断;折射率小的红色光经过三棱镜后的偏折角小;偏振片可以消除偏振光。该题考查临界角与折射率的关
16、系、双方干涉条纹、以及光的偏转的知识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加积累即可。3.【答案】B【解析】解:A、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若吸收11eV的光子,则能量值变为:-13.6+11=-2.6eV由于氢原子没有该能级,可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不能吸收11eV的光子。故A错误;B、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以与电子碰撞后吸收电子的一部分的能量,所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用11eV的电子碰撞时可以吸收10.2eV的能量跃迁到n=2能级。故B正确;C、一群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可能释放C42=6种频率的光。故C错误;D、一个处于n=5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能释放4种频率的光,对应的跃迁
17、分别为:n=54321故D错误故选:B。能级差是不连续的,吸收或辐射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的能级差,所以光子能量不连续。根据辐射的规律判断辐射的种类。本题考查了氢原子的能级与氢原子的跃迁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能级间跃迁辐射或吸收的光子能量等于两能级间的能级差。4.【答案】A【解析】解:周期T=1s,波速为v=0.2m/s,故波长=vT=0.2m/s1s=0.2m;PC-PB=50cm-40cm=10cm=0.1m=0.5,而t=0时刻两波的振动方向相反,则P是振动加强的点,振幅等于两波振幅之和,即为70cm;故选:A。由图读出周期和振幅,由波速公式求出波长;根据P到B、C的路程差与波长的关系,
18、分析P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再研究t=5.0s时,P点的位移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掌握波的叠加原理进行分析,根据路程差和起振方向关系进行分析5.【答案】C【解析】解:射线实质为氦核,带正电,射线为电子流,带负电,射线为高频电磁波,根据电荷所受电场力特点可知:为射线,为射线,为射线,射线是高速He流,一个粒子带两个正电荷。根据左手定则,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左,故是射线。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荷。根据左手定则,射线受到的洛伦兹力向右,故是射线。射线是光子,是中性的,故在磁场中不受磁场的作用力,轨迹不会发生偏转。故是射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根据、三种射线的带电性质和本质以及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19、受力特点可正确判断。本题应抓住:三种射线的成分主要是指所带电性:射线是高速He流带正电,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射线是光子,是中性的。洛伦兹力方向的判定,左手定则:张开左手,拇指与四指垂直,让磁感线穿入手心,四指的方向是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拇指的指向就是洛伦兹力的方向。熟练掌握、两种衰变实质以及衰变方程的书写,同时明确、三种射线性质及应用。本题综合性较强,主要考查两个方面的问题:三种射线的成分主要是所带电性。洛伦兹力的方向的判定。只有基础扎实,此类题目才能顺利解决,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6.【答案】D【解析】解:AB由光路图看出,光线b在NO面上发生了全反射,而光线a在MO面上没有发生全反射
20、,而入射角相同,则知b光的临界角小于a光的临界角,由sinC=1n分析得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b的折射率,由v=cn得知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故AB错误。CD由于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b的折射率,则a光的频率比b光的低,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由光路图看出,光线b在NO面上发生了全反射,而光线a在MO面上没有发生全反射,而入射角相同,则知b光的临界角小于b光的临界角,由sinC=1n分析折射率的大小;由v=cn判断光在玻璃中速度的大小。再确定出波长和频率关系。会正确分析光路图,熟记全反射现象临界角的计算公式,知道波的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波长越短;7.【答
21、案】C【解析】解:力F大小相等,mAmB,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两物体的加速度有:aAaB,由题意知:SA=SB,由运动学公式得:SA=12aAtA2,SB=12aBtB2,可知:tAtB,由IA=FtA,IB=FtB,得:IAIB,由动量定理可知PA=IA,PB=IB,则PAPB,碰前系统总动量向右,碰撞过程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后总动量向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此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利用运动学公式和冲量的定义,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二是动能定理和动量的定义,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本题考查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只要知道碰撞前后的状态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福建省 福州 一中 期末 物理 试卷 解析 18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