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共5页).doc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共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共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课 题: 第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10、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一课时 从白色污染说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探究认识体会塑料的广泛用途,知道塑料废弃品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2、能了解其他环境污染情况,如农药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树立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身体验、阅读感悟、情境体验、制订减塑方案、环境污染大搜索、调查研究、讨论等活动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塑料制品对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其他农药污染,水污染等树立环保意识。2、难点:树
2、立环保意识。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课程的学习,对环境污染感受较少、对其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环保意识,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2、学法:自主学习法及活动与探究3、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及搜集资料,学生课前准备好参与活动的资料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1、 出示一个塑料袋,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塑料袋)你们知道它是由什么制成的塑料?(塑料)对于塑料,大家并不陌生,大家知道吗?过度的使用塑料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有很大的危害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 2、 板书课题: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活动一:从白色污染说起 教师引导:刚刚老师给大家看了一个塑料袋,其实,塑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塑料制品呢?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塑料制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塑料制品。 3、 可以这样说,塑料制品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塑料制品为什么会如此广泛的使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塑料有哪些性能吧?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人们为什么会选择塑料制品?塑料制品又有哪些性能和特点呢? 预设: 塑料很软,没有气味。 塑料有很好的隔水性。 塑
4、料是绝缘体,有很好的隔电效果,所以人们用它来做电线的外皮。 塑料非常轻便,用塑料制作出来的物品非常轻,而且比较结实。 塑料制品相对于其他物品来讲,价格非常便宜,制作简单。 4、 教师小结:的确,塑料制品有很多的优点,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可是塑料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人们称塑料污染为“白色污染”,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我们先来读一读阅读角的塑料袋漂流记这篇文章,初步了解塑料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5、 学生朗读塑料袋漂流记这篇文章,边读边想一想,文章中的那只塑料袋给哪些东西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预设: 塑料袋落到农田里,影响农植物吸收营养和水分。 塑料袋落到江河湖海中,直接影响了
5、水中鱼儿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塑料袋被焚烧,会造成大气污染。 6、 除了这些,塑料还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困扰,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塑料垃圾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 塑料垃圾随处乱飘,直接影响了环境的美观。 对动物生存构成威胁。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再生产的塑料制品在温度达到65时,毒害物质就会析出并且渗入到食品中,则会对肝脏、肾脏人体重要部位造成危害。 7、 出示有关塑料的小知识,塑料在土壤中,很难被分解掉。 小知识: 各种废弃塑料所需降解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6、主要是材质不同,多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短的几年,或者一年以内。塑料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完全降解需要1000年。 8、 既然塑料垃圾的危害这么大,我们可不可以完全不使用塑料制品呢?如果完全不使用塑料制品,把塑料制品从我们的生活中剔除出去,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如果生活中没有塑料制品会怎么样?会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 出示填空题: 如果学校里没有塑料制品。 如果医院里没有塑料制品。 如果家里没有塑料制品。 如果工厂里没有塑料制品。 9、 由此看来,我们的生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们 了解 环境污染 第一 课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