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docx(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 德育概述(江南博哥)1 单选题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作用。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D.物质基础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2 单选题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A.智育B.德育C.教学D.美育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3
2、 单选题 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容极其简单B.方式和劳动、生活相结合C.平等的D.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原始社会的德育是平等的,不具有阶级性。4 单选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思想品德课及各学科教学B.政治课C.班主任工作D.共青团活动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
3、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形成良好品德。5 单选题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德育的政治功能B.德育的生存功能C.德育的发展功能D.德育的享用功能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可以描述为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的三个方面,其中享用性功能是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6 单选题 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A.方法B.手段C.内容D
4、.途径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德育的途径有多种。7 单选题 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8 单选题 德育的功能不包括()。A.培养学生品德,制约其发展方向B.决定学校教育性质C.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其体质D.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发展学生的体力,增
5、强学生的体质是学校体育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其余选项则是德育的基本功能。9 单选题 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A.1990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10 单选题 中学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学活动B.课外活动C.共青团活动D.劳动活动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教学活动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11 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
6、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B.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C.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D.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12 单选题 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的要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根源D.德育大纲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受教育者既是德育客体又是德育主体。13 简答题进行
7、德育完全是政治老师的事。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错误。各种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各科教师都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德育教育并不仅仅是政治教师的事。14 简答题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育德即培养人的品德。德育的目的在于育德,这是德育区别于智育、体育、美育的主要标志。如果失去培养人的品德这一本质属性,就不能称它为德育了。从学生的特点来看,成长中的学生品德行为具有不稳定性和较强的可塑性。15 简答题变革性是现代化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
8、确。社会一直处于变革中。作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一部分的德育不可能一成不变,而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变革性是现代化德育的本性和存在形式。16 简答题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德育具有历史性,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17 简答题德育的对象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含义(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德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学生的个体和群体。18 简答题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途径(熟悉) 参考解析:(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
9、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19 简答题一些乡村学校的教师认为,农村的孩子从小就会劳动,似乎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而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乡村学校中不参加家务劳动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劳动中怕脏、怕累的现象十分突出。还有些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习惯站在一边看别人干活,不积极主动地帮忙。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此现象。 知识点:第7章 第1节 德育的基本内容(熟悉) 参考解析: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劳动教育
10、,首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了完成劳动任务,就需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得到发展,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又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学到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将来从事复杂的生产劳动作好准备。可见,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教育,与其他方面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忽视劳动教育,势必偏离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会给全面发展教育带来不利的影
11、响。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1 单选题 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理解) 参考解析: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众多因素中,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2 单选题 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
12、人们将采取的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道德意志就是意志在道德行为活动中的运用,题中该学生的道德意志需要提高。3 单选题 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4 单选题 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认识在学生的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5 单选题 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
13、度属于()。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6 单选题 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7 单选题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
14、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8 单选题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入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
15、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9 单选题 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的欲望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B.缺乏良好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由“不能抗拒诱惑因素”可知,其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10 单选题 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
16、键要素是()。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D.道德情感正确答案:C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11 单选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A.上课B.社会活动和交往C.读书和作业D.谈话和讨论正确答案:B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否形成,只有通过它是否在活动和交往中表现出来加以检验。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得以表现出来。12 单选题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
17、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A.个体 心理特征B.群体 心理特征C.个体 行为特征D.群体 行为特征正确答案:A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13 单选题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的品德因素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君子欲讷于
18、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说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的品德因素是道德行为。14 简答题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正确。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15 简答题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品德情感。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即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
19、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品德观念。品德认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学生对于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表示学生形成了品德观念,即形成了品德认识,而非有了品德情感。16 简答题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看,惩罚不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掌握)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的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给予某种厌恶刺激,如批评、处分
20、等;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17 简答题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认同与内化两个阶段。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品德概述(了解) 参考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品德形成的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影响,而不是内在的需要。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18 简答题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21、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理解) 参考解析: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其中外部条件包括:(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3)学校教育。内部条件包括:(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识。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9 简答题简述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掌握) 参考解析:(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除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
22、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20 简答题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知识点:第7章 第2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理解) 参考解析:(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水平。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加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1 简答题材料:近些年来,许多中小学(尤其农村寄宿制学校)采取了一种叫作“全封闭、半军事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学生全天不能走出校门,其生活、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 中学 教育 知识 能力 第七 德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