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试验、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其中以导学案教学模式影响最为深刻和广泛。它是在进步理念支撑下成功实践产生的,采取的是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鼓励并引导学生自学并共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旨在研究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导学案 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 1G633.61A 2095-3089104-0132-01 导学案是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学校在探究实验中产生的,它强调学生自学为主,在学生自主
2、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基础上辅以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但是由于理论与实际之间存在差异性导致在实践中“导学案”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总结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 一、“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存在的问题 1.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前备课包括教师的备课准备、学生的自主预习准备以及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掌握等。一是很多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没有转变,二是学生的课前预习方式不对,预习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预习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只是简单地完成题目,没有认真思考并且提出主观问题,没有问题自然就没有解决问题的体验。“导学案”提倡的自主探索、创新精神自然就得不到深刻的体会
3、。其次,教师往往也对学生的预习效果掌握不全面。调查中一些学校的数学课会设定上午的第2、3节课,很多教师会第一节课时短短时间内收集学生的“导学案”进行批注,学生多,时间不足导致教师批复学生对当堂数学课提出的问题过于仓促和潦草。如此,教师不够重视,学生不认真,如此恶性循环,自然导致导学案的预习任务效果不好。 2.课堂教学形式散化 很多教师对“导学案”教学模式理解不够深刻,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课堂教学散化。无论是小组交流合作预习还是课上问题的提出,以及后期的课堂探究,还有教师对整堂课程的学习总结环节,教师多多少少会出现过于放任学生自己学习等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知识传授没有做到很好的结合。 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利用 导学案 提高 农村 初中 数学 有效 课堂 思考 优秀 获奖 科研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