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高龙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偃师市高龙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偃师市高龙镇总体规划说明书.doc(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偃师市高龙镇总体规划(20142030)-【说明书】目 录第一部分 总 则- 4 -第1章 规划界定- 4 -1.1 规划编制背景- 4 -1.2上版总规实施效果评价- 5 -1.2.1 2009版总规主要内容- 5 -1.2.2 上版实施评价- 5 -1.3 规划依据、原则- 6 -1.3.1 规划依据- 6 -1.3.2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7 -1.4 规划期限与范围- 7 -1.4.1 规划期限- 7 -1.4.2 规划地域层次- 7 -第2章 高龙镇发展基础与条件- 8 -2.1 城镇发展概况- 8 -2.1.1 地理区位- 8 -2.1.2 自然条件- 8 -2.1.3 经济发展
2、- 9 -2.1.4 城镇建设- 9 -2.2 高龙镇发展的SWOT分析- 9 -2.2.1 四大集合优势(Strengths)- 10 -2.2.2 四大内生劣势(Weaknesses)- 10 -2.2.3 三大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10 -2.2.4 四大发展挑战(Threats)- 11 -第3章 高龙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12 -3.1 高龙镇城镇发展的新起点- 12 -3.2 高龙镇城镇发展的新任务- 12 -3.3城镇发展目标及规划指标- 14 -3.3.1 总体发展目标- 14 -3.3.2 分项发展目标- 14 -3.3.3 规划指标- 14 -3.4 六大
3、战略措施- 15 -3.4.1 “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一产巩固战略- 15 -3.4.2“双轮驱动、极核增长”的二产提升战略- 16 -3.4.3“三足鼎立、联动发展”的三产突破战略- 16 -3.4.4 “低碳引导、环境制胜”的生态保持战略- 16 -3.4.5 “聚产纳贤、环境宜居”的人口聚集战略- 17 -3.4.6 “紧凑集约、共建共享”的城乡统筹策略- 17 -第4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17 -4.1 城镇职能- 17 -4.2 城镇性质- 17 -4.3 城镇规模- 17 -4.3.1 城镇人口规模- 17 -4.3.2城镇用地规模预测- 19 -第二部分 镇域规划- 19
4、-第5章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9 -5.1 镇村体系现状- 19 -5.1.1 现状概况- 19 -5.1.2 存在问题- 19 -5.2镇村体系规划- 19 -5.2.1镇村体系结构- 19 -5.3 镇域经济区划- 21 -5.3.1 产业发展导向- 21 -5.3.2 产业结构布局- 21 -5.4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2 -5.4.1道路现状- 22 -5.4.2 规划原则- 22 -5.4.3 规划措施- 22 -5.5 镇域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设施规划- 22 -5.5.1社会公共设施规划- 22 -5.5.2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5.6 镇域居民点规划- 26 -5.6
5、.1农村居民点特征分析- 26 -5.6.2 镇域居民点规划- 26 -5.7 村庄建设导则- 26 -5.7.1不同区域的村庄建设引导- 26 -5.7.2 不同规划等级村庄的建设引导- 26 -第6章 镇域资源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 27 -6.1 镇域历史文物保护规划- 27 -6.1.1镇域历史文物古迹現状- 27 -6.1.2 镇域历史文物保护规划- 27 -6.1.3历史文物保护规划管理的方针原则- 28 -6.2 镇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28 -6.2.1 生态建设目标- 28 -6.2.2 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28 -6.3 镇域旅游规划- 29 -6.3.1规划原则-
6、 29 -6.3.2旅游规划- 29 -6.4 镇域综合防灾规划- 30 -6.4.1 总体目标及原则- 30 -6.4.2 防洪规划- 30 -6.4.3 抗震规划- 30 -6.4.4 消防规划- 31 -6.4.5 人防规划- 31 -6.4.6 生命线工程规划- 31 -6.5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32 -6.5.1适宜建设区- 32 -6.5.2限制建设区- 32 -6.5.3禁止建设区- 32 -第三部分 镇区规划- 33 -第7章 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33 -7.1 现状建设状况- 33 -7.1.1 镇区现状概况- 33 -7.1.2 镇区现状建设用地构成- 33 -7.1.3
7、镇区现状用地问题分析- 34 -7.2 建设用地的评价- 34 -7.2.1用地因素评价- 34 -7.2.2评价结果- 34 -7.3城镇空间形态及发展方向- 35 -7.3.1城镇用地发展趋势- 35 -7.3.2城镇形态选择- 35 -7.3.3城镇用地发展方向- 35 -7.4 规划布局结构- 35 -7.4.1 镇区边界的划定- 35 -7.4.2整体布局结构- 35 -7.5 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 36 -7.5.1规划目标与原则- 36 -7.5.2居住用地布局- 36 -7.5.3住房发展政策- 36 -7.6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36 -7.6.1规划策略与目标- 3
8、6 -7.6.2公共服务设施分布- 37 -7.7 工业用地规划- 37 -7.7.1规划原则与目标- 37 -7.7.2工业用地布局- 38 -7.8 物流仓储用地规划- 38 -7.8.1布局原则- 38 -7.8.2用地布局- 38 -7.9 规划建设用地汇总表- 38 -7.9.1镇区用地汇总表- 38 -7.9.2中心镇区用地汇总表- 38 -第8章 道路交通规划- 39 -8.1 与过境交通的衔接- 39 -8.1.1过境交通概况- 39 -8.1.2镇区道路与过境交通衔接- 39 -8.2 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39 -8.2.1规划原则- 39 -8.2.2道路分级- 40 -8
9、.2.3道路网规划- 40 -8.2.4道路断面规划- 40 -8.3 交通设施规划- 41 -8.3.1停车场规划- 41 -8.3.2客运站规划- 41 -第9章 绿地系统及空间景观规划- 41 -9.1 绿地系统规划- 41 -9.1.1规划原则- 41 -9.1.2绿地系统构成- 41 -9.2 空间景观规划- 42 -9.2.1空间景观结构- 42 -9.2.2空间景观的营造- 42 -第10章 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43 -10.1 电力通信规划- 43 -10.1.1电力电力工程规划- 43 -10.1.2通信工程规划- 43 -10.2 给水排水规划- 43 -10.2.1给水工
10、程规划- 43 -10.2.2污水工程规划- 44 -10.2.3雨水工程规划- 44 -10.3热力燃气工程规划- 45 -10.3.1热力工程规划- 45 -10.3.2燃气工程规划- 46 -第11章镇区建设控制规划- 47 -11.1规划目的- 47 -11.2土地兼容性控制- 47 -11.2.1控制原则- 47 -11.2.2 土地兼容性控制- 47 -11.2.3开发强度控制- 48 -11.3.“四”线控制规划- 48 -11.3.1 “绿线”控制规划- 48 -11.3.2 “蓝线”控制规划- 48 -11.3.3 “黄线”控制规划- 49 -11.3.4 “紫线”控制规划-
11、 50 -第12章 镇区总体艺术布局及建筑风格- 50 -12.1总体艺术布局- 50 -12.2建筑风格- 50 -第13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51 -13.1 环境保护规划- 51 -13.1.1、现状概况- 51 -13.1.2、规划原则- 51 -13.1.3、规划目标- 51 -13.1.4、规划措施- 51 -13.2 环境卫生规划- 52 -13.2.1 现状概况- 52 -13.2.2 规划目标- 52 -13.2.3 规划措施- 52 -第14章 防灾减灾规划- 53 -14.1 抗震规划- 53 -14.1.1 现状及存在问题- 53 -14.1.2 抗震防灾规划-
12、 53 -14.2 防洪排涝规划- 54 -14.2.1 防洪现状及存在问题- 54 -14.2.2防洪存在的问题- 54 -14.2.3防洪规划- 54 -14.3 消防规划- 54 -14.3.1 消防现状及存在问题- 54 -14.3.2 消防规划- 54 -14.4 人防规划- 55 -14.4.1人防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55 -14.4.2地下空间开发人防工程规划- 55 -14.4.3人防工程规划规模- 55 -14.4.4人防工程设施- 56 -14.4.5防空工程设施的布局要求- 56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 56 -第15章 近期建设规划- 56 -15.1 近期建设规划-
13、 56 -15.1.1总体目标- 56 -15.1.2近期发展规模和范围- 56 -15.1.3 近期城镇发展方向- 57 -15.1.4 近期规划重点- 57 -15.2 远景规划构思- 58 -15.2.1远景发展目标- 58 -15.2.2用地发展方向- 58 -第16章 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 58 - 58 -第一部分 总 则 第1章 规划界定1.1 规划编制背景随着“十二五” 时期的快速发展,高龙镇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跨上了一个新台阶,社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镇初步形成四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耐火材料、木制家具、硅材料加工),城镇空间依托顾龙路、洛偃快速通道和G207呈现出东拓、南延、
14、北连的趋势。在当前城镇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城镇发展中也显现出诸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高、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加大的问题。本轮高龙镇总体规划编制有下列背景变化:1、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逐步实施,高龙发展面临新机遇中原经济区示意图进入转型发展时期,国际经济对中国发展影响越来越大,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改革的需要,我国国民经济正在不断调整,从农业生产到第三产业,从劳动就业到高技术人才培养,从扩大内需到中部崛起战略,从发展高新技术到执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这一系列改革与调整都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2014年3月16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公
15、布,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统揽全局的指导思想,中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成为河南及洛阳和偃师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经济区域看,作为中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河南是交通要道,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因此,高龙镇在新的发展格局中,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2、高龙发展跨入新阶段,城镇需要重新定位洛阳市总体规划城镇布局图作为洛偃间重要的发展极核之一,高龙镇的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这将大大促进其工业化及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发展,地区性中心城镇作用也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在洛偃一体化的发展层面上,它是洛阳和偃师的交界地区、门户型城镇,洛偃城镇绵延带上的中心位置、起着发展极核作用。随着区域发展战
16、略的调整,高龙需重新定位。3、土地门槛制约因素凸现,城镇规模增长发展势在必行上一轮总体规划编制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处于比较粗放状态,土地利用规划中缺乏对土地集约利用指标的控制,高龙镇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门槛的巨大压力,土地利用表现出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地矛盾突出;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加大;土地后备资源贫乏,补充耕地面临严峻形势等问题。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新形势下,要协调资源供需矛盾,不仅要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的制度,也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以促进城乡用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使工业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聚;通过城镇化过程,促
17、进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的挖掘,防止城镇无序扩张;通过农村居民点拆并,引导村庄逐步向中心村和镇区集中。只有通过规划修编,按照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原则,围绕促进区域合理分工协作和协调发展的目标,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4、区域大交通条件发生变化,城镇空间格局亟待重构近年来,高龙镇的区域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在原有顾龙路和G207的基础上,洛偃快速通道逐步建成通车;镇区内的道路也逐步改造升级,此外,G310新线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高龙逐渐成为洛偃间重要的交通枢纽城镇。在重大建设项目方面,高龙220kV变电站、高龙生物污水处理厂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建设完善;镇区的广场小区、
18、美合商业街、绿景小区以及洛偃快速通道沿线的林安物流园区等一系列重大规划项目相继实施。这些城镇交通和重大建设项目客观上促使高龙镇突破了以往的空间发展格局,具有向东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明显趋势。1.2上版总规实施效果评价1.2.1 2009版总规主要内容1、规划期限09版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近期2009-2012年,远期2013-2020年。2、 城镇范围高龙镇镇域行政范围,包括16个行政村,总面积42.1k。 3、 城镇性质与规模 城镇性质用地规划图(2009版)偃师市经济重镇,高龙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服务中心,以高新技术产业、机械、能源、多晶硅为主导产业的商贸型现
19、代化城镇。 城镇规模a. 人口规模2012年,高龙镇镇域人口4.644万,镇区人口2.294万,城镇化率为49.40%。2020年,高龙镇镇域人口8.833万,镇区人口6.387万,城镇化率为72.31%。b. 中心镇区用地规模2012年用地规模331.99公顷,人均规划用地144.72平方米。2020年用地规模860公顷,人均规划用地134.65平方米。 4、规划布局结构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2009版总规确定高龙中心镇区用地主要向南和东发展,适当向北发展。 城镇总体布局结构2009版总规预测高龙镇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两区、二轴两心”:a. 一城:指高龙镇整个镇区。b. 二区:指高龙镇东部中心镇
20、区和西部、北部产业集聚区c. 二轴:镇区现状地域空间特征和城镇形态,现状生产和生活用地分别在207国道南北轴线和顾龙路东西轴线平行发展。d. 两心:东部居住组团的行政、商业、公建中心;西部工业组团的行政、公建中心。1.2.2 上版实施评价 1、目前的发展态势 以G207为界形成的中心镇区和西部的高龙工业区两大板块集聚发展 随着镇区内道路交通的改造和对外交通联系的加强,现状镇区东部成为发展重点依托龙府大道,成为展示城镇形象的主干道。龙府大道两侧环境较好,规划合理,成为近期发展的重点。镇区道路系统骨架正逐步实施,老旧街道及废旧工厂正逐步改造,城镇环境形象逐步改善。2、上版总规实施评价总体评价:规划
21、实施程度一般,人居环境质量和城镇形象改善不明显。 高龙城镇现状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与规划预期目标基本一致2010年,高龙镇圆满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发展后劲集聚增强。总体来讲,高龙镇作为洛偃间的节点城镇地位逐步加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速,但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没有达到原规划预期目标。表1-1 规划预测值与现状实际值一览表(中心镇区)指标类型规划预测值(2012年)现状实际值(2012年)人口规模(万人)2.291.1用地规模(平方公里)3.321.49 城镇用地空间布局基本合理高龙镇建设用地开发基本按照2
22、009版总规的结构及功能布局,初步建成了以G207、顾龙路和火焦路为主的中心镇区以及顾龙路两侧和火焦路两侧的商业服务区和行政办公区两大服务中心。规划近期(2012年)的居住用地的规模与布局和现状建设基本吻合,但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混杂的问题依然存在。3、上版总规实施存在的问题 城乡统筹度不足,镇域城镇化整体推进不足在镇域及规划区层面,高龙镇城乡统筹规划思路不清,政策、策略及措施不明确,近年来,高龙镇工业化发展迅速,但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多数村庄发展缺乏动力,新农村建设没有大范围见效。 城镇土地开发及空间发展加快,空间拓展面临突破现状人口规模低于规划预测值,而用地规模却超出规划值,人口聚集速度与土
23、地空间增长速度不成比例,需要正视城镇空间大规模拓展问题。城镇绿化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难以实施,绿化环境建设相对滞后。2009版总规在洛偃快速通道南侧和郑西高铁北侧设立的绿化林带未得到有效的实施,原规划的顾龙路沿线南湖公共绿地也被部分侵占。总体上看,高龙镇的公共绿地建设匮乏,绿化环境建设相对滞后。 城镇主干路网初步形成,次级路网不成系统,局部规划路网难以实现镇区基本形成了规划中的主干路网体系,但道路红线宽度的控制还不尽合理,次级路网还未形成,部分路网与现状已建成的厂区和居住区冲突较大,难以实现。 城镇公共设施服务功能仍有待强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落后沿顾龙和火焦路的商业服务设施缺乏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偃师市 高龙镇 总体规划 说明书
限制150内